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 2025, Vol. 25 ›› Issue (4): 16-25.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HUANG Haiping
CLC Number:
[1]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的这一战略, 与6亿人密切相关[EB/OL]. (2017-10-23). http://news.cctv.com/2017/10/23/ARTIHSNrNNFepxkEpEG2D9uW171023.shtml.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 [2024-10-23].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66232.htm.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 (2018-09-26). 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EB/OL]. (2021-04-30).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4/30/content_5604050.htm. [5] 最新发布!民政部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EB/OL]. [2024-10-23]. http://www.chinagongyi.com.cn/shegong/7074.html. [6] 王思斌, 阮曾媛琪.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 2009(5): 128-140,207. [7] 王思斌. 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及其发展——兼论“大农村社会工作”[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 5-13. [8] 储琰, 高广智. 从对照到原创: 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生产路径转轨[J]. 学习论坛, 2023(5): 69-78. [9] 童敏, 杜经国. 基层治理社会工作: 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知识的理论审视[J]. 社会工作, 2023(5): 1-10,103-104. [10] 陈涛, 徐其龙. 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模式研究——以北京市Z村为例[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4): 73-77,149. [11] 徐选国, 赵阳. 迈向共享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工作实践的结构转向[J]. 新视野, 2018(4): 15-22. [12] 曹玲, 文军. 专业嵌入治理: 边疆地区社会工作机构的实践智慧[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3): 56-69. [13] 徐选国, 秦莲. 制度赋能与专业建构: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工作发展的双重动力[J]. 学习与实践, 2023(5): 90-101. [14] 谷玉良, 郑凌峰. 元宇宙与社会工作: 机遇和挑战[J]. 学术交流, 2023(12): 138-152. [15] 武小龙, 康旭晖. “曲线型”嵌入: 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逻辑[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5): 39-52. [16] 尹广文. 中国社会工作与乡村建设行动: 亲和性、实践史与行动路径选择[J]. 兰州学刊, 2023(8): 139-149. [17] 徐道稳. 中国社会工作行政化发展模式及其转型[J]. 社会科学, 2017(10): 90-97. [18] 陈宇. 乡镇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的行动逻辑及实现路径[J]. 学术论坛, 2023(6): 97-105. [19] 林顺利, 孟亚男. 嵌入与脱嵌: 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J]. 甘肃社会科学, 2018(3): 9-15. [20] 茹婧. 地方性嵌入: 社会工作“去个案化”现象的一个解释框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11): 166-180. [21] 徐晓军, 汤素素. 社会边缘人群: 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再讨论[J]. 理论月刊, 2023(10): 98-107. [22] 刘雨航. 社会工作项目制的效果偏差为何发生?——基于制度不确定性视角的解读[J]. 社会建设, 2023(4): 15-30,46. [23] 祝西冰, 陈友华. 专业化抑或去专业化?——中国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建设图景与路径抉择[J]. 思想战线, 2023(4): 117-128. [24] 殷妙仲. 专业、科学、本土化: 中国社会工作十年的三个迷思[J]. 社会科学, 2011(1): 63-71. [25] FREEMAN M. Hindsight[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5, 126. [26] 杨晓霖, 佟矿. 痛苦哲学中的隐喻智慧与叙事赋能[J]. 医学与哲学, 2021(18): 15-20. [27] 杨晓霖, 易雅琴, 凌志海. 老年叙事闭锁与叙事赋能[J]. 医学与哲学, 2021(20): 51-55. [28] 张红, 赵凡凡, 赵天予.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及实践反思[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 12-18. [29] 张和清, 廖其能. 发展型社会救助的中国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以广东“双百”为例[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6): 78-88. [30] 徐道稳. 因地制宜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J]. 中国社会工作, 2021(15): 9. [31] 张和清, 廖其能. 乡镇(街道)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中互为主体性建构研究——以广东“双百计划”为例[J]. 社会工作, 2020(5): 30-34. [32] 彭小兵, 王若含. “失声”与价值回归: 乡村治理困境及社会工作介入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6): 5-13. [33] 高云才. 乡村振兴, 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部署——专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N/OL]. (2017-11-16). https://www.gov.cn/zhengce/2017-11/16/content_5240038.htm?eqid=84a658c8002bbd1f00000005645764df. [34] 张和清, 陈曦. 社会赋能、社会经济与社区减贫发展[J]. 社会发展研究, 2022(4): 108-125,244. [35] 周永康, 李欢. 双向建构: 专业社会工作“进村”实践的在地化——基于重庆市“三区”计划项目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 5-19,191. [36] 葛道顺. 地方性知识生产与农村社会工作话语体系建构[J]. 学习与实践, 2019(12): 83-90. [37] 安秋玲. 社会工作者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与存在内容[J]. 河北学刊, 2021(4): 36-42. [38] 张和清, 廖其能, 李炯标. 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以广东社工“双百”为例[J]. 社会建设, 2021(2): 3-34. [39] 童敏, 王娜. 先秦虚静视角与中国社会工作自主话语体系建构[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 13-22,54. [40] 杨发祥, 王杰. 中国社会工作的话语体系构建[J]. 学海, 2018(3): 125-131. [41] 何雪松. 重构社会工作的知识框架: 本土思想资源的可能贡献[J]. 社会科学, 2009(7): 76-78,189. [42] 刘振, 徐永祥. 专业性与社会性的互构: 里士满社会工作的历史命题及其当代意义[J]. 学海, 2019(4): 49-54. [43] 王思斌. 我国社会工作从嵌入性发展到融合性发展之分析[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 29-38. [44] 向德平.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取向及其反思[J]. 社会科学, 2008(5): 85-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