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中,社会参与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即社会参与以较强的参与动机为前提,以较广的参与主体为基础,以较全的参与网络为保障。应从政策环境、运行环境、社会环境方面加强社会参与的制度环境建设。要发挥好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需要依托“三项事业”,扩大社会参与面;依托“两个平台”,提升社会参与度;依托“两支队伍”,增强社会参与力。在扩大社会参与的过程中,要重点处理好社会参与和社会自治之间、社会参与和社会互助之间以及社会参与和社会动员之间的关系。
[1] | 房亚明, 周文艺, 黄建栩. 社会工作机构嵌入农村社区营造的机制建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4): 80-88,98. |
[2] | 许晓芸. 老化预防与社工介入:积极老龄化视野中的高龄老人社会参与[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5): 52-60. |
[3] | 陈静, 栾文敬. 从“家”到“国”:慈善精神培育与慈善生态营造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2): 66-71. |
[4] | 李凌鸥. 世界城市研究的转型方向: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工作[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4, 14(6): 35-41. |
[5] | 刘平. 社会建设的历史维度与价值文化选择[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 13(5): 5-11. |
[6] | 刘惠新. 民国医院社会工作的伦理定位及践行[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 13(3): 41-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