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5, Vol. 25 ›› Issue (1): 49-57,69.

• 社会工作 • 上一篇    下一篇

居民组织化参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文, 聂继凯   

  1. 扬州大学商学院,江苏 扬州,225000
  • 收稿日期:2024-01-15 出版日期:2025-01-15 发布日期:2025-01-15
  • 通讯作者: 聂继凯(1985— ),男,汉族,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基层治理;Email:e549201940@163.com。
  • 作者简介:王文(2001— ),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区治理。
  • 基金资助: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社区治理中居民网络化参与路径研究”(2023SJYB2052);扬州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社区公共服务居民组织化供给路径研究”(SXYYJSKC202413);扬州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社区公共服务居民组织化供给路径研究”(XCX20240998)。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idents’ Organized Participation in Urban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 Supply

WANG Wen, NIE Jikai   

  1. School of Business,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0, China
  • Received:2024-01-15 Online:2025-01-15 Published:2025-01-15

摘要: 居民组织化参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够有效克服居民“原子化”参与存在的无序性、偶发性等弊端。文章对居民组织化参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展开探究,运用建构型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凝练以主体属性、主体互动途径、服务构成为主要构成维度,以主体种类、主体价值认同、主体参与能力等11个因素及其内在联系为主要内容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并提出基于主体属性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力量、建构并发展多种居民组织化主体互动途径、丰富社区公共服务类型并完善供给机制等推动居民组织化参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公共服务, 居民组织化, 影响因素

Abstract: Residents’ organized participation in urban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s can effectively address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disorderly and sporadic particip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residents’ organized participation in urban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 Adopting constructivist grounded theory, this research identifies 11 factors, including subject value identification and subject participation ability. The 11 factors are then classified into three dimensions, including subject attributes, subject interaction channels, and service composition. By learning their interconnections, this research further reveals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these influencing factors affect residents’ organized participation. The article further proposes that policy innovations are needed to promote residents’ organized participation in urban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s through strengthening multiple subject participation forces based on subject attributes, constructing and developing channels for resident organized subject interaction, and enriching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 types.

Key words: urban communities, public services, resident organiz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7-8.
[2] 定明捷, 曾祯.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社区公共服务价值共创: 一个分析框架[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1(6): 124-138.
[3] 任燕, 任育瑶. 单位老旧小区治理中居民有效参与的困境与出路[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2(4): 95-107.
[4] 呼连焦, 刘彤. 社区协商民主: 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发展路径[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4): 1-7.
[5] 银特妮拉. 农村智慧化公共服务供给: 困境与突破[J]. 农业经济, 2024(3): 65-66.
[6] 管志利. 合法性与联动性: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社会组织嵌入——一个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22(1): 86-95.
[7] 单菲菲, 高敏娟, 张东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层实践与未来进路——基于三个民族互嵌式社区公共服务的调查[J]. 贵州民族研究, 2024(1): 39-45.
[8] 宋道雷. 转型中国的社区治理: 国家治理的基石[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 172-179.
[9] 李杰. 顾客导向理念嵌入基层社区组织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以上海市S社区为例[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7(2): 5-11.
[10] 胡志平, 许小贞.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何以精准: 社会企业视角[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1(6): 103-110.
[11] 夏建中. 从参与社区服务到参与社区治理——论青年志愿者的工作转型[J]. 青年学报, 2019(3): 72-79.
[12] ANTHONY G. The third way and its critics [M]. London: Polity Press, 2000: 82-83, 92, 114.
[13] 冯猛. 城市社区服务的供需匹配: 模型构建及其应用[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2): 142-150.
[14] 邝良锋, 程同顺, 陈书羲. 公共服务供给与既有混合社区融合研究——基于成都、常州、沈阳三市的数据分析[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9(5): 91-101.
[15] 容志, 张云翔. 从专业生产到共同生产: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范式转型[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20(6): 91-101,127-128.
[16] 赵琼, 徐建牛. 再组织化: 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联结与互动——基于对浙江省社区社会组织调研的思考[J]. 学术研究, 2022(3): 71-77.
[17] 黄海波. 城市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需正视六个问题[J]. 学术论坛, 2016(12): 59-62.
[18] 万谊娜. 社区治理视角下互助养老模式中社会资本的培育——基于美国“村庄运动”的经验[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 104-113.
[19] 谭爽, 李晖. “中国式”邻避冲突如何由“破”到“立”?——基于多案例的扎根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4): 81-94.
[20] STRAUSS AL. 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tists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15-248.
[21] GLASER B G, Strauss A L.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M]. New York: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5-18.
[22] 林海芬, 刘宏双, 刘相彤. 悖论思维的概念界定及结构模型[J]. 管理评论, 2023(4): 339-352.
[23] 杨晓东, 唐敏. 深化居民群众参与,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J/OL]. (2020-01-19). http://www.dangjian.com/djw2016sy/djw2016djlt/202001/t20200119_5386682.shtml.
[24] 杨团. 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的经验研究——导入新制度因素的两种方式[J]. 管理世界, 2001(4): 24-35.
[25] 尹栾玉, 隋音. 从专注公平性到兼顾公共性: 公共服务获得感价值转向的逻辑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24, (2): 45-53.
[26] 文军, 吴晓凯. 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错位及其反思——基于重庆市5村的调查[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6): 1-12.
[27] 何继新, 暴禹. 区块链驱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治理创新: 系统重构、实践图景及风险纾解[J]. 学习与实践, 2021(6): 78-90.
[28] 孙鹤汀, 高千.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6): 88-95.
[29] 张应良, 徐亚东.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主观幸福感[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0(1): 98-108.
[1] 庄凌治, 张晨. “生命最后一公里”的选择:影响老年人安宁疗护需求与接受度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4): 31-40.
[2] 蔡岚, 欧阳素联. 农村公益创投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黄龙村公益创投项目为例的扎根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11-19.
[3] 杨梨, 李文彬, 潘艳玲. 儿童主任政策执行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基于米特−霍恩模型的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4): 5-14.
[4] 黄晓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4): 87-96.
[5] 房亚明, 王佳宝. 空间韧性:城市社区公共卫生风险治理的机制优化[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3): 69-79.
[6] 高丽茹. 农村青少年缘何过度观看短视频——基于14名农村青少年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55-63.
[7] 周玲, 杜娟. 社会组织从业者金融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956份问卷[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2): 32-40.
[8] 匡梦叶. 项目制视角下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以广州市幸福社区建设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6): 93-101.
[9] 霍萱, 林闽钢. 政府基本社会服务供给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5): 93-102.
[10] 戴欢欢, 程正松. 社区公共服务的多中心自主治理模式探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2): 64-69.
[11] 马丹, 袁浩. 城市社区中居委会与业委会关系对社区认同的影响——以上海546个小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4): 60-65,96.
[12] 来帅. 西藏城市社区“三社联动”的创新发展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1): 69-74.
[13] 于铁山.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社会认同与影响因素——基于CLDS(2014)数据的实证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6): 74-79.
[14] 汪菊芬, 李金德. 青年军人家庭抗逆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4): 36-43.
[15] 胡绍雨1,2,申曙光2.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4): 63-7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