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2, Vol. 22 ›› Issue (5): 5-14.

• 社会工作 •    

价值重构、场景塑造与行动赋权: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共同体构建的三个基础

罗桥, 汤皓然   

  1.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 收稿日期:2022-04-25 发布日期:2022-09-21
  • 作者简介:罗桥(1985—),男,汉族,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社会工作,环境社会学。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高原湿地环境治理共同体构建及其实践路径研究”(20XSH014)。

Value Reconstruction, Scene Shaping and Action Empowerment: Three Foundations for Social Work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LUO Qiao, TANG Haoran   

  1. 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 Received:2022-04-25 Published:2022-09-21

摘要: 环境治理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方式,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受到了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关注。环境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学科分支,以差别化关怀为出发点,进行社区治理的实务探索:在价值观层面,社会工作可以尝试在浅层生态学和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重构一种“环境—社会”复合正义观;在场景论层面,社会工作应审视以环境教育为主到与公众等多元主体合作解决当下环境问题的转变,试图塑造以社区归属感为本的环境治理共同体;在权力关系层面,营造一种具有主体间性的行动赋权方式,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实践基础。

关键词: 价值重构, 场景塑造, 行动赋权, 环境社会工作, 环境治理共同体

Abstract: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harmonious symbiosi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s a basic unit of society, communities have received attention from the fields of social sciences. Environmental social work, a branch of social work, takes differentiated care as a starting point to conduct practical explorations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At the level of values, social work can try to reconstruct an “environment-society” compound justice concept on the basis of shallow ecology and deep ecology. At the level of scenario theory, social work should examine the transition from focusing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 cooperating with the public and other diverse subjects to solve curr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rying to shape a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ommunity based on community belonging. At the level of power relations, an inter-subjective action empowerment method is created to provide a practical basis for social work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ommunity.

