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4, Vol. 24 ›› Issue (2): 69-78.

• 社会工作 • 上一篇    下一篇

社会工作者的边界生产:形式与逻辑——以海南省A市某社会工作组织为例

庞嘉慧, 张朝华, 祁菲   

  1.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广东 珠海,519070
  • 收稿日期:2023-07-14 出版日期:2024-03-15 发布日期:2024-03-15
  • 通讯作者: 张朝华(1972-),男,汉族,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城乡社会治理;Email:tzngg@jnu.edu.cn。 E-mail:tzngg@jnu.edu.cn
  • 作者简介:庞嘉慧(1999-),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乡社会治理。
  • 基金资助:
    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社会评价、自我认同与农村中职生学业行为”的影响(GD22CSH08);共青团广东省青少年研究项目“儿童属性、寄宿选择与其非认知能力”(2021WT020)。

Boundary Production of Social Work Organization, Form and Logic: A Case Study of a Social Work Organization in City A in Hainan Province

PANG Jiahui, ZHANG Zhaohua, QI Fei   

  1. School of Humanities College, Jinan University, Zhuhai, Guangdong, 519070, China
  • Received:2023-07-14 Online:2024-03-15 Published:2024-03-15

摘要: 以海南省A市某社会工作组织为例,探索社会工作者这一情感劳动者是如何通过划分边界来获得积极的工作体验的。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通常采用深层表演的策略破除边界,和案主建立亲密关系,以建构职业认同。而在社会工作组织这一场域内,社会工作者则团结起来,形成情感共同体,采用边界清晰化的方式来对待过度的行政干预。在与基层政府及其代理部门的互动中,社会工作者则进行表层表演,以在模糊的边界中维持自身工作的平衡。应将情感劳动纳入社会工作者的边界生产策略,关注社会工作者在跨越不同边界时的情感策略及其深层逻辑。

关键词: 社会组织, 情感策略, 边界生产, 边界建构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a social work organization in city A in Hai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social workers as emotional workers, create a positive work experience by dividing boundaries. The study found that social workers often use the strategy of “deep performance” to break down boundaries and establis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with clients to construct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the field of social work organizations, social workers unite to form an emotional community, and adpot a clear boundary approach to deal with excessive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In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ir agencies, social workers perform surface performances to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their work within blurred boundar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emotional labor”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boundary production strategy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emotional strategies and their deep logic when social organizations cross different boundaries.

