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1, Vol. 21 ›› Issue (5): 5-13.

• 特稿 •    下一篇

社会治愈:一种希望植入式的社区治理

童敏, 周晓彤   

  1.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福建 厦门,361005
  • 收稿日期:2021-05-15 出版日期:2021-09-15 发布日期:2021-09-29
  • 作者简介:童敏(1965-),男,汉族,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健康照顾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理论,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的场景实践与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体系研究”(18BSH151)。

Social Healing: A Hope-Implanted Community Governance

TONG Min, ZHOU Xiaotong   

  1.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China
  • Received:2021-05-15 Online:2021-09-15 Published:2021-09-29

摘要: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以来,如何促使居民主动参与基层的社区治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2018年我国开始推进以社区为平台的“暖心家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项目,使得弱势人群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通过长期跟踪厦门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的社区“暖心家园”项目的个案研究发现:“暖心家园”互助社会关系的建设成为推动失独家庭改善日常生活和社区生活的基础;互助社会关系的建设依赖失独家庭积极自我的培育以及现实生活中改变希望的挖掘;社会治愈就是在互助社会关系中培育积极的自我。社会治愈不仅能够治愈失独家庭的情感伤痛,而且为弱势人群提供一种具有内生性动力的希望植入式社区治理参与路径,克服了我国长期以来因只注重由外向内促进互助社会关系建设而导致的社区治理行政化的困境。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治愈, 社区治理

Abstract: The 3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ward innovating social governance. Since then how to promote resi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especially since 2018 when China began to promote the “Warm Heart Home” program to help families who lost their only child on a community-based platform, making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disadvantaged people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an urgent challenge to be solved. Through a long-term case study of the “Warm Heart Home” program undertaken by social work service institutions in Xiamen city, it is found: first, the construction of mutual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the “Warm Heart Home” program has become the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daily life and community life to families who lost their only child; second, the construction of mutual social relationships reli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positive self-esteem and the exploration of hope for change in real life for families who lost their only child; third, social healing is to cultivate a positive selfhood in mutual social relationships. It can not only heal the emotional pain, but also provide a hope implantation type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participation path with endogenous motivation for the disadvantaged people, overcoming the long-term dilemma of administrative community governance due to the focus on promoting mutual assistance social relationships from the outside in.

