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0, Vol. 20 ›› Issue (5): 79-84.

• 社会工作 • 上一篇    下一篇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实践育人的路径研究

王亚煦1, 谭磊2   

  1. 广东工业大学 1. 团委;
    2. 政法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 收稿日期:2019-12-17 出版日期:2020-09-15 发布日期:2020-10-09
  • 作者简介:王亚煦(1983-),女,汉族,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思想政治研究,教育研究。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思政课研究专项课题“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及构建路径研究”(19VSZ14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运行机制研究”(GD17XMK20)。

A Study on the Path of Applying School Social Work in the Education Practice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ANG Yaxu1, TAN Lei2   

  1. 1. Communist Youth League;
    2.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 Received:2019-12-17 Online:2020-09-15 Published:2020-10-09

摘要: 高校实践育人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分支之一,其理念、目标、功能上与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具有契合性,高校可借鉴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解决社会变迁脉络下传统实践育人的困境。在内容上,遵循个别化原则、接纳原则、自决原则,彰显实践内容的差异性与人文关怀;在方法上,运用个案、团体、社区等工作方法,提升实践育人服务质量,推动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在机制上,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动态考核评价体系,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关键词: 学校社会工作, 高校, 实践育人

Abstract: The education practice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s a branch of social work, school social work is similar to the education pract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its ideas, targets and functions. Universities can learn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school social work, explore new ways to practice and solve the plight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practice. In terms of content,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individualization, acceptance and self-determination, so as to highlight the differences in practical content and humanistic care; in terms of methods, use methods such as cases, groups, and communit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education services and promote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as for the mechanism, 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s, establish a dynamic evaluation system, build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education, and construct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practic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school social wor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习近平.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2] 陈宝生. 在新时代全国高考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8):4-9
[3] 李训昌. 诠释与建构:朱熹和王阳明知行观的比较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3):103-104
[4] 杨玉洁, 刘子赫.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的哲学意蕴[J]. 学术交流, 2014(2):23-27
[5] 李姣. 实践育人共同体: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10):29-30
[6] 徐选国, 赵环. 社会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逻辑与现实路径[J]. 青年探索, 2015(2):92-95
[7] 张海. 实践理论视角下民族院校社会工作实践教学"366"模式构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2):39-45
[8] 张育广. 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62.
[9] 洪佩, 王杰. 学校社会工作的入场困境与实践策略——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6):13-18
[10] 陆士桢, 徐选国. 增权理论:网络时代青少年工作的新视角[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4):1-7
[11] 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9.
[12] 范明林, 张洁. 学校社会工作[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5:3.
[13] 李晓凤. 社会工作——原理、方法、事务[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430.
[14] 邹绍清, 李国安, 屈宸羽. 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运用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6):98-101
[15] 张乐天. 社会工作概论[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13.
[16] 吴刚, 陈桂香, 朱志勇. 高校实践育人的整体把握[J]. 教育评论, 2013(2):15-17
[17] 邓丽娜. 比较社会工作视野下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理论与改革, 2013(2):166-168
[18] 林良盛, 张鑫. 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模式构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5):92-96
[19] 沈炜. 论学校社会工作嵌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体系构建[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26-35
[20] 易钢, 蔡若佳, 曾雅丽. 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辅导员功能拓展与角色重塑[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1):63-66
[21] 许莉娅. 专业社会工作在学校现有学生工作体制内的嵌入[J]. 学海, 2012(1):94-102
[22] 陈爱如, 张洁. 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社会工作视角[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4):14
[23] 张书明, 李莉丽, 徐法寅. 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高教研究, 2007(5):79
[24] 方礼刚.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以海南省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2):8
[25] 张会师, 王素芬, 丁文利. 社区与学校整合资源实现"双赢"全面培养学生[J]. 中国农村教育, 2014(12):36-38
[26] 刘宏达, 许享洪. 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内涵、问题及对策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5):170-175
[27] 魏芳. 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与发展研究[J]. 教育探索, 2014(2):81-82
[1] 谢寒, 李斌. 校园欺凌与自我效能感提升: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的“新”面向[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6): 32-38.
[2] 李靖茂.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思考——基于大众传播理论创新的视角[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6): 110-113,118.
[3] 罗克文, 黄馨馨. 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分类评价机制的改革与思考[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6): 114-118.
[4] 王香丽. 重点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对农村学生入学机会的影响[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5): 109-112.
[5] 蔡健, 罗嘉文, 王亚煦. 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实践育人资源整合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2): 90-96.
[6] 张玉刚, 庄翠荣, 邱伟青, 曾芷晴. 新媒体时代辅导员高校网络舆情干预与危机应对研究——基于广东省内17所高校的研究启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6): 90-96.
[7] 赵春阳, 贺寨平. 父母政治资本对高校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影响[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5): 73-78.
[8] 黄芳芳. 基于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下的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4): 44-49.
[9] 何依娜. 中澳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对比及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3): 33-38.
[10] 洪佩. 学校社会工作的入场困境与实践策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6): 13-18.
[11] 王香丽.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5): 94-98.
[12] 栗志强.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机构需求”与“高校培养”——基于郑州市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6): 66-70.
[13] 颜倩1,王新伟2. 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问题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6): 88-90.
[14] 罗嘉文1, 苏一凡2. 基于“前孵化器”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5): 74-78.
[15] 成洪波1, 2. 高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机制探析
 ——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
[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5): 33-3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