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0, Vol. 20 ›› Issue (2): 71-80,91.
赵定东1, 黄炤羿2
ZHAO Dingdong1, HUANG Zhaoyi2
摘要: 时间银行是“以服务换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爱心接力手段,这一基于积分兑换的志愿服务模式已成为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增进邻里互助氛围的新平台。兰江街道时间银行在社区营造中具有多元主体驱动营造进程、亲民活动培植自治氛围和激励机制筑牢群众基础的运作优势,但“兰江模式”存在负责人难以支撑有效运作、内生性社会组织力量不足、积分只存不取现象日益突出和善举牵动的社区支持网尚未形成等运作困境。从自组织集聚、自组织维序和自组织提升三个阶段可以助推时间银行发挥凝聚区域共同体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
[1] |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 [2018-12-20]. http://www.zj.gov.cn/art/2011/8/26/art_12460_7462.html. |
[2] | 养老“时间银行”已具备法律和技术保障[EB/OL]. [2018-12-20].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9-02/28/content_5770.htm#article. |
[3] |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EB/OL]. [2018-12-20].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201/c40531-29800096.html. |
[4] | 陈功, 杜鹏, 陈谊. 关于养老“时间储蓄”的问题与思考[J]. 人口与经济, 2001(6): 67-73 |
[5] | 夏辛萍. 时间银行: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10): 2905-2907 |
[6] | 穆光宗. 建立代际互助体系走出传统养老困境[J]. 市场与人口分析, 1999(6): 33-35 |
[7] | 景军, 赵芮. 互助养老: 来自“爱心时间银行”的启示[J]. 思想战线, 2015(4): 72-77 |
[8] | 马贵侠. 论“时间银行”模式在居家养老中的应用[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0(6): 116-120 |
[9] | 梁丽娟, 李菲菲. 时间银行——中国志愿服务模式优化的新路径[J]. 理论界, 2014(3): 75-76 |
[10] | 许加明. “时间银行”模式应用于居家养老互助服务的思考[J]. 社会工作, 2015(1): 75-80 |
[11] | 王琳. 循环互助的新模式——时间银行[J]. 法制与社会, 2011(9): 189-190 |
[12] | 王茹. 台湾的社区总体营造政策及评析[J]. 台湾研究集刊, 2004(2): 36-42 |
[13] | 王桂亭. 台湾社区营造政策20年发展刍议[J]. 台湾研究集刊, 2016(1): 95-102 |
[14] | 丁康乐, 黄丽玲, 郑卫. 台湾地区社区营造探析[J]. 浙江大学学报, 2013(6): 716-725 |
[15] | 赵民. “社区营造”与城市规划的“社区指向”研究[J]. 规划师, 2013(9): 5-10 |
[16] | 罗家德, 帅满. 社会管理创新的真义与社区营造实践[J]. 社会科学家, 2013(8): 1-4 |
[17] | 尹广文. 社区营造: 一个新的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 福建论坛, 2017(4): 159-164 |
[18] | 卢磊. 台湾社区营造的实践经验和发展反思[J]. 社会福利, 2016(11): 52-55 |
[19] | 吴海红, 郭圣莉. 从社区建设到社区营造: 十八大以来社区治理创新的制度逻辑和话语变迁[J]. 深圳大学学报, 2018(2): 107-115 |
[20] | 汪哲. 时间银行应用于社区互助养老的研究[D].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 7. |
[21] | 周作斌. 时间银行在社区互助养老中的应用研究[D]. 广州: 暨南大学, 2014: 10-12. |
[22] | 陈友华, 施旖旎. 时间银行: 缘起、问题与前景[J]. 人文杂志, 2015(12): 111-118 |
[23] | 罗家德, 孙瑜, 楚燕. 云村重建纪事[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3-43. |
[24] | 陈其南, 刘正辉. 文化公民权之理念与实践[J]. 国家政策季刊, 2005(3): 77-88 |
[1] | 童敏, 吴宝红. 从英雄主义到平民关怀:社会工作伦理的反思与重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5-12. |
[2] | 赵芳, 孔春燕. 基于“关系”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13-19. |
[3] | 何龙韬, 吴汉. 应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反思能力教学和培养模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20-30. |
[4] | 秦海波, 李玉昆, 赵燕燕, 程海源. 提升薪资能否留住社会工作者?——工作自主权的调节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31-40. |
[5] | 金舒衡, 戴海静. 社区不文明行为与流动母亲的安全感——兼论社会工作的空间介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1-47. |
[6] | 雷杰, 易雪娇, 张忠民. 行政化导向的新管理主义:乡镇 (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湖南省“禾计划”A市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62-74. |
[7] |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
[8] | 文军, 敖淑凤. 从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务本土实践路径探索——以无锡市X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5-12. |
[9] | 韩央迪, 黄翠萍, 张雪峰, 王琛迪, 李相蒲. “橙希”互助:循证导向下的癌患家属照顾者生活希望计划——以上海市H医院肿瘤内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13-22. |
[10] | 赵迪, 张志鹏, 张伟. 因为专业所以认同——南京市社会工作者主观地位认同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23-34. |
[11] | 陈蓓蓓. 分类视阈下社会工作机构公共危机应对研究——基于湖北省H市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35-44. |
[12] | 时怡雯, 周静. 整合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究——基于云南省Y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需求评估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45-54. |
[13] | 杨红, 陈涛. 社会工作机构支撑的村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北京市Z村治理模式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80-91. |
[14] | 何雪松, 王天齐. 2021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5-15. |
[15] | 何健, 蓝财广. 互助助人VS助人自助: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念的新阐释[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16-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