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4, Vol. 24 ›› Issue (4): 20-30.

• 社会工作 • 上一篇    下一篇

环境—利益—学习:政社互动的协同演化机制分析——以D社工站与基层政府部门的互动为例

郑先令   

  1.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天津,300350
  • 收稿日期:2023-12-06 出版日期:2024-07-15 发布日期:2024-07-15
  • 作者简介:郑先令(1996— ),男,汉族,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工作。
  • 基金资助:
    民政部课题(基础综合类)“新就业形态背景下社区服务现代化研究”(2023MZJ010)。

Environment-Interest-Learning: Mechanism Analysis of Co-Evolution in the Interaction Process of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ak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 Social Work Station and Grassroot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s an Example

ZHENG Xianling   

  1. School of Sociolog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 Received:2023-12-06 Online:2024-07-15 Published:2024-07-15

摘要: 引入“协同演化”概念,以更加整全的视角看待政社互动中的“双向运动”和“双向优化”,并搭建起“环境—利益—学习”的政社协同演化机制分析框架。文章从认知互构、知识互学、服务重组三个横切面呈现D社工站与镇政府的协同演化过程。政社“双向运动”表现为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的行政干预、服务增量和吸纳,以及社会组织展开的“自我保护运动”;“双向优化”表现为社会组织推进专业服务的情境能力和开展“自我保护运动”能力的提升,以及政府部门基层协同治理质量的提升。政社协同演化机制包括环境机制、利益机制和学习机制。环境机制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构建的协同治理格局,为政社协同演化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条件。利益机制是指政社的相悖利益对“双向运动”的牵引,共同利益和共容利益对“双向运动”的牵制,以及共容利益对“双向优化”的牵引。学习机制是指政社双方通过学习行动引起的适应性特征调整。

关键词: 协同演化, 政社互动, 政社关系, 双向运动, 双向优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o-evolution” to view the “bidirectional movement” and “bidirectional optimization” in government-social interaction from a more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and built a framework of “environment-interest-learning” to analysis it.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co-evolution process between D social work station and town government from three horizontal aspects: cognitive mutual construction, knowledge mutual learning, and service reconstruction. The “bidirectional movement” of government and society is manifested as the government’s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service increment and absorp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as well as the “self protection movement” launched by social organizations. “Bidirectional optimization” manifests a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ituational ability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promote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self protection movement”,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grassroot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by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e mechanism of governmental and social collaborative evolution includes environmental mechanisms, interest mechanisms, and learning mechanisms. The environmental mechanism refers to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pattern constructed by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which provides favorable institutional conditions for the co-evolution of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he interest mechanism refers to the traction of conflicting interest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ety on “bidirectional movement”, the restraint of common interests and inclusive interests on “bidirectional movement”, and the traction of inclusive interests on “bidirectional optimization”. The learning mechanism refers to the adaptive feature adjustment caused by the learning actions of both governmental and social parties.

