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15, Vol. 15 ›› Issue (5): 33-38.
成洪波1,2
CHENG Hong-Bo-1, 2
摘要: 高校引入社会工作理念、 方法和队伍, 协同构建以人为本的专业服务体系, 有助于促进学生工作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提升。这一本土化实践过程的核心在于高校主动“导入”与社会工作积极“嵌入”相结合,促成高校相关主体与社会工作之间的“互构”机制, 实现高校发展、学生成长、学工队伍能力提升等多向度的“增能”目标。东莞理工学院结合实际校情, 对高校社会的实践机制进行了探索, 具体实践经验有五点: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 加强统筹协调; 二是完善组织框架,加强团队建设; 三是推进“双工联动”, 加强工作协同; 四是坚持需求导向, 加强专业服务; 五是筑牢社区基础, 加强基层党建。
[1] | 何健, 蓝财广. 互助助人VS助人自助: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念的新阐释[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16-24. |
[2] | 房亚明, 周文艺. 服务以增能:社会工作嵌入“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6): 22-31. |
[3] | 侯利文. 教育先行抑或实践引领:再思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1): 13-20. |
[4] | 吕新萍. 增能取向的社会工作督导过程:提升自我效能与促进专业复原力[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6): 32-39. |
[5] | 史臣, 原心洁. 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与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化——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两种驱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5): 76-82. |
[6] | 张红, 马茗荟. 地方性知识与农村社会工作的互构研究——基于一起建庙纠纷的案例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1): 19-25,54. |
[7] | 尹阿雳, 赵环. 审核与增能: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评估模式的整合升级——基于深圳市社工服务机构评估(2009—2016年)的经验反思[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1): 11-16. |
[8] | 吕青, 张淑芳. 增能视角下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探究——以江苏省江阴市青年点点爱心港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4, 14(1): 52-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