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18, Vol. 18 ›› Issue (6): 52-58,65.
马林刚1, 邹松2, 秦广强1
MA Lingang1, ZOU Song2, QIN Guangqiang1
摘要: 以中央民族大学和台湾Z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专业认同量表和专业情境量表,从适切性认同、认知性认同、行为性认同和情感性认同四个方面来测量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从专业前景、专业价值、学习环境和培养目标四个方面来测量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情境。结果表明,两岸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在专业认知性认同上有显著差异,专业情境则在前景地位和专业价值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相比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学生的专业认同更有可能受到专业情境的影响;影响学生专业认同最重要的因素是专业价值感。
中图分类号: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4-26].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jhgh/201204/20120400302325.shtml. [2] 陈国强,石奕龙.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8. [3] 彭克宏,等.社会科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4] 王顶明. 对专业认同有关概念的理论述评[J]. 学园, 2008(2):32-38. [5]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方文,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6] 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 [7] 王顶明,刘永存. 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 中国高教研究, 2007(8):18-22. [8] 方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及前瞻思考[D].合肥:安徽大学,2014:5. [9] 姜伦.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现象分阶段分析及对策探讨[D]. 西安:西北大学, 2014(6):25. [10] 林诚彦, 张兴杰, 曾细花. 专业认同影响从业意愿路径的实证分析[J]. 高教探索, 2013(3):133-138. [11] 陈清丹.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专业认同的调查[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5(12):57-60. [12] 胡志海,黄河林. 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间的关系研究[J]. 心理科学, 2006(6):1497-1501. [13] 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5):28. [14] 李巍巍,等. 我国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12):21-22. [15] 陈金英,汤志龙. 专业生涯认同:影响社会工作系学生生涯选择之相关因素[J].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学刊(台湾), 2006(6):151-187. [16] 毛明华,陈赞畅. 从社会工作人才大量流失看社会工作发展:基于当前社工毕业生流向的思考[J]. 社会工作(下半月), 2007(8):45-46. [17] 汤雅婷.社会工作系学士班学生实习结构、学习投入与专业认同相关之研究[D].台中:东海大学.2012:1. [18] 史柏年. 体制因素与专业认同:兼谈社会工作职业化策略[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4):6-11. [19] 卫小将. 排异与契合:社会工作的本土局限性分析[J]. 社会, 2014(8):87-94. |
[1] | 童敏, 吴宝红. 从英雄主义到平民关怀:社会工作伦理的反思与重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5-12. |
[2] | 赵芳, 孔春燕. 基于“关系”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13-19. |
[3] | 何龙韬, 吴汉. 应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反思能力教学和培养模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20-30. |
[4] | 秦海波, 李玉昆, 赵燕燕, 程海源. 提升薪资能否留住社会工作者?——工作自主权的调节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31-40. |
[5] | 金舒衡, 戴海静. 社区不文明行为与流动母亲的安全感——兼论社会工作的空间介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1-47. |
[6] | 雷杰, 易雪娇, 张忠民. 行政化导向的新管理主义:乡镇 (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湖南省“禾计划”A市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62-74. |
[7] |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
[8] | 文军, 敖淑凤. 从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务本土实践路径探索——以无锡市X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5-12. |
[9] | 韩央迪, 黄翠萍, 张雪峰, 王琛迪, 李相蒲. “橙希”互助:循证导向下的癌患家属照顾者生活希望计划——以上海市H医院肿瘤内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13-22. |
[10] | 赵迪, 张志鹏, 张伟. 因为专业所以认同——南京市社会工作者主观地位认同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23-34. |
[11] | 陈蓓蓓. 分类视阈下社会工作机构公共危机应对研究——基于湖北省H市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35-44. |
[12] | 时怡雯, 周静. 整合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究——基于云南省Y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需求评估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45-54. |
[13] | 杨红, 陈涛. 社会工作机构支撑的村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北京市Z村治理模式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80-91. |
[14] | 何雪松, 王天齐. 2021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5-15. |
[15] | 何健, 蓝财广. 互助助人VS助人自助: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念的新阐释[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16-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