Key words: value reconstruction, scene shaping, action empowerment,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work,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ommunity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洪大用. 环境社会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 4-5.
[2] 马小明, 赵月炜. 环境管制政策的局限性与变革——自愿性环境政策的兴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6): 19-23
[3] 徐再荣. 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143-152.
[4] 鸟越皓之. 环境社会学: 站在生活者的角度思考[M]. 宋金文, 译.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117-126.
[5] 洪大用. 社会变迁与环境问题[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51.
[6] 民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J]. 中国民政, 2021(16): 9.
[7] 孙金龙.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J]. 环境保护, 2022(Z2): 8-10
[8] 陈涛. 环境治理的社会学研究: 进程、议题与前瞻[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1): 53-62,107
[9] 颜德如, 张玉强. 中国环境治理研究(1998—2020): 理论、主题与演进趋势[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1(3): 144-157
[10] 洪大用. 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生态现代化——以环境社会学为视角[J]. 中国社会科学, 2012(9): 82-99,207
[11] 顾金土, 邓玲, 吴金芳, 等. 中国环境社会学十年回眸[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 29-35,91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人民日报, 2021-11-17(01).
[13] 陈星星, 徐选国. 绿色社会工作: 迈向生态环境关怀的社会工作新论述——兼论对我国社会工作介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 1-10
[14] 罗桥. 环境社会工作: 概念、价值观与实践路径[J]. 学习与探索, 2020(2): 43-51,199
[15] 古学斌, 齐华栋, LENA DOMINELLI. 空间正义与绿色社会工作介入: 四川雅安灾后参与式社区设计的行动研究[J].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20(1): 1-21,216
[16] 王芳, 曹方源. 迈向社区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理念、实践与转型路径[J]. 学习与实践, 2021(8): 106-116
[17] 苑琳, 崔煊岳. 政府绿色治理创新: 内涵、形势与战略选择[J]. 中国行政管理, 2016(11): 151-154
[18] 罗桥, 汤皓然. 社会工作介入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与路径选择[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1): 97-106
[19] 张和清, 尚静. 社会工作干预与中国乡村生态、生计和生活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研究——以绿耕项目为例[J]. 社会学研究, 2021(6): 68-89,227-228
[20] 李培超. 伦理拓展主义的颠覆——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研究[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40.
[21] THOMPSON S, BARTON M. Ecocentric and anthropocentric attitudes toward the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994, 14(2): 149-157
[22] 闫伟. 论深层生态学对浅层生态学和技术悲观主义的超越[J]. 惠州学报, 2014(2): 61-65
[23] 程鹏立. 环境社会工作: 理论、实务与教育[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6): 94-103
[24] 王耘. 论浅层生态哲学的话语体系[J]. 兰州学刊, 2008(5): 187-190,186
[25] 童敏. 社会工作理论——历史环境下社会服务实践者的声音与智慧[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60-69.
[26] 雷毅. 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78-84.
[27] 赵光旭. 华兹华斯生态学研究与生态批评的深层与浅层[J]. 山东外语教学, 2011(6): 84-88,92
[28] 莉娜·多米内利. 绿色社会工作: 从环境危机到环境正义[M]. 王景迁, 齐文华, 吴玥,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7-10.
[29] 罗桥, 吴琛杭, 秦小峰. 气候变化治理: 一个环境社会工作的视角[J]. 新视野, 2021(6): 70-76,83
[30] MAURIE J COHEN. Sc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 assessing cultural capacity for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J].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1998, 7(2): 149-167
[31] 赵绘宇. 生态系统保护的东西方生态哲学省思[C]//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 北京: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 2006: 55-58.
[32] 包庆德, 夏承伯. 生态创新之维: 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述评[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3): 68-78
[33] BESTHORN F H. Deep ecology’s contributions to social work: a ten-year retro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2012, 21(3): 248-259
[34] 和莉莉, 吴钢. 我国环境NGO的发展及其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 环境保护, 2008(14): 57-60
[35] 阿尔弗雷德·舒茨. 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M]. 游淙祺,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36] 林丽英. 当前我国环境NGO的发展环境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丛书, 2004(1): 9-11
[37] 马国栋. 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抑制性关系问题探讨[J]. 学会, 2007(5): 18-22
[38] O’FAIRCHEALLAIGH C.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urposes, implications, and lessons for public policy making[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9, 30(1): 19-27
[39] 张佳刚, 杜以芬. 环境保护领域“政府失灵”的原因探析[J]. 黑河学刊, 2012(12): 13-14
[40] 曾粤兴, 魏思婧. 构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赋权—认同—合作”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10): 169-176
[41] GUTIRREZ L M, LEWIS E A. Empowering women of color[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 21-34.
[42] 陈树强. 增权: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 社会学研究, 2003(5): 70-83
[43] 梁彦隆. 主体间性与环境问题——兼谈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2): 1-4,12
[44] 米丽娟. 主体间性视阈下交往行为的合理性与和谐社会建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 178-183
[45] 张浩军. 主体间性与构造: 论舒茨对胡塞尔的批评[J]. 哲学研究, 2018(3): 100-108
[1] 童敏, 吴宝红. 从英雄主义到平民关怀:社会工作伦理的反思与重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5-12.
[2] 赵芳, 孔春燕. 基于“关系”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13-19.
[3] 何龙韬, 吴汉. 应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反思能力教学和培养模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20-30.
[4] 秦海波, 李玉昆, 赵燕燕, 程海源. 提升薪资能否留住社会工作者?——工作自主权的调节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31-40.
[5] 金舒衡, 戴海静. 社区不文明行为与流动母亲的安全感——兼论社会工作的空间介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1-47.
[6] 文豪, 呼斯勒. 高中生学业压力与内化问题的调节变量及其启示—— 一种“系统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8-61.
[7] 雷杰, 易雪娇, 张忠民. 行政化导向的新管理主义:乡镇 (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湖南省“禾计划”A市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62-74.
[8] 潘莉, 孙洁, 王晔安. 合作生产视角下乡镇社会工作站促建社区韧性的机制研究——以望城“禾计划”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75-85.
[9]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10] 周晓焱, 张建华. 应对东北地区乡村人口生育问题的政策规制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93-100.
[11] 文军, 敖淑凤. 从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务本土实践路径探索——以无锡市X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5-12.
[12] 韩央迪, 黄翠萍, 张雪峰, 王琛迪, 李相蒲. “橙希”互助:循证导向下的癌患家属照顾者生活希望计划——以上海市H医院肿瘤内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13-22.
[13] 赵迪, 张志鹏, 张伟. 因为专业所以认同——南京市社会工作者主观地位认同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23-34.
[14] 陈蓓蓓. 分类视阈下社会工作机构公共危机应对研究——基于湖北省H市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35-44.
[15] 时怡雯, 周静. 整合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究——基于云南省Y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需求评估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45-5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