Key words: social organizations, emotional strategies, border production, boundar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 [EB/OL]. [2023-10-15].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600242.htm.
[2] 方舒. 协同治理视角下“三社联动”的实践反思与理论重构[J]. 甘肃社会科学, 2020(2): 157-16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2021-03-13).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EB/OL]. (2020-12-0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2/08/content_5568379.htm.
[5] 闫臻. 嵌入社区治理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以天津KC社区为例[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 46-55, 61
[6] LAINE J P, 吴寅姗, 张丽屏, 等.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边界和边界景观[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12): 1531-1539
[7] RUMFORD C. Towards a multiperspectival study of borders[J]. Geopolitics, 2012, 17(4): 887-902
[8] 郑震. 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脉络与问题[J]. 社会学研究, 2014(5): 165-190, 243-244
[9] 蓝佩嘉. 跨国灰姑娘: 当东南亚帮佣遇上台湾新富家庭[M]. 长春: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282.
[10] 唐雪琼, 杨茜好, 钱俊希. 流动性视角下边界的空间实践及其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中越边境地区X村为例[J]. 地理研究, 2016(8): 1535-1546
[11] 唐雪琼, 杨茜好, 钱俊希. 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边界——研究综述与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7): 969-978
[12] ANSSI P. Boundaries as social processes: territoriality in the world of flows[J]. Geopolitics, 1998, 3(1): 69-88
[13] 折晓叶, 陈婴婴.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11(4): 126-148, 223
[14] 管兵. 竞争性与反向嵌入性: 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J]. 公共管理学报, 2015(3): 83-92, 158
[15] 丁瑜. 社会工作研究与实务反思: 基于性别与结构的视角[J]. 妇女研究论丛, 2019(6): 86-98, 109
[16] 樊红娜. “强行政”与“弱专业”关系下的社工发展困境研究[D].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 2017: 34-35.
[17] 黄晓春.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 2015(9): 146-164, 206-207
[18] 黄晓春, 周黎安. 政府治理机制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 2017(11): 118-138, 206-207
[19] KANG X G, HAN H. Administrative absorption of society: a further probe into the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in Chinese mainland[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 28(2): 116-128
[20] 黄晓星, 杨杰. 社会服务组织的边界生产——基于Z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15(6): 99-121, 244
[21] 刘帅顺, 张汝立. 场景折叠与身份切换——跨越边界的社工服务逻辑研究[J]. 社会学评论, 2022(4): 240-256
[22] 孟宪红.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情感劳动的再探讨[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5(5): 69-73
[23] 郭景萍.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情感劳动的探讨[J]. 广东社会科学, 2007(4): 166-171
[24] 姜秀敏, 李月. “非正式权威”塑造: 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的三重路径——对山东省Q市F组织开展社区服务的个案分析[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2(2): 55-62
[25] 何雪松, 侯秋宇. 城市社区的居民参与: 一个本土的阶梯模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5): 33-42, 236
[26] 王杨. “元网络”策略: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效果的理论解释——基于多案例的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22(1): 64-73
[27] 刘帅顺, 张汝立. 嵌入式治理: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一个解释框架[J]. 理论月刊, 2020(5): 122-131
[28] 崔月琴, 张译文. 双重赋能: 社区居委会治理转型路径研究——基于X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践的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2): 175-184, 217
[29] 吴永红, 梁波. 地方政府的权宜性治理与基层治理组织变迁——以S市社区事务工作站功能演化为例[J].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21(5): 111-124
[30] 王永华, 罗家为. 政府赋权与社工参与: 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基于政社合作的分析视角[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8(2): 43-49
[31] 侯志阳. 冲突抑或合作: 社工机构与社区居委会在社会服务购买中的权力关系[J]. 学术研究, 2017(3): 71-78, 177
[32] 陈鼎祥, 刘帮成. 基层公务员变革担当行为的形成机理研究——公共服务动机的涓滴效应检验[J]. 公共管理评论, 2021(1): 47-67
[33] 梅笑. 情感劳动研究核心概念辨析与拓展[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22(3): 52-59, 158
[34] 张振.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建构: 职涯资本的视角[J]. 职教论坛, 2020(6): 100-104
[35] 杨发祥, 叶淑静. 社工薪酬的结构性困境与可能出路——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6(5): 48-53
[36] 王道勇. 社会合作何以可能——集体利益论与集体意识论的理论分析与现实融合[J]. 社会学研究, 2022(5): 111-129, 228
[37] 黄晓星, 熊慧玲. 过渡治理情境下的中国社会服务困境 基于Z市社会工作服务的研究[J]. 社会, 2018(4): 133-159
[38] 韩清颖, 孙涛.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53个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案例的探索[J]. 公共管理学报, 2019(3): 62-72, 171
[39] 蔺丰奇, 李佳航. 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建设——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J]. 经济与管理, 2014(2): 88-94
[40] 吕芳. “异构同治”与基层政府购买服务的困境——以S街道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例[J]. 管理世界, 2021(9): 147-158
[41] 李胜会, 邝焕君.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中的控制权分配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5): 112-123
[42] 谢礼珊, 龚金红, 梁艳. 顾客不公平与员工情感性劳动关系研究——换位思考能力和负面情感的作用[J]. 管理学报, 2011(5): 720-726
[43]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 冯钢,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5.
[44] 阿兰·图海纳. 行动社会学: 论工业社会[M]. 卞晓平, 狄玉明,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5.
[45] 王海洋, 王芳萍, 夏林清.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意涵与发展路径——兼论反映实践取向行动研究路数[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1-12
[46] 高艺多. 复杂的内心世界: 社会工作者的情感劳动过程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1): 41-49
[47] 张紧跟, 庄少英. 党建何以引领社工机构发展——以A市F机构为例[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1(6): 36-46
[48] 查尔斯·蒂利. 身份、边界与社会联系[M]. 谢岳,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164.
[49] 范雅娜. 规制与自主: 一线社工的项目实施逻辑[D]. 上海: 上海大学, 2016: 154-161.
[1] 赵迪, 张志鹏. 服务型治理:社会组织影响城乡居民社区参与的调节与中介机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75-84.
[2] 张天真, 费梅苹. 公益财产会促进社会组织的信息公开吗——理事会治理与内部制度建设的链式中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5): 69-77.
[3] 李侨明, 周子越. 适应性兼容:民办支持性社会组织转型行动策略与逻辑——基于G市X机构的田野考察[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3): 80-91.
[4] 朱媛媛, 王兴龙, 吴君霞. 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服务策略研究——以广州市S组织困境儿童服务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2): 18-29.
[5] 方英. 社会创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2): 30-36,73.
[6] 顾江霞, 陈敏仪, 张燕玉. 积极引导的参与:商品房住宅小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比较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1): 81-90.
[7] 朱浩, 徐姝红. 社会组织参与儿童福利服务供给的困境与机制创新:以上海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70-78.
[8] 陈静. 外力与内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获得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1): 69-77.
[9] 卓彩琴, 张雪辉, 张倩昕. 助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路径——基于广东省盲人协会的个案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6): 50-60.
[10] 秦庆, 梁丽红, 李德波. 组织场域视角下儿童保护类社会组织资源整合机制探索——以昆明市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2): 59-67.
[11] 张超, 张佳缘. 员工期望、组织交代与合法性:社会服务组织内部合法性建构——基于杭州NC社会创新联合机构的动态考察[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2): 68-75,84.
[12] 李凌鸥. 科层治理与组织合法性:社会组织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双重逻辑与实现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6): 78-88.
[13] 方英. 有边界合作:项目制下社会工作机构与街道办、居委会的新型关系[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4): 58-68.
[14] 朱媛媛. 折叠式关系: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现实空间与实践路径——以G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4): 69-77,96.
[15] 周玲, 杜娟. 社会组织从业者金融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956份问卷[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2): 32-4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