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4, Vol. 24 ›› Issue (1): 36-44.

• 社会工作 •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

王鹿萍1, 孙奎立2   

  1. 1.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山东 泰安, 271016
  • 收稿日期:2023-05-13 出版日期:2024-01-15 发布日期:2024-01-15
  • 通讯作者: 孙奎立(1972—),男,汉族,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口经济学,人口社会学,社会工作;Email:skl517@126.com。 E-mail:skl517@126.com
  • 作者简介:王鹿萍(1999—),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公益慈善,社会工作。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about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arity and Social Work in China

WANG Luping1, SUN Kuili2   

  1. 1.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00, China;
    2. School of Medical Management,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6, China
  • Received:2023-05-13 Online:2024-01-15 Published:2024-01-15

摘要: 伴随《慈善法》的出台,关于慈善与社会工作关系的研究日益成为学界讨论的重点。已有成果研究了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在历史同根、价值共享、实践服务方面融合的可行性;在助人理念、伦理体系、专业性、系统性、资源运作、制度建设方面融合的必要性;在文化基础、理论模式、管理体制、领域方面、目标链接方面的的未来融合路径。既有成果主要存在理论框架缺少、研究议题浅层次、本土化探索不足以及研究视野狭窄问题。因此,文章从拓展学科领域、转变侧重方向、结合本土实践、开拓国际视野四个方面提出该研究领域可能的未来指向。

