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More>>
  2022年, 第2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特稿
从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务本土实践路径探索——以无锡市X区为例
文军, 敖淑凤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 (3): 5-12.  
摘要     [HTML] ( ) PDF (858KB)
志愿服务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志愿服务的碎片化问题也日益显现。整合社会工作作为嵌入社会服务的一种科学性理念和有效性方法,为志愿服务碎片化问题的破解提供了方向。文章在整合社会工作视角下,以无锡市X区的志愿服务为例,分析本土志愿服务的整合实践路径。实践表明,志愿服务的整合实践要在价值层面实现统筹,促进志愿服务目标的统一;在主体层面实现协作,促进志愿服务行动的统一;在方法层面实现融合,促进志愿服务技术的统一。志愿服务从碎片化走向整合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须进一步整合志愿服务系统内部服务价值、供给主体、服务方法与技巧等,从而推动志愿服务朝着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会工作
“橙希”互助:循证导向下的癌患家属照顾者生活希望计划——以上海市H医院肿瘤内科为例
韩央迪, 黄翠萍, 张雪峰, 王琛迪, 李相蒲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 (3): 13-22.  
摘要     [HTML] ( ) PDF (1086KB)
癌症发病率的持续升高和癌患平均生存期的显著延长,让越来越多的癌患家庭负载着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在支持不足的状况下,照顾者的压力负荷和身心疲乏等要素会在照顾者、患者生活质量乃至医患关系上引发负面的连锁效应。综合H 医院肿瘤内科家属照顾者负荷的需求评估和相关干预系统回顾成果,依据希望理念策划癌患家属照顾者生活希望计划互助小组。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以癌患家属为中心,进一步搭建集书写、互动、自我疗愈等元素为一体的共享社区。希冀在用户内容生产、自我关怀的过程中实现“希望生产的循环”,帮助癌患照顾者接纳失望和绝望,告别过去,重新开始。这一线上线下模式相结合的生活希望计划,尝试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整合,打造全人、全程、联动的医务关怀服务链条。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因为专业所以认同——南京市社会工作者主观地位认同的质性研究
赵迪, 张志鹏, 张伟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 (3): 23-34.  
摘要     [HTML] ( ) PDF (941KB)
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职业,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认同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却不容乐观。基于专业性理论视角对南京市社会工作者的主观社会地位认同进行考察,探讨这一新兴职业群体的主观社会地位认同如何受到专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行业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文化符号、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准入门槛三个维度的专业性在实践中均处于模糊状态;社会工作行业的专业性状况通过影响从业者的专业价值感、成就感和社会认同度的感知,从而影响其主观社会地位认同。社会工作者主观社会地位认同本质上是行业和个体专业性的结果;相对于传统的社会经济资源决定论,主观社会地位认同的专业性逻辑机制凸显了作为特质和关系的专业性的社会文化内涵。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需要从专业文化符号统一、专业知识体系构建和专业门槛严格化方面加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认同和稳定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分类视阈下社会工作机构公共危机应对研究——基于湖北省H市的调查
陈蓓蓓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 (3): 35-44.  
摘要     [HTML] ( ) PDF (865KB)
对湖北省H市的调查显示,H市社会工作机构可以分为专业型和社区型两类。专业型社会工作机构由于需求感知偏弱、案主定位模糊、社会认可不高,因而缺乏主动捕捉受困者的能力以及危机中的组织和动员能力。社区型社会工作机构则表现为社会认可范围有限,工作内容与社区工作趋同化,没有能力满足居民高层次和差异化的需求。专业型社会工作机构可通过打造“熟人共同体”来破解需求感知滞后、社会认可度低的状况。社区型社会工作机构应提升专业性和规划性。政府主管部门在推动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危机事件数据库、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还应推动社会工作机构供给侧改革。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整合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究——基于云南省Y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需求评估分析
时怡雯, 周静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 (3): 45-54.  
