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19, Vol. 19 ›› Issue (1): 13-18.
杜立婕, 翟松
DU Lijie, ZHAI Song
摘要: 基于上海、西安、成都三地寺院活动的人类学调查资料的分析,对都市佛教社会工作实践内容、特征、面临的机遇及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都市佛教社会工作实践内容可分为对弱势人群如贫困的病人、老人、特殊儿童进行救助和关怀,对正常人群的日常养生与心理健康的关注,重视文化教育和捐资助学等若干方面;其特征则包含范围的地域性和跨地域性、依托现代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组织、体现服务内容的宗教性与公益性的双重属性;并对中国都市佛教与社会工作在实现有效对接的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及前景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
[1] | 顾东辉. 上海社会工作实践的本土导向[J]. 青年学报, 2014(4):28-33 |
[2] | 杜立婕. 中国佛教社会工作的伦理与实践:基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本土经验[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5):74-82 |
[3] | 刘辉. "都市佛教"辨析[J]. 学术月刊, 2011(2):62-67 |
[4] | GREG BAILEY, IAN MABBETT. The sociology of early Buddhism[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
[5] | 杜立婕. 佛教之于城市化意义的社会学诠释[J]. 都市文化研究, 2015(8):205-214 |
[6] | 张文彪. 社会剧变与台湾佛教转型[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3(11):55-59 |
[7] | 觉醒法师. 人间佛教的新形式[D]. 上海:复旦大学, 2011. |
[8] | 甘满堂. 建设社区佛教[C]//李向平. 首届人间佛教社会学论坛论文集. 上海:上海星云文教馆, 2018. |
[9] | 杨雅薇. 都市佛教的社会功能及实现[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7. |
[10] | 根通. 中国佛教慈悲济世的理念与实践[J]. 佛学研究, 2006:29-33 |
[11] | 界面. 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483.60万人[EB/OL].[2018-03-29]. http://k.sina.com.cn/article_6192937794_17120bb4202000d2ub.html. |
[12] | 觉醒. 都市中的佛教[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9. |
[13] | 潘德荣, 张晓林. 人间佛教的都市发展模式——以上海玉佛寺为例[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9:7. |
[14] | 付一丹. 宗教社会服务组织的有效性研究:以济南市Z机构为例[D]. 济南:山东大学, 2013. |
[15] | 慧然. 宗教社会服务化理论与实践[J]. 中国宗教, 2004(10):14-19 |
[16] | 周越. 做"善事"还是构建"善世"?——宗教入世与宗教主体化在中国[M]//金泽, 陈进国. 宗教人类学(第三辑). 张晓梅, 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154-155. |
[17] | 梁红秀, 谭培文. 新型城镇化中的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互动发展问题[J]. 广西社会科学, 2016(8):58-61 |
[18] | 刘辉. "都市佛教"辨析[J]. 学术月刊, 2011(2):62-67 |
[19] | 何雪松. 重构社会工作的知识框架:本土思想资源的可能贡献[J]. 社会科学, 2009(7):76-78 |
[20] | 杜立婕. 中国佛教社会工作的伦理与实践:基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本土经验[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5):74-78 |
[21] | 孙兆廷. 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佛教慈善专业化[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13. |
[22] | 杜立婕. 佛教社会工作观:对中国佛教思想和现象的一种现代诠释[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1. |
[23] | 杜立婕. 中国佛教社会工作的伦理与实践:基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本土经验[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5):74-82 |
[24] | 李胜. 佛教文化在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中的作用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 2013. |
[1] | 童敏, 吴宝红. 从英雄主义到平民关怀:社会工作伦理的反思与重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5-12. |
[2] | 赵芳, 孔春燕. 基于“关系”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13-19. |
[3] | 何龙韬, 吴汉. 应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反思能力教学和培养模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20-30. |
[4] | 秦海波, 李玉昆, 赵燕燕, 程海源. 提升薪资能否留住社会工作者?——工作自主权的调节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31-40. |
[5] | 金舒衡, 戴海静. 社区不文明行为与流动母亲的安全感——兼论社会工作的空间介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1-47. |
[6] | 雷杰, 易雪娇, 张忠民. 行政化导向的新管理主义:乡镇 (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湖南省“禾计划”A市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62-74. |
[7] |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
[8] | 文军, 敖淑凤. 从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务本土实践路径探索——以无锡市X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5-12. |
[9] | 韩央迪, 黄翠萍, 张雪峰, 王琛迪, 李相蒲. “橙希”互助:循证导向下的癌患家属照顾者生活希望计划——以上海市H医院肿瘤内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13-22. |
[10] | 赵迪, 张志鹏, 张伟. 因为专业所以认同——南京市社会工作者主观地位认同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23-34. |
[11] | 陈蓓蓓. 分类视阈下社会工作机构公共危机应对研究——基于湖北省H市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35-44. |
[12] | 时怡雯, 周静. 整合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究——基于云南省Y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需求评估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45-54. |
[13] | 杨红, 陈涛. 社会工作机构支撑的村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北京市Z村治理模式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80-91. |
[14] | 何雪松, 王天齐. 2021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5-15. |
[15] | 何健, 蓝财广. 互助助人VS助人自助: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念的新阐释[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16-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