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4, Vol. 24 ›› Issue (1): 90-98.
• 社会政策 • 上一篇
邢喜凤
XING Xifeng
摘要: 社会政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民生福祉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社会政策依据重要历史节点划分为渐进发展、渐进转型和渐进融合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呈现出单一性、交替性和融合性特点。文章基于历史制度主义方法,分析中国社会政策演进产生以上特点的原因。研究发现,福利供给制度中的自我锁定效应、外部效应、协调效应推动了中国社会政策变迁。而以上变迁是利益选择、效率公平转化以及社会政策系统内部制度体系和外部制度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
中图分类号:
[1] WILENSKY H L, LEBEAUX C N. Industrial society and social welfare[M].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58: 138-147. [2] 理查德·蒂特马斯. 蒂特马斯社会政策十讲[M]. 江绍康, 译. 长春: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14-16. [3] 哥斯塔·埃斯平−安德森.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M]. 苗正民, 滕玉英,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37-40. [4] STEWART J. Richard Titmuss: a commitment to welfare[M]. Great Britain: University of Bristol Policy Press, 2020: 460-466. [5] 杨团. 社会政策研究范式的演化及其启示[J]. 中国社会科学, 2002(4): 127-139,206 [6] 熊跃根. 大变革时代的社会政策范式与实践: 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J]. 江海学刊, 2022(1): 134-143 [7] 杨团. 社会政策的理论与思索[J]. 社会学研究, 2000(4): 16-26 [8] 关信平. 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政策的实践与经验[J]. 中国社会科学, 2022(2): 103-122, 206 [9] 李迎生. 国家、市场与社会政策: 中国社会政策发展历程的反思与前瞻[J]. 社会科学, 2012(9): 50-64 [10] 王春光. 中国社会政策阶段性演变逻辑[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3): 46-55,153-154 [11] HALL P A, TAYLOR R C.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J]. Political studies, 1996, 44(6): 936-957 [12] 马得勇. 历史制度主义的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兼论其在中国的适用性[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8(5): 158-170 [13] SANDERS M E. The regulation of natural gas: policy and politics, 1938-1978[J].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1983, 2(4): 646-647 [14] CAPOCCIA G. Critical junctures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M]// MAHONEY J, THELEN K. Advances in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147-179. [15] 乔瓦尼·卡波奇, 丹尼尔·凯莱曼, 彭号阳, 等. 关键节点研究: 历史制度主义中的理论、叙事和反事实分析[J]. 国外理论动态, 2017(2): 14-28 [16] 保罗·皮尔逊. 时间中的政治: 历史、制度与社会分析[M]. 黎汉基, 黄佩璇, 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4: 21-37. [17] 李秀峰. 制度的持续性特征及约束功能——对历史制度主义公共政策研究框架的探索[J]. 中国行政管理, 2013(10): 77-82 [18] 何俊志. 结构、历史与行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J]. 国外社会科学, 2002(5): 25-33 [19] IKENBERRY G. Conclusion: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to American foreign economic policy[J].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1988, 42(1): 219-243 [20] HALL P A.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rationalist and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M]// MAHONEY J, THELEN K. Explaining institutional change: ambiguity, agency, and pow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204-224. [21] 段宇波, 赵怡. 制度变迁中的关键节点研究[J]. 国外理论动态, 2016(7): 98-107 [22] 岳经纶, 方珂. 从“社会身份本位”到“人类需要本位”: 中国社会政策的范式演进[J]. 学术月刊, 2019(2): 68-77 [23] 郑功成. 中国社会保障30年[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 1-21. [24] 李迎生. 从依附到自主: 中国社会政策的历史演进与范式转换——基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关系的视角[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0(4): 79-90 [25] PIERSON P. When effect becomes cause: policy feedback and political change[J]. World politics, 1993, 45(4): 595-628 [26] 河连燮. 制度分析: 理论与争议[M]. 李秀峰, 柴宝勇,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102-104. [27] 吴忠民. 从平均到公正: 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J]. 社会学研究, 2004(1): 75-89 [28] 尼古拉斯·巴尔, 大卫·怀恩斯. 福利经济学前沿问题[M]. 贺晓波, 王艺, 译. 北京: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 2000: 5. |
[1] | 李兵, 昌硕. 社会政策问题的情境主义框架:政治性、情境互动与元治理[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92-100. |
[2] | 蒂特马斯, 马小婷, 刘继同. 社会政策和经济进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6): 70-77. |
[3] | 蒂特马斯, 李惠宇, 刘继同. 选择和“福利国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6): 78-84. |
[4] | 臧雷振, 陈诺. 社会政策学科发展:国际进展及中国前瞻[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2): 85-94. |
[5] | 刘玉兰. 城市基层福利治理与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偏差的地方实践——基于7个民政部试点地区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3): 5-13,49. |
[6] | 方巍, 王宇婷. 循证实践及其对新时代社会政策建设与研究的启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3): 89-95. |
[7] | 彭灵灵. 社会协同:制度性社会发展策略的路径选择 [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3): 45-50. |
[8] | 向德平, 刘欣. 构建多元化反贫困政策: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4, 14(3): 54-61. |
[9] | 林卡1 , 王卓祺2著, 安超颖1译. 从演化的角度阐释东亚社会政策及其社会体系的变化[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4, 14(3): 62-69. |
[10] | 关信平. 朝向更加公平、平等和高效的社会政策——对我国社会政策公平性的理论思考[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 13(3): 5-10. |
[11] | 方巍. 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渊源、实践及启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 13(1): 5-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