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0, Vol. 20 ›› Issue (5): 14-21.
曾守锤, 李筱, 何雪松
ZENG Shouchui, LI Xiao, HE Xuesong
摘要: 通过对604名已产生离开社会工作行业想法的社会工作者的分析发现,只有少部分社会工作者“正在寻找机会离开社会工作行业”,大部分社会工作者“没有在寻找机会离开社会工作行业”。与“没有在寻找机会离开社会工作行业”的离职意愿社会工作者相比,“正在寻找机会离开社会工作行业”的离职意愿社会工作者在性别分布上更为均衡、更年轻、在社会工作行业的从业年限更短、离职意愿更强烈、职业倦怠更高、工作满意度更低、职业认同更低和对组织环境的评价更消极。进一步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性别、社会工作行业从业年限、离职意愿、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五个因素提高/降低了离职意愿社会工作者采取行动寻找机会离开社会工作行业的概率。建议社会工作机构对社会工作者离职的相关可见因素保持敏感,关注离职意愿、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三个预测变量;关注有离职想法员工的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
[1] 陈凯燕. 社会工作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实证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5:16. [2] 方英. 青年社工流动性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以广东为例[J]. 青年探索, 2015(2):31-38 [3] 李学会.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流动:研究现状与扩展方向[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2):70-77 [4] 帅小龙. 民办社工机构社工人才流失问题研究[D]. 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3:38. [5] AUERBACH C, MCGOWAN B G, AUSBERGER A, et al. Differential factors influencing public and voluntary child welfare workers' intention to leave[J].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2010, 32(10):1396-1402 [6] MORBARAK M E M, LEVIN A, NISSLY J A, et al. Why do they leave? Modeling child welfare workers' turnover intentions[J].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Review, 2006, 28(5):548-577 [7] 曾守锤, 李筱, 何雪松, 陈魏. 中国社工的离职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4):1-10 [8] WERMELING L. Why social workers leave the profession:Understanding the profession and workforce[J].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 2013, 37(4):329-339 [9] 张勉, 李树茁. 雇员主动离职心理动因模型评述[J]. 心理科学进展, 2002(3):330-341 [10] 雷娟娟.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员工离职意向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9:10. [11] 曹雨平. 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倦怠与离职倾向研究综述[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5(3):41-44 [12] 谢晋宇, 王英. 企业雇员流失分析模型介评(上)[J]. 外国经济与管理, 1999(5):21-24 [13] 谢晋宇, 王英. 企业雇员流失分析模型介评(下)[J]. 外国经济与管理, 1999(6):20-23 [14] YOUNGBLOOD S A, MOBLEY W H, MEGHNO B M.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turnover proces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83, 68(3):507-516 [15] 杨玉文, 李慧明, 翟庆国. 工作满意度量表在我国的适用维度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0(5):160-162 [16] 黄晓玲. 社会工作者职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2015:13. [17] 邱旖旎. 深圳市社会工作人才流失问题探究——以龙岗区为例[D]. 郑州:郑州大学, 2016:18-20. [18] 史洪波.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流动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3:7. [19] 徐道稳.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和离职倾向研究——基于对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J]. 人文杂志, 2017(6):111-118 |
[1] | 童敏, 吴宝红. 从英雄主义到平民关怀:社会工作伦理的反思与重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5-12. |
[2] | 赵芳, 孔春燕. 基于“关系”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13-19. |
[3] | 何龙韬, 吴汉. 应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反思能力教学和培养模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20-30. |
[4] | 秦海波, 李玉昆, 赵燕燕, 程海源. 提升薪资能否留住社会工作者?——工作自主权的调节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31-40. |
[5] | 金舒衡, 戴海静. 社区不文明行为与流动母亲的安全感——兼论社会工作的空间介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1-47. |
[6] | 雷杰, 易雪娇, 张忠民. 行政化导向的新管理主义:乡镇 (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湖南省“禾计划”A市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62-74. |
[7] |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
[8] | 文军, 敖淑凤. 从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务本土实践路径探索——以无锡市X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5-12. |
[9] | 韩央迪, 黄翠萍, 张雪峰, 王琛迪, 李相蒲. “橙希”互助:循证导向下的癌患家属照顾者生活希望计划——以上海市H医院肿瘤内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13-22. |
[10] | 赵迪, 张志鹏, 张伟. 因为专业所以认同——南京市社会工作者主观地位认同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23-34. |
[11] | 陈蓓蓓. 分类视阈下社会工作机构公共危机应对研究——基于湖北省H市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35-44. |
[12] | 时怡雯, 周静. 整合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究——基于云南省Y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需求评估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45-54. |
[13] | 杨红, 陈涛. 社会工作机构支撑的村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北京市Z村治理模式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80-91. |
[14] | 何雪松, 王天齐. 2021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5-15. |
[15] | 何健, 蓝财广. 互助助人VS助人自助: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念的新阐释[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16-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