摘要     [HTML] ( ) PDF (806KB)
随着我国城镇经济高速增长及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造成大量儿童留守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困境亟待解决。以云南省某少数民族自治州Y县的留守儿童为例,运用深度访谈法、非参与式观察法收集资料,结合社会工作整合视角,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所特有的成长困境与需求;并探讨社会工作服务的有效介入路径,提出以支持性、治疗性、增能性为基础的整合式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农村青少年缘何过度观看短视频——基于14名农村青少年的质性研究
高丽茹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 (3): 55-63.  
摘要     [HTML] ( ) PDF (884KB)
采用质性研究深度访谈法,对农村青少年过度观看短视频的特点、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农村青少年过度观看短视频的特点有:主要使用快手,伴有手机成瘾症状;观看频率高、时间长,且具有戒断症;娱乐、信息和社交三种动机并存。农村青少年过度观看短视频的影响因素有:青春期的强烈成长诉求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很好回应是自身内部深层原因;家庭的不良示范和无效监管是重要外部风险因素;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技术和青少年模式的形同虚设是重要平台诱因。基于此,应注重加强农村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其养成科学使用互联网的好习惯;多部门协力为农村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专业服务,满足农村青少年的成长诉求;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父母的亲职教育指导,强化其亲职责任意识,提升其有效监管和教育能力;强化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构建防范严密、没有疏漏的青少年模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会管理
老年人数字鸿沟生成的扎根理论研究
刘勇, 丁霜, 曾阅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 (3): 64-72.  
摘要     [HTML] ( ) PDF (960KB)
通过访谈收集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等相关资料,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建构一个老年人数字鸿沟形成的多原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环境、互联网定位、重要他人和个体禀赋是影响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四个关键性原因,其中,社会环境和互联网定位未能营造互联网的适老化,重要他人也未有力地支持老年人使用互联网,老年人自身的个体禀赋限制了他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因此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容易遭遇数字鸿沟,但他们的主观体验并不明显。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分层普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养老福利服务——基于NS区的考察
陈泳欣, 吴永辉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 (3): 73-79.  
摘要     [HTML] ( ) PDF (821KB)
优化养老服务内容、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有助于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是新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基于对粤港澳大湾区NS区的养老福利服务的考察,认为NS区在提供养老服务、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尝试弥合城市居民与农村农民、本地人口与城市新移民、内地人口与港澳同胞的养老服务差距,夯实基本养老服务内容,逐渐发展为分层普惠型养老服务模式。这种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将促进粤港澳三地协同合作,促进跨境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推动大湾区养老事业发展。同时,该模式是对人类需求本位的福利供给模式一定程度的回归,体现了新时期我国探索社会福利均衡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努力。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会工作机构支撑的村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北京市Z村治理模式研究
杨红, 陈涛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 (3): 80-91.  
摘要     [HTML] ( ) PDF (782KB)
在国家鼓励多方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发挥社会协同作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北京市的Z村在治理中推进服务型治理的理念,引入社工机构、培育村庄自组织、接纳外部社会力量参与村庄治理,逐渐形成以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主导,社会工作机构相互协作,鼓励和扶持村庄自组织参与,引入外部社会资源形成助力的治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多元主体本着共同的治理目标,互相之间民主协商,紧密配合,通力合作,逐渐发展出较为稳定的沟通与合作渠道,形成了共同议事的机制,这种模式呈现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局面。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问题的情境主义框架:政治性、情境互动与元治理
李兵, 昌硕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 (3): 92-100.  
摘要     [HTML] ( ) PDF (813KB)
情境性是政策科学三大基本属性之一,它关注变化着的社会现实对决策模式的影响。情境主义框架的政治性特征影响着政策主体对政策问题的判断与界定,并决定着问题本身成为政策议程并加以讨论的根本可能性;情境行动理论重点关注政策议程设置及政策演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情境互动理论涉及政策执行层面的多元主体互动关系,以及主体之间在资源、信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情境治理则强调政府部门在政策工具选择以及解决政策问题过程中的基本能力。将情境主义分析框架应用于基层治理等关键领域,可以识别政策过程的根本政治属性,判断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优化政策工具应用模式的具体方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