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 2025, Vol. 25 ›› Issue (3): 61-67.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HUANG Yu, ZHU Min
CLC Number:
[1] 刘波, 袁喆.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我国失独扶助政策特征及优化路径——来自22省市的政策文本[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2): 37-44,56. [2] WANG N, HU Q. “It is not simply the loss of a child”: the challenges facing parents who have lost their only child in post-reproductive age in China[J]. Death studies, 2021, 45(3): 209-218. [3] 武威. 暮年丧独子 他们的余生该何去何从?[N]. 广州日报, 2012-05-09(A13). [4] 穆光宗. 论失独者养老的国家责任和公民权利[J]. 东岳论丛, 2016(8): 5-9. [5] 陈恩. 全国“失独”家庭的规模估计[J]. 人口与发展, 2013(6): 100-103. [6] BREEN L J, SZYLIT R, GILBERT K R, et al. Invitation to grief in the family context[J]. Death studies, 2019, 43(3): 173-182. [7] 刘旭阳, 王广州. 中国死亡独生子女母亲总量及变动趋势再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24(2): 29-43. [8] LIN X, ZHOU W, MI H. Estimation on Chinese families who lost their only child and the fiscal sustainability of the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J]. Journal of Chinese governance, 2023, 8(3): 418-432. [9] 熊亮, 陈岳堂. 我国失独家庭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2001年以来国内文献资料[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9(6): 52-57. [10] 刘波, 袁喆. “需求—目标—工具”框架下失独扶助政策的失范与矫正——基于22个省级行政区政策文本分析[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6): 129-144. [11] 孔祥利. 风险社会视角下失独家庭的政策支持机制——实践困境及范式转换[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8(5): 101-109. [12] 龚志文, 刘太刚. 我国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的差异化制度设计研究——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视角[J]. 学习论坛, 2015(7): 55-59. [13] 孙颖, 王亚群. 心理援助视野下“失独家庭”的帮扶模式探究——以天津市和平区“暖心家园”项目为例[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8(5): 61-68. [14] 熊亮. 失独家庭差异化需求与“四位一体”精准扶助[J]. 甘肃社会科学, 2019(5): 187-193. [15] 徐晓军, 张楠楠. 社会边缘化的“心理—结构”路径——基于当代中国失独人群的经验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20(3): 145-168,245. [16] 刘敏, 熊琼.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失独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机制——基于上海市W镇的考察[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6): 80-90. [17] 童峰, 喻成林, 杨轶. 生态理论视角下失独家庭生存现状及帮扶措施研究——以四川省某大型国有企业为例[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0(6): 67-72. [18] 李涛, 刘畅. 国内失独家庭研究述评[J]. 怀化学院学报, 2015(1): 60-65. [19] 刘太刚. 公共管理之器、术、道——需求溢出理论的公共管理资源论和公共管理学知识体系论[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3(6): 91-98. [20] 刘太刚. 公共物品理论的反思——兼论需求溢出理论下的民生政策思路[J]. 中国行政管理, 2011(9): 22-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