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3, Vol. 23 ›› Issue (2): 74-84.
魏玺昊1, 王寒温1, 许艳萍2, 徐选国1
WEI Xihao1, WANG Hanwen1, XU Yanping2, XU Xuanguo1
摘要: 易地搬迁推进中,村民面临适应困难、家园重建等社区问题。参与对搬迁村民的自我调适和社区融入尤为重要,促进村民参与成为社会工作服务的题中之义。文章基于参与的理论视角,借助云南省苗村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以期呈现易地搬迁中社会工作促进村民从象征性参与到伙伴关系的转化机制,以及社会工作促进机制生成的实践逻辑和专业行动。研究发现,服务团队通过反思、沟通以及挖掘在地文化符号等社会工作专业行动,彰显出注重价值理性、聚焦主体需求和尊崇在地文化的实践逻辑。这衍生出参与空间释放、参与意愿增强和参与能力提升三重机制,在上述机制的促动作用下,村民实现参与状态转化。基于上述分析,文章进一步强调,面向不确定的实践情境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任务,机制分析可以成为社会工作应对复杂的实践问题并证明自身成效的路径之一。
中图分类号:
[1] BLOEMRAAD I.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a current review[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 integration, 2000, 1(1): 9-37 [2] ITZHAKY H. Successful adaptation of immigrants from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to project renewal neighborhood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J]. Journal of sociology & social welfare, 1997, 24(3): 25-42 [3] SAUL J. Collective trauma, collective healing: promoting community resilience in the aftermath of disaster [M]. London: Routledge, 2013: 19. [4] TIERNEY J. The social roots of risk[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197. [5] BAMBERGER M.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J]. Public administration & development, 1991, 11(3): 281-284 [6] ITZHAKY H, YORK S. Different types of client participation and the effects on community-social work intervention[J]. Journal of social service research, 1994, 19(1–2): 85-98 [7] ARNSTEIN S.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1969, 30(4): 216-224 [8] KARIBEERAN S, KURVILLA C.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owards effective social work practice[J]. 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2015, 5(12): 16-18 [9] 王建民. 扶贫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以少数民族主体性讨论为核心[J]. 民族研究, 2012(3): 46-54 [10] 杨洪林. 乡村振兴视野下城乡移民社会融入的文化机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 21-23 [11] 金伟, 金妮. 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困境及其价值超越[J]. 湖北社会科学, 2021(5): 60-65 [12] 方静文. 时空穿行——易地扶贫搬迁中的文化适应[J]. 贵州民族研究, 2019(10): 52-57 [13] CONNOR M. A new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 National civic review, 1988, 77(3): 249-257 [14] HICKEY G, KIPPING C. Exploring the concept of user involvement in mental health through a participation continuum[J].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10, 7(1): 83-88 [15] 何雪松, 侯秋宇. 城市社区的居民参与: 一个本土的阶梯模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5): 33-42 [16] 李钧鹏. 何谓权力——从统治到互动[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 62-63 [17] 胡康. 文化价值观、社会网络与普惠型公民参与[J]. 社会学研究, 2013(6): 120-143 [18] 陈福平. 强市场中的“弱参与”: 一个公民社会的考察路径[J]. 社会学研究, 2009(3): 93-95 [19] 龚文娟. 环境风险沟通中的公众参与和系统信任[J]. 社会学研究, 2016(3): 47-72 [20] 冯敏良. “社区参与”的内生逻辑与现实路径——基于参与—回报理论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1): 57-62 [21] 欧内斯特·斯特林格. 行动研究: 协作型问题解决方案[M]. 郭蔚欣, 译.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30. [22] BEVAN A. Creating communicative spaces in an action research study[J]. Nurse researcher, 2013, 21(2): 14-17 [23] 裴婷昊. 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J]. 社会工作, 2021(3): 79-90 [24] 颜玉凡, 叶南客. 认同与参与——城市居民的社区公共文化生活逻辑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19(2): 147-170 [25] 吴理财. 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和区域、群体性差异研究——基于20省80县(区)的问卷调查[J]. 社会科学家, 2012(8): 8-12 [26] 杨敏. 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07(4): 137-164 [27] 罗布·斯通斯. 核心社会学思想家[M]. 姚伟, 李娜,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468. [28] 徐选国, 侯利文, 徐永祥. 社会理性与新社会服务体系建构[J]. 中州学刊, 2017(1): 58-64 [29] DAWES G, DAVIDSON A.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justice reinvestment plans for crime prevention and offender rehabilitation in Australia’s remote indigenous communities[J]. Journal of offender rehabilitation, 2019(6): 520-543 [30] McLeod A. “A friend and an equal”: do young people in care seek the impossible from their social workers?[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2010, 58(3): 772-788 [31] YIP S. Self-reflection in reflective practice: a note of cau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2006, 36(5): 777-788 [32] 侯钧生.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352. [33] 马尔科姆·沃特斯. 现代社会学理论[M]. 杨善华, 李康, 等,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0: 184. [34] 古学斌, 张和清, 杨锡聪. 专业限制与文化识盲: 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文化问题[J]. 社会学研究, 2007(6): 161-179 [35] 古学斌, 齐华栋, LENA DOMINELLI. 空间正义与绿色社会工作介入: 四川雅安灾后参与式社区设计的行动研究[J].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20(1): 1-21 [36] 郭伟和. 在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对西方社会工作两种实践模式及其认识论基础的评析[J]. 社会学研究, 2022(3): 206-225 [37] 王思斌. 走向我国社会工作的高质量进阶式发展[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5): 5-11 [38] 何国良, 陈沃聪. 社会工作介入危机家庭成效评估的实践研究[J]. 社会工作, 2020(4): 3-19 |
[1] | 何雪松, 于钰, 程怡雯. 2022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2): 5-17. |
[2] | 周玲, 张东. 在线金融教育对社会工作者金融素养提升的作用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2): 37-46. |
[3] | 刘影, 郑华伟. 社区认同如何影响农村居民社区参与意愿——基于江苏三种不同参与类型的数据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2): 66-73. |
[4] | 唐咏, 倪小琪. 民政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社会支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角色清晰的中介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1): 53-61. |
[5] | 居正, 于铁山. 后发外生型赋能: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及影响因素——基于CSWLS2019数据的实证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1): 62-70. |
[6] | 顾江霞, 陈敏仪, 张燕玉. 积极引导的参与:商品房住宅小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比较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1): 81-90. |
[7] | 马凤芝. 新文科建设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6): 6-8. |
[8] | 顾东辉. 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和专业超越[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6): 9-12. |
[9] | 何雪松. 建立社会工作的数据科学——新文科建设的一个切入点[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6): 12-14. |
[10] | 张和清, 徐菲.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反思[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6): 14-20. |
[11] | 梁玉成. 数字化转型下的社会工作发展思考[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6): 20-22. |
[12] | 姚进忠, 林晓风. 服务与治理:乡镇社会工作站督导逻辑设计与实践框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6): 41-49. |
[13] | 周艳.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嵌入城乡社区后的多维图景及未来走向——以J省S市社区服务社会化实践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6): 60-67. |
[14] | 林诚彦, 卓彩琴.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选择与实践整合——基于社区能力建设理论的社区服务行动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6): 77-91. |
[15] | 罗桥, 汤皓然. 价值重构、场景塑造与行动赋权: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共同体构建的三个基础[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5): 5-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