Key words: social work, social healing, community 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吴玉韶, 党俊武.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1-03-10]. 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10748/202006/ebfe31f24cc145b198dd730603ec4442.shtml.
[3] 周伟, 米红. 中国失独家庭规模估计及扶助标准探讨[J]. 中国人口科学, 2013(5): 2-9, 126
[4] 陈莹. 从被动性到能动性: 失独老人应对养老风险的抗逆力建设[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1): 63-68
[5] 孙颖, 王亚群. 心理援助视野下“失独家庭”的帮扶模式探究——以天津市和平区“暖心家园”项目为例[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8(5): 61-68
[6] 陈雯. 从“制度”到“能动性”——对死亡独生子女家庭扶助机制的思考[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2(2): 114-120
[7] 何丽, 唐信峰, 朱志勇, 等. 持续性联结及其与丧亲后适应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5): 765-772
[8] 黄耀明. 失独家庭重建的个案管理实务与反思[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3): 86-91
[9] 谢勇才, 王茂福. 论我国失独群体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J]. 中州学刊, 2015(1): 68-72
[10]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中国计生协关于印发《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1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 (2013-12-10). https://www.chinafpa.org.cn/tzgg/201312/t20131210_9288.html.
[11]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中国计生协关于印发《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 (2017-02-06). https://www.chinafpa.org.cn/tzgg/201702/t20170206_11744.html.
[12] 王秀银, 胡丽君, 于增强. 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大龄独生子女意外伤亡[J]. 中国人口科学, 2001(6): 61-62
[13] 李兰永, 王秀银. 重视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的精神慰藉需求[J]. 人口与发展, 2008(6): 28-30
[14] 时卫干. 救助“失独”家庭更需精神关爱[N]. 广州日报, 2012-09-22(2).
[15] 国家卫生计生委, 民政部, 财政部, 等. 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EB/OL]. [2021-02-06]. http://www.nhc.gov.cn/jtfzs/s3581/201312/206b8b4e214e4a5ea2016417843d7500.shtml.
[16] 丁宁. 给付行政中心理援助制度的构建——基于失独家庭的人文关怀[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3(4): 61-67
[17] 陆杰华, 伍海诚. 家庭、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视角下失独家庭扶助体系的重构[J]. 东岳论丛, 2016(8): 10-16
[18] 刘波, 袁喆. 失独家庭经济扶助政策困境及其矫正——基于广东省21个市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政策的分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6): 30-39
[19]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卫生计生委. 温馨家园让爱重生[J].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8(5): 92-93.
[20] 蔡春芳, 许冬柱. 用“心”传递真情用“爱”牵手相伴——泗洪县开展“连心家园”“四五”行动[J]. 人口与健康, 2019(11): 57-59
[21] 陈红. “爱心家园”投入运行失独养老广州“破冰”[J]. 社会与公益, 2015(10): 90-91
[22] 黄涛. 失独家庭及其扶助保障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人口研究, 2018(5): 103-112
[23] 郭会宁. 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及其价值观念重建[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5): 120-125
[24] 唐铮, 尚雪松. “失独者”之心理剖析与对策分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1): 21-22, 35
[25] 赵仲杰, 郭春江. 社会支持理论视阈下农村失独家庭困境应对策略——基于川渝两地的调研[J]. 理论月刊, 2020(1): 119-129
[26] 王宁, 刘珍. 失去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互动与组织参与——基于情感能量视角的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4): 63-67
[27] 慈勤英, 周冬霞. 失独家庭政策“去特殊化”探讨——基于媒介失独家庭社会形象建构的反思[J]. 中国人口科学, 2015(2): 34-42, 126-127
[28] 彭扬帆. 社会支持视域下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援助[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22): 5594-5599
[29] 王东, 张楠楠, 徐晓军. 选择性边缘与社会适应: 失独者的边缘行动及其异化困境[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 61-67, 126
[30] 方曙光. 社会困境与自我隔离: 我国农村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基于安徽湖北两省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村研究, 2015(1): 246-260
[31] 王建平, 刘新宪. 哀伤理论与实务: 丧子家庭心理疗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14-15.
[32] 杨荣, 李玉芬. 从绝望到重生: 社会工作介入失独老人心理帮扶的行动研究[J]. 社会建设, 2018(1): 32-41
[33] 周利敏, 朱伟健. 断裂与重构: 失独老人情感危机干预策略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2): 18-25
[34] 任杰慧. 失独老人心理健康促进研究——基于广州、成都和南京三地的田野调查[J]. 社会保障研究, 2021(1): 35-42
[35] 陈盼盼. 失独老人的社区照顾模式探究——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视角[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4(4): 65-71
[36] 方曙光. 社会工作个案介入下失独老人的心理抚慰研究[J]. 德州学院学报, 2017(3): 42-48
[37] 闫振族. 从灵性社会工作视角看失独者的精神慰藉[J]. 现代妇女(下旬), 2014(2): 144-145
[38] 厦门市统计局. 2020年厦门经济特区年鉴[EB/OL]. [2021-03-10]. http://www.xm.gov.cn/zwgk/tqjj/xmjjtqnj/.
[39] MORRIS S E, BLOCK S D. Adding value to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stitutional bereavement program[J]. Journal of palliative medicine, 2015, 18(11): 915-922
[40] WALLER A, TURON H, MANSFIELD E, et al. Assisting the bereave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for grief counseling[J]. Palliative medicine, 2015, 30(2): 132-148
[41] 何雪松. 城市文脉、市场化遭遇与情感治理[J]. 探索与争鸣, 2017(9): 36-38
[42] 向德平, 向凯. 情感治理: 驻村帮扶如何连接国家与社会[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6): 84-93
[43] 文军, 高艺多. 社区情感治理: 何以可能, 何以可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6): 28-36, 169-170
[44] RAPP C A, GOSCHA R J. The strengths model: case management with people with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M].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77-78.
[45] FREEDBERG S. Relational theory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 a feminist perspective[M].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86.
[46] GITTERMAN A, GERMAIN C B. The life mode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advanc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M]. 3rd e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8: 92.
[1] 童敏, 吴宝红. 从英雄主义到平民关怀:社会工作伦理的反思与重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5-12.
[2] 赵芳, 孔春燕. 基于“关系”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13-19.
[3] 何龙韬, 吴汉. 应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反思能力教学和培养模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20-30.
[4] 秦海波, 李玉昆, 赵燕燕, 程海源. 提升薪资能否留住社会工作者?——工作自主权的调节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31-40.
[5] 金舒衡, 戴海静. 社区不文明行为与流动母亲的安全感——兼论社会工作的空间介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1-47.
[6] 雷杰, 易雪娇, 张忠民. 行政化导向的新管理主义:乡镇 (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湖南省“禾计划”A市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62-74.
[7]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8] 文军, 敖淑凤. 从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务本土实践路径探索——以无锡市X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5-12.
[9] 韩央迪, 黄翠萍, 张雪峰, 王琛迪, 李相蒲. “橙希”互助:循证导向下的癌患家属照顾者生活希望计划——以上海市H医院肿瘤内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13-22.
[10] 赵迪, 张志鹏, 张伟. 因为专业所以认同——南京市社会工作者主观地位认同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23-34.
[11] 陈蓓蓓. 分类视阈下社会工作机构公共危机应对研究——基于湖北省H市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35-44.
[12] 时怡雯, 周静. 整合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究——基于云南省Y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需求评估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45-54.
[13] 杨红, 陈涛. 社会工作机构支撑的村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北京市Z村治理模式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80-91.
[14] 何雪松, 王天齐. 2021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5-15.
[15] 何健, 蓝财广. 互助助人VS助人自助: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念的新阐释[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16-2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