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5, Vol. 25 ›› Issue (3): 24-33.
朱媛媛1, 唐思威2
ZHU Yuanyuan1, TANG Siwei2
摘要: 作为生产力新一轮跃迁升级的样态体现,新质生产力正以颠覆性的技术手段推动社会各领域深度转型升级。随着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成立,作为回应社会问题与人民需求的主力军,新本土社工人才队伍如何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中实现高质量建设已然成为现下的热点话题。研究发现,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存在双向赋能的耦合机理,新质生产力驱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迭代升级,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也在实践中支撑新质生产力有力发展,两者在发展的目标维度与价值维度上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在现实情境中,社会工作专业虽然不断配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但仍存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与内容脱轨、队伍建设支撑不足与队伍建设定位模糊等问题。为此,需要确立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培育定位,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内核的建设机制,探索以“社会工作+数智”为要点的实践道路,推动新本土社工人才队伍高质量建设。
中图分类号: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2] 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 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23-09-09(01). [3] 习近平.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J]. 求是, 2024(11): 4-8. [4] 李政, 崔慧永.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的新质生产力: 内涵、形成条件与有效路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 129-144. [5] 刘刚. 工业发展阶段与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3(11): 111-125. [6] 王朝科. 从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基于经济思想史的考察[J]. 上海经济研究, 2024(3): 14-30. [7] 郭冠清. 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及其原创性贡献[EB/OL]. (2024-03-22).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3/t20240322_5740284.shtml. [8] 戴翔.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J]. 天津社会科学, 2023(6): 103-110. [9] 潘建屯, 陶泓伶. 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的三重维度[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4): 12-19. [10] 翟青, 曹守新. 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阐释[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2): 15-23. [11] 刘志彪, 凌永辉, 孙瑞东. 新质生产力下产业发展方向与战略——以江苏为例[J]. 南京社会科学, 2023(11): 59-66. [12] 张林, 蒲清平.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理论创新与价值意蕴[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6): 137-148. [13] 高帆.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逻辑、多维内涵及时代意义[J].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6): 127-145. [14] 方敏, 杨虎涛. 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及其形成发展[J]. 经济研究, 2024(3): 20-28 [15] 姚树洁, 张小倩. 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战略价值与实现路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 112-128. [16] 马克思. 资本论: 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208. [17] 王文浩, 徐梦瑶. 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根基: 理念与进路[J]. 决策与信息, 2024(8): 14-22. [18] 张小刚.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急需人才(新论)[N]. 人民日报, 2024-04-17(05). [19] 王珂宇.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N]. 广安日报, 2024-07-17(02). [20] 王思斌. 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与社会工作的促进作用[J]. 社会工作, 2020(2): 3-9,108. [21] 何雪松. 体系化、体制化与数字化: 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三个主题[J]. 贵州社会科学, 2023(7): 92-99. [22] 关信平. 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J]. 中国社会导刊, 2007(6): 20-21. [23] 韩江风, 王红蕊. 新老矛盾: 社工人才队伍的内部差异性与流动问题研究[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4(5): 95-103. [24] 何雪松. 建立社会工作的数据科学——新文科建设的一个切入点[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6): 12-14. [25] 庞瑞芝.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产业形态及培育[J]. 人民论坛, 2023(21): 18-21. [26] 韩勇强, 秦莹. 临床培训模式: 实务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 122-128. [27] 熊征. 民族社会工作人才“整合型”培养的理念与架构[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24(5): 51-58,104. [28] 刘艳霞.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 学术前沿, 2023(15): 105-108. [29] 谢建社, 朱小练, 陆珍旭. 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热点及其趋向——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江汉学术, 2020(5): 29-39. [30] 黄雨晴. 从社会性出发: 中国社会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与应对[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3): 42-55,69. [31] 陈凤英. 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J]. 民族教育研究, 2024(2): 104-111. [32] 王赟鹏. 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召唤和价值旨归[J]. 毛泽东研究, 2024(3): 32-40. [33]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123. [34] 朱钰, 姚云云. 社会工作与共同富裕的双向促进和良性循环[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2): 40-46. [35] 文军, 吕洁琼. 社会工作专业化: 何以可能, 何以可为?[J]. 河北学刊, 2018(4): 156-163,174. [36]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EB/OL]. (2024-07-21). http://www.news.cn/20240721/62ea30d40ef44ef7af63449446179b86/c.html. [37] 胡莹. 数字社会工作的概念、发展与青年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伦理挑战[J]. 当代青年研究, 2022(5): 119-128. [38] 张培, 南旭光. 伴生与耦合: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 高校教育管理, 2024(3): 44-52. [39]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N]. 人民日报, 2024-03-01(09). [40] 雷杰. 主持人语: “新文科建设: 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的前沿方向”笔谈[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6): 5. [41] 曹圣钊.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论断的三重向度[J]. 理论观察, 2024(2): 116-119. |
[1] | 马凤芝. 新文科建设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6): 6-8. |
[2] | 王思斌. 走向我国社会工作的高质量进阶式发展[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5): 5-11. |
[3] | 丁华芳, 张永梅. 社区培力视角下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实践研究——对G市福利院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案例考察[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2): 22-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