关键词: 慈善事业, 社会工作, 融合发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harity La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ity and social work has become thefocus of academic discussion. By review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orted out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charity and social work considering their shared roots of history, values,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also examines the necessity of such integration in terms of the concept of helping others and the systems of ethics, profession, resources, and institutions. Further to that, we explore the possible pathways of such integration in the fields of cultural foundations, theoretical models, institutions of management, and goals. However, current research lack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there is a limited exploration of localized research topic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offers insights for future study by suggesting expanding research scopes beyond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shifting research focuses, and combining local practice with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Key words: charity, social work, integrate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龚晓洁, 张荣. 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的关系探析[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 20-22, 65
[2] 丁建定. 中世纪后期英国的民间慈善救济[J]. 学习与实践, 2010(9): 125-130
[3] 丁建定, 谌基东. 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救济中的自助理念与实践——兼论社会工作“助人自助”价值理念的时代性[J]. 社会工作, 2022(4): 1-12, 100
[4] 徐选国, 秦莲. 制度赋能与专业建构: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工作发展的双重动力[J]. 学习与实践, 2023(5): 90-101
[5] 姚俭建. 法治思维与慈善伦理的契合: 现代慈善文化的价值取向[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5(1): 70-77
[6] 邹庆华, 邱洪斌. 论当代慈善文化的价值认同[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4): 91-94
[7] 周中之. 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的价值及其理论建构[J]. 齐鲁学刊, 2013(1): 64-68
[8] 杨威威, 郭圣莉, 魏雷东. 演进、变迁及动力: 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创新历程分析[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22(5): 16-30, 60, 124-125
[9] 唐立, 费梅苹. 迈向共同富裕型社会工作: 新时代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再审视[J]. 理论月刊, 2023(5): 23-32
[10] 邢宇宙. 第三次分配视角下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 团结, 2023(2): 51-54
[11] 徐道稳. 社会工作与慈善事业的融合发展[J]. 人文杂志, 2022(7): 117-126
[12] 朱灵. 慈善与社会工作助人理念异同点浅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5): 74-76
[13] 张宇莲. 城市化进程中慈善实践的困境与出路: 社会工作的视角[J]. 都市文化研究, 2013(2): 48-54
[14] 刘威. 从分立实践到嵌合共生——中国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的理想关系模式建构[J]. 学习与探索, 2018(11): 51-58
[15] 李学斌, 雷杰, 蔡天. 同源分流: “社会工作”与“公益”之辨析——以两个服务集聚空间的比较为例[J]. 社会工作, 2022(4): 41-53, 103-105
[16] 赵环, 徐选国. “回归”抑或“超越”: 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的历史—当代关系辨析[J]. 学海, 2017(2): 136-140
[17] 郭伟和. 从科学慈善到专业慈善——社会工作能为慈善事业做什么? [J]. 社会工作(实务),2008(2)上:4-5.
[18] 赵阳, 范斌. 共同富裕视角下第三次分配与社会工作互构研究[J]. 理论月刊, 2023(9): 104-112
[19] 陶玉莹. 从社会工作视角探索我国公益慈善的专业化发展[J].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1(1): 63-66
[20] 方素军, 朱轲. 以社工站为基础的“社工+慈善”融合机制建设[J]. 中国社会工作, 2023(10): 37-38
[21] 徐道稳. 完善政府管理和行业自治相结合的社会工作管理体制[J]. 中国社会工作, 2021(30): 9
[22] 陈涛. 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的骨干作用,有力支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J]. 中国社会工作, 2021(28): 17-18
[23] 张俊虎, 吴小慧. 在新视角下融合推进现代慈善、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事业[J]. 中国社会工作, 2020(4): 41-42
[24] 郑伟. 建构中国慈善工作伦理体系的基本问题[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2): 42-44
[25] 吴春香.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慈善伦理体系的建构[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6): 60-64
[26] 张燕, 王志中. 我国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关系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9(27): 66-68
[27] 王晓旭. 浅析社会工作者与慈善队伍专业化建设[J]. 才智, 2013(19): 243
[28] 李丽. 社会工作理论视角下的现代慈善事业[J]. 工会论坛, 2009(2): 28-29
[29] 李博. 结构化理论视阈下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研究与社会工作介入[J]. 社会工作, 2013(2): 124-129, 155
[30] 汪卉雪. 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慈善行为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以XH基金会慈善项目为例[D]. 杭州: 浙江工商大学, 2021: 53-63.
[31] 刘引引, 李精华. 慈善法对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作用与影响[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 44-48
[32] 赖登豪, 马陆叶. 《慈善法》对社会工作的影响[J]. 劳动保障世界, 2018(21): 69
[33] 张鑫. 《慈善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研究[D]. 南京: 南京大学, 2017: 24.
[34] 罗竖元. 论专业社会工作者在慈善事业领域中的介入空间[J]. 社团管理研究, 2010(9): 53-55
[35] 陈涛, 武琪. 慈善与社会工作: 历史经验与当代实践[J]. 学习与实践, 2007(3): 106-112
[36] 李萍. “三库”管理模式下的慈善事业发展[J]. 中国社会工作, 2021(13): 35
