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4, Vol. 24 ›› Issue (5): 47-54.

• 社会工作 • 上一篇    

城乡融合视角下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行为意义和行动空间

刘燕1, 王小平2   

  1. 1.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2. 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学与法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 收稿日期:2023-10-10 发布日期:2024-09-09
  • 通讯作者: 王小平(1974—),男,汉族,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Email:mkswxp@163.com。 E-mail:mkswxp@163.com
  • 作者简介:刘燕(1990—),女,汉族,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工作。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20ASH010)。

Behavioral Significance and Action Space of Social Work Participa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LIU Yan1, WANG Xiaoping2   

  1. 1.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aiyuan, Shanxi, 030001, China;
    2.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Law, Taiyuan, Shanxi, 030031, China
  • Received:2023-10-10 Published:2024-09-09

摘要: 城乡融合视角为持续推进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依据。融合指向人与自然的共鸣、城市与乡村空间形态的保留及文化的连续性。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有助于发展村民的自主式参与,发掘地方文化的动员能力,推动城市居民下乡并参与劳动和生产。基于此,社会工作需通过调研,全面了解乡村发展基础,重视乡村场景和乡村价值的重塑,依托乡镇社会工作站,链接资源并拓展乡村发展场域。这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议题的社会工作研究进路,提高社会工作参与实践的有效性。

关键词: 城乡融合, 社会工作, 乡村振兴, 行动空间

Abstract: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moting social work participa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emphasizes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the preserv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forms, and the continuity of culture. Social work participa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helps to develop the autonomous participation among villagers, explore the supporting role of local culture, and encourage citizens engage in rural labor and production. Onto achieve this goal, social work needs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basis of r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research, prioritize the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scenes, utilize township social work station, connect resources and expand the scope of rural development. This further requires to promote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Key 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ocial work, rural revitalization, action space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EB/OL]. (2021-11-1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2/11/content_5673082.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 (2022-02-22). http://www.gov.cn/zhengce/2022-02/22/content_5675035.ht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 (2023-02-13). http://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
[4] 吕洁琼, 文军.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社区为本的情境实践及其反思——基于甘肃K县的考察[J]. 西北民族研究, 2021(3): 173-187
[5] 王思斌. 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中社会资本的协作再生产[J]. 社会工作, 2021(4): 1-8
[6] 焦若水. 社会保护: 乡村振兴中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使命[J]. 探索, 2021(6): 48-57
[7] 何雪松, 覃可可. 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目标与定位: 以城乡社会学为视角[J]. 西北民族研究, 2021(3): 163-172
[8] 尚静, 张和清.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社会工作的实践逻辑及策略——以广东X村的社区减贫项目为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4): 31-41
[9] 吴越菲. 迈向跨区域服务传送的乡村振兴: 网络社会工作的实践可能[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5): 39-48
[10] 石伟, 王学梦. 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困境与出路——基于“资源—需求”的分析框架[J]. 广西社会科学, 2021(10): 79-87
[11] 张红, 赵凡凡, 赵天予.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及实践反思[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 12-18
[12] 吴越菲. 重思以乡村性为基点的农村社会工作: 概念嬗变与实践转型[J]. 西北民族研究, 2021(3): 188-199
[13] 王思斌. 乡村振兴中乡村社会基础再生产与乡镇社会工作站的促进功能[J]. 东岳论丛, 2022(1): 169-175
[14] 周勇. 发挥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中的作用[J]. 社会工作, 2021(4): 9-16
[15] 林移刚, 姚明月. 反贫困政策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和实践路径[J]. 西部学刊, 2020(19): 19-23
[16] 郭伟和. 构建包容性中国特色农村社会工作体系——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策略探索[J]. 学习与实践, 2020(1): 83-90
[17] 李伟. 农村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 理念、模式与方法[J]. 河南社会科学, 2019(8): 117-124
[18] 袁小平. 农村社会工作对乡村振兴的因应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 2019(4): 147-153
[19] 汪鸿波, 费梅苹.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反思及分层互嵌[J]. 甘肃社会科学, 2019(1): 179-185
[20] 张和清, 闫红红. 乡村振兴背景下社区经济的乡村减贫实务模式研究——以西南少数民族村落反贫困社会工作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 2020(6): 14-22
[21] 何明, 方坤. 组织再造与文化接续: 后脱贫时代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以广西上林县壮族F村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 2020(11): 85-92
[22] 董慧, 汪筠茹.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意蕴及其经验启示[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3): 23-30
[23] 哈特穆特·罗萨. 新异化的诞生[M]. 郑作彧,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14.
[24] 丹尼尔·亚伦·西尔, 特里·尼科尔斯·克拉克. 场景: 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M]. 祁述裕, 等,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25] 叶超, 高洋. 新中国70年乡村发展与城镇化的政策演变及其态势[J]. 经济地理, 2019(10): 139-145
[26] 雷蒙·威廉斯. 乡村与城市[M]. 韩子满, 刘戈, 徐珊珊,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393.
[27] 柯武刚, 史漫飞. 制度经济学: 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 韩朝华,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196, 200.
[28] 徐永祥. 社区工作[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5.
[29] 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 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M]. 邓正来, 等, 译.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 55-57.
[30] 马克·D. 雅各布斯, 南希·韦斯·汉拉恩. 文化社会学指南[M]. 刘佳林, 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44.
[31] 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 独异性社会: 现代的结构转型[M]. 巩婕,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213-220.
[1] 唐咏, 严莹. 民政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角色、职业认同与工作情绪——基于CSWLS 2019数据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5): 1-11.
[2] 张鹏飞, 吴佳峻, 王娟. 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哲理基础、解释框架与研究启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5): 12-21.
[3] 邓世仑. 禁毒社会工作实务中伦理困境的辨析与思考——基于伦理绝对主义和伦理相对主义的再认识[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5): 22-30.
[4] 武小龙, 王心悦. 乡村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针灸理念”介入机理与实践逻辑[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5): 31-39,63.
[5] 吴晶. 社会工作融入社会企业运营的现状与发展探析——以成都市的实践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4): 9-19.
[6] 孙旺辉, 罗明军. “阅读+游戏”疗法减缓患儿医疗恐惧的干预研究——以白血病患儿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4): 41-51.
[7] 程瑜, 崔昌杰. 全人照护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参与构建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的专业优势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3): 1-11.
[8] 高海虹, 林益立. 情绪劳动视域下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研究——基于CSWLS数据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3): 29-39.
[9] 马东东, 孙亚娟. 边疆民族地区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承认历程探究——基于保山市S机构的个案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3): 40-49.
[10] 许嘉祥, 童敏. 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整合服务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3): 50-60.
[11] 何雪松, 匡梦叶, 吴漪岚. 2023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2): 1-18.
[12] 赵芳, 孔春燕, 何龙韬. 医务社会工作跨专业合作中的角色共识与角色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2): 32-42.
[13] 黄国英, 叶福怡, 吴嘉恒. 工作自主性和医疗体系的工作支持度:医务社会工作者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2): 52-59.
[14] 常进锋, 钟丽阴. 共同富裕视角下社会工作助力第三次分配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2): 60-68.
[15] 蔡岚, 欧阳素联. 农村公益创投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黄龙村公益创投项目为例的扎根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11-1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