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 2019, Vol. 19 ›› Issue (6): 114-118.
LUO kewen1, HUANG xinxin2
CLC Number:
[1] 胡伟. 基于改进学校办学成果的评价——兼OECD的教师评价政策[J]. 中国高教研究, 2015(4): 80-82 [2] 刘志军. 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11): 81-82 [3] 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4] 沈红.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物化逻辑及其二重性[J]. 教育研究, 2016(3): 51-52 [5] 潘文华. 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研究综述[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8): 85-86 [6] 蒋凯. 教育学术共同体建设中的同行评议制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3): 156-157 [7] 蔡蕾. 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师资分类评价体系——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 现代教育, 2015(23): 12-13 [8] 应望江.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2): 46-48 [9] 雷文静. 应用型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与教师发展探究[J]. 高教论坛, 2018(12): 113-115 [10] 刘金松.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 逻辑、变革与瓶颈[J]. 中国高教研究, 2017(7): 81-86 [11] 沈红. 论大学教师评价的目的[J]. 高等教育研究, 2011(12): 45-46 [12] 蔡蕾. 研究型大学多元化教师分类评价机制改革探析[J]. 浙江社会科学, 2016(10): 145-147 [13] 靳玉乐, 张良. 论高校教师的分类评价[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7): 8-14 [14] 周景坤. 档案袋法在我国高校教师分类绩效评价中的运用[J]. 教育探索, 2015(3): 136-137 [15] 赵庆年, 祁晓. 高等学校分类管理: 内涵与具体内容[J]. 教育研究, 2013(8): 48-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