[37] 班靖波. 公益众筹监管碎片化与整体性救治策略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 2020: 21.
[38] 陈鲁南. 慈善事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四个突出作用——以江西省莲花县为例[J]. 中国民政, 2020(22): 38-39
[39] 付立华. 社会工作助力共同富裕: 何以可能和何以可为?[J]. 山东社会科学, 2022(7): 15-20
[40] 刘沛洁, 陈锋. “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联动介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可行性探析[J]. 中国社会工作, 2021(10): 33-35
[41] 彭欣.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慈善资源发展模式探究——以重庆A三甲医院“欢乐屋”项目为例[D]. 重庆: 西南大学, 2021: 34-47.
[42] 徐风姣. 县域小型慈善组织的类型及其问题解决探讨——以S县小型慈善组织为例[D]. 太原: 太原科技大学, 2021: 23-32.
[43] 夏健. 广州慈善社工事业: 共融共促在路上[J]. 中国社会工作, 2020(19): 42-43
[44] 陈瑞华, 周艳. 新疆公益慈善事业融入第三次分配进程助推共同富裕——2021·帕米尔公益论坛会议综述[J]. 喀什大学学报, 2022(1): 115-120
[45] 赵蓬奇.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促进人民群众福祉水平提高[J]. 中国社会工作, 2022(4): 9
[46] 许娓, 王思斌, 徐道稳, 等. 社会工作如何在促进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制度中发挥作用[J]. 中国社会工作, 2021(25): 10-12,15
[47] 徐选国, 秦莲. 社会工作参与共同富裕: 何以可能?何以可为?[J]. 学习与实践, 2022(6): 100-112
[48] 张寒冰. 贫困家庭儿童医疗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初探[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3: 10-11.
[49] 于翠杰. 以社会工作的视角论当代慈善事业[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2): 41-43
[50] 汪晓雪. 社会工作介入慈善组织项目运作的实务与探索[D]. 郑州: 郑州大学,2012: 19.
[51] 王玉明. “善”暖社区——广州市社区慈善项目“善”暖社区,让爱心汇聚成海[J]. 中国民政, 2023(17): 27-28
[52] 冯溪, 石英. 慈善与社工融合,推动脱贫地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以陕西慈善幸福家园工程为例[J]. 陕西教育(高教), 2023(9): 59-61
[53] 李倩. 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析“慈善超市”运行机理——以XN市为例[J].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1(19): 47-49
[54] 民政部. 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领导班子首次向媒体介绍当前工作进展情况[J]. 中国民政, 2019(15): 33-34
[55] 唐钧. 慈善、福利、社会工作多模式探源[J]. 社会与公益, 2010(3): 16-17
[56] 王春, 邵诗杰. 打造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样板地[N]. 法治日报, 2023-08-01(007).
[57] 黄美姣. 官办慈善组织社工服务引入第三方评估的路径分析[D]. 长春: 吉林大学, 2020: 31-32.
[58] MARX J D. Corporate strategic philanthropy: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work[J]. Social work, 1998, 43(1): 34-41
[59] BURKE E M. Community relations and the competitive edge[J]. Corporate community relations letter, 1992(11): 1-8
[60] BURLINGAME D F.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what does it tell us?[J].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 1994(4): 473-480
[61] JE JUM-SUK. Study of “charity” of Japanese buddhist social work in modern times― with jodo shinshu hongwanji-ha’s social work as an example[J]. Daedong munhwa yeon’gu, 2019, 108(3): 37-362
[62] NISTOR P. Syntheses on the social-philanthropic activity of the romanian orthodox church: a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J]. Revista romaneasca pentru educatie multidimensionala, 2019, 11(4): 185-220
[1] 刘艳霞, 查媛. 西部欠发达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践困境与突破策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53-60.
[2] 何志晶, 王志中, 常碧如.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职业选择机制探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61-69.
[3] 彭小兵, 王若含. “失声”与价值回归:乡村治理困境及社会工作介入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5-13.
[4] 王杰, 张少卿. 构建乡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社会工作何以可为——以福建省L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14-22.
[5] 张富富. 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功能定位、现实困境与实践策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23-33.
[6] 蒙艺, 胡杨, 马欢欢. 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系统性评价[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34-45.
[7] 程玲, 赖燕琼. “社会工作+社会设计”双学科协同治理模式探讨——以成都市曹家巷社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66-74,84.
[8] 熊征, 姜松. 冲突社会工作:从概念到范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5): 5-14.
[9] 何龙韬. 构建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培养大纲:基于一项范围综述[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5): 15-25.
[10] 李川, 姚煜霞, 杨锃. 规范、能力与支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基于上海市H区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5): 56-68.
[11] 秦海波, 李玉昆. 社会工作者高离职倾向诱发机制研究——基于CSWLS 2019的组态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4): 34-43.
[12] 徐皓洋, 张永红. 一线社会工作者自我同情对共情疲劳的影响:职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4): 44-52.
[13] 纪文晓, 林海波. “结构—关系—权力”分析框架下社会工作督导成效及其提升路径——基于Z市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4): 65-77.
[14] 潘泽泉, 罗宇翔, 曾木, 王晓. 经由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社会工作发展[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3): 5-14.
[15] 黄丹, 罗英廷, 林文亿. 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量表的开发与检验[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3): 15-2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