Key words: coevolu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ety, bidirectional movement, bidirectional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唐文玉. 分类嵌入:当前中国“党社关系”的一个描述框架[J]. 求实, 2022(2): 13-23, 109
[2] 颜克高, 林顺浩. 地方政府行政嵌入与社会组织发展——基于中国220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 公共行政评论, 2017(5): 171-187, 219-220
[3] 康晓光, 张哲. 行政吸纳社会的“新边疆”——以北京市慈善生态系统为例[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 73-82
[4] 徐家良, 季曦. 社会组织自主性与政府形塑——基于行业协会商会改革的政社关系阐释[J]. 学习与实践, 2022(4): 84-92
[5] 朱光喜, 王一如, 朱燕. 社会组织如何推动政社合作型政策创新扩散?——基于“议程触发—实施参与”框架的案例分析[J]. 公共管理学报, 2023(4): 26-37
[6] 孙立平. 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02(5): 83-96
[7] 王思斌, 阮曾媛琪.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 2009(5): 128-140
[8] 汪锦军. 嵌入与自治: 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关系再平衡[J]. 中国行政管理, 2016(2): 70-76
[9] 郑广怀, 王晔安, 马铭子. “以红领专”: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自主性与国家的领导权建构[J]. 社会学研究, 2021(6): 136-155
[10] 颜克高, 林顺浩. 地方政府行政嵌入与社会组织发展——基于中国220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 公共行政评论, 2017(5): 171-187
[11] 吕纳, 张佩国. 公共服务购买中政社关系的策略性建构[J]. 社会科学家, 2012(6): 65-68
[12] 侯利文. 行政吸纳社会: 国家渗透与居委会行政化[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2): 112-121
[13] KANG X G, HAN G. Administrative absorption of society: a further probe into the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in Chinese mainland[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2): 116-128
[14] 蔡长昆, 沈琪瑶. 从“行政吸纳社会”到“行政吸纳服务”: 中国国家—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以D市S镇志愿者协会为例[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 120-129
[15] 杨琳琳. 行政吸纳服务: 对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思考[J]. 广西社会科学, 2021(4): 121-127
[16] 俞可平.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23.
[17] 宋道雷. 共生型国家社会关系: 社会治理中的政社互动视角研究[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3): 196-202
[18] 吴晓林, 谢伊云. 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创制: 城市基层治理转型的“凭借机制”——以成都市武侯区社区治理改革为例[J]. 中国行政管理, 2020(5): 91-98
[19] 杨宝. 政社合作与国家能力建设——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考察[J]. 公共管理学报, 2014(2): 51-59
[20] 王汉生, 吴莹. 基层社会中“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国家——发生在一个商品房小区中的几个“故事”[J]. 社会学研究, 2011(1): 63-95
[21] 石亚军, 高红. 政府在转变职能中向市场和社会转移的究竟应该是什么[J]. 中国行政管理, 2015(4): 32-36
[22] 朱健刚, 陈安娜. 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J]. 社会学研究, 2013(1): 43-64
[23] 杨宝, 杨晓云. 从政社合作到“逆向替代”: 政社关系的转型及演化机制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6): 87-93
[24] 罗艳, 刘杰. 政府主导型嵌入: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转变研究——基于H市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经验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7): 36-41
[25] 项飙. 跨越边界的社区: 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8: 354.
[26] 乔尔·S.米格代尔. 社会中的国家: 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M]. 李杨, 郭一聪, 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 59.
[27] 郑春勇. 西方学术界关于协同演化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评价[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1(5): 14-19
[28] EHRLICH P R, RAVEN P H. Butterflies and plants: a study in coevolution[J]. Evolution, 1964, 18(4): 586-608.
[29] 童泽宇, 黄双全. 协同演化概念的发展、使用误区与研究证据[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9(4): 421-435
[30] 黄剑锋, 杨德才, 操彬. 旅游业与城镇化共同演化的时空过程及交互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21(6): 213-222
[31] 曹鑫, 欧阳桃花, 黄劲松, 等. 基于共同演化的B2B平台策略研究: 京东新通路案例[J]. 管理评论, 2020(11): 308-320
[32] 刘志高, 王缉慈. 共同演化及其空间隐喻[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85-91
[33] 眭纪刚, 陈芳. 新兴产业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J]. 科学学研究, 2016(2): 186-193
[34] 黄凯南. 个体偏好与制度的共同演化: 一个新的理论探索[J].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4(1): 1-27
[35] 曼瑟·奥尔森. 国家的兴衰: 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M]. 李增刚, 译.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7: 47-52.
[36] 吴佳峻, 高丽, 徐选国. 第三方评估何以促进政社关系转型——基于对上海市H区妇联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的经验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6): 14-24
[37] 肖静华, 谢康, 吴瑶, 等. 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构建: B2C电商梦芭莎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14(8): 134-151
[38] 苏钟海, 魏江, 胡国栋. 企业战略更新与组织结构变革协同演化机理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23(2): 61-72
[39] 黄凯南, 乔元波. 产业技术与制度的共同演化分析——基于多主体的学习过程[J]. 经济研究, 2018(12): 161-176
[40] 任敏, 郑先令. 互为主体的社会工作“嵌合”发展及其机制分析——以一个粤西农村社工站的发展历程为例[J].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22(1): 145-180
[41] 吴瑶, 肖静华, 谢康. 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 案例研究[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21: 36.
[42] 周雪光. 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J]. 开放时代, 2011(10): 67-85
[43] 周雪光.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一个组织学研究[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200.
[44] 詹姆斯·C.斯科特. 弱者的武器[M]. 郑广怀, 张敏, 何江穗,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7: 344 - 350.
[45] 徐选国. 走向双重嵌入: 城市社区治理中政社互动的机制演变——基于深圳市H社区的经验研究[J]. 社会发展研究, 2016(1): 163-180
[46] 刘少杰. 国外社会学理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2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