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4, Vol. 24 ›› Issue (6): 35-46.
• 社会工作 • 上一篇
王海洋
WANG Haiyang
摘要: 在社会工作教育中,师生的实践反身具有知识生产功能。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师生经验参照与知识共创的场域。专业关系在社会工作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教师通过对过往实践中专业关系的经验进行反身性整理,为学生提供理解自身、生活社区与未来工作社区之间关系的经验参照与本土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专业关系的动力。同时,教师协同学生围绕其与社区关系探究的经验文本进行对话,以此推进学生的学习。当学生的社区经验被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时,知识与师生的关联性得到加强。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习得专业关系的相关知识与经验,更能体验个人经验与专业知识融合的实践过程,从而促进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社会工作教育的知识生产功能,推动社会工作本土知识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
[1] 文军. 挑战与回应: 发展的不确定性与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建设[J]. 社会工作, 2023(6): 5-8,97-98. [2] 侯利文, 徐永祥. 被忽略的实践智慧: 迈向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新方法论[J]. 社会科学, 2018(6): 82-93. [3] 杨静. 社会工作教育需要知行合一的教育行动者[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2): 117-121. [4] 王海洋, 尚静. 基层社会治理场景中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基于“主体性—协同性”的分析框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5): 52-65. [5] 杨静. 朝向人性化改变的理论——《受压迫者教育学》的解读及对社会工作的启示[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 46-56. [6] 丁瑜, 邱博文, 张凯婷. 家庭社会工作实践中个人经验与专业经验的关系探讨——兼论性别对界限的影响[J]. 妇女研究论丛, 2023(4): 58-72. [7] 费梅苹, 杨瑛. 发展核心自我: 流动社会中自我视角社会工作的重构[J]. 社会科学研究, 2023(4): 122-129. [8] 侯利文. 社会工作知识论基础的再认识——兼论社会工作的实践转向[J]. 学习与实践, 2019(5): 68-77. [9] 肖瑛. 反思与自反: 反身性视野下的社会学与风险社会[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0: 171. [10] 彭善民, 宋文然, 王亚芳. 德国社会工作发展范式及启示[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6): 1-9,17. [11] 王海洋, 王芳萍, 夏林清.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意涵与发展路径——兼论反映实践取向行动研究路数[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1-12. [12] 吴帆, 吴佩伦. 社会工作中的“赋权陷阱”: 识别与行动策略[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5): 10-20. [13] TURNER J. Social work treatment: interlocking theoretical approache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223-239. [14] GOLDSTEIN E G. Ego psychology ang social work practice[M] . 2nd 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5: 201. [15] 童敏. 社会工作理论: 历史环境下社会服务实践者的声音和智慧[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300-302. [16] 张和清, 廖其能. 乡镇(街道)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中互为主体性建构研究——以广东“双百计划”为例[J]. 社会工作, 2020(5): 30-34. [17] 王海洋. 社会工作充权实践与专业关系变革——以行动研究为实践路径[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4): 39-48. [18] 赵万林. 从双重关系到友伦之“善”——社会工作双重关系话语的重构[J]. 宁夏社会科学, 2021(6): 146-153. [19] 杜平. 专业关系的情境化建构: 基于“让我们做朋友-河北”的个案分析[J]. 社会建设, 2020(6): 42-53. [20] 刘玲. 本土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关系研究——微观结构、关系特征和行动依据[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4): 27-36. [21] 何雪松, 匡梦叶, 吴漪岚. 2023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2): 1-18. [22] 保罗·弗雷勒. 受压迫者教育学[M]. 方永泉, 译. 台北: 巨流图书公司, 2013: 109. [23] 夏林清. 教育实践中的多重对话关系: 回应潘世尊老师的行动研究[J]. 应用心理研究(中国台湾), 2000(8): 239-244. [24] 唐纳德·A.舍恩. 反映的实践者: 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M]. 夏林清,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5] 贝尔·胡克斯. 教学越界: 教育即自由的实践[M]. 刘美慧, 等, 译. 台北: 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9. [26] 张洋勇, 徐明心.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转向: 美国的历程和启示[J]. 社会科学战线, 2022(6): 232-245. [27] 童敏. 理论和实践的整合——社会工作课程专业化设计的反思[C]//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3—2004论文集.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9. [28] 苗怀宁. 社会工作本土专业价值观的现象学重构[J]. 社会工作, 2013(6): 48-58, 153. [29] 张和清, 徐菲.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反思[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6): 14-20. [30] 陈向明. 实践—反思性行动研究的意涵和路径[J]. 人民教育, 2023(Z3): 109-112. [31] 夏林清, 郑村棋. 行动科学: 实践中的探究[M]. 台北: 张老师出版社, 1989: 124. [32] 王海洋. 社会工作的实践自觉: 理论蕴涵与实现路径[J]. 学海, 2023(5): 146-155. [33] 张慧鹏. 当乡建情怀遭遇经济规律: 对当代新乡村建设运动的反思[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 121-136. [34] 张剑, 亓媛. 新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社区社会工作的启示[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3): 19-22. [35] 晏阳初. 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1937年)[M]//宋恩荣, 晏阳初全集(第1卷).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36] 张英阵, 郑怡世. 再探Jane Addams的社区工作理念[J].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学刊(中国台湾), 2012(1): 87-132. [37] 景军. 现代预防医学在乡土中国的实践源头和本土化过程: 定县实验[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7): 1-6. [38] 钱理群. 论志愿者文化[M]. 北京: 三联书店, 2018: 536-539. [39] 朱晓阳. 在参与式时代谈建构"性别主体"的困境[J]. 开放时代, 2005(1): 140-148. [40] 朱健刚, 邓红丽, 熊婧茹. 参与式发展的路径比较: 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反思——基于广东省G市L村的案例研究[J]. 理论探讨, 2023(3): 91-98. [41] 朱健刚, 胡明. 多元共治: 对灾后社区重建中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反思——以“5·12”地震灾后社区重建中的新家园计划为例[J]. 开放时代, 2011(10): 5-25. [42] 卢敏, 成华威, 李小云, 等. 参与式农村发展: 理论·方法·实践[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8-10. [43] 孙国嫄. 公益“形意世界”中的“自我”转变——“80后”社会组织青年从业者价值观及行为研究[J]. 青年研究, 2020(2): 1-12,94. [44] 陈宇. 乡镇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的行动逻辑及实现路径[J]. 学术论坛, 2023(6): 97-105. [45] 朱战辉. 农村青年就地城镇化实践机制分析——基于珠三角D镇的经验调研[J]. 中国青年研究, 2019(4): 75-81,118. [46] 高飞. 城乡融合进程中“三元化社区”治理困境及其解释——以珠三角龙腾区为观察对象[J]. 河南社会科学, 2021(9): 106-115. [47] 叶文梓. 论大学师生对话关系[J]. 江苏高教, 2001(4): 74-76. [48] 王思斌. 坚持乡镇社工站建设的专业化和本地化[J]. 中国社会工作, 2021(34): 7. [49] 杨慧, 吕哲臻. 情感异化与情感唤醒:教师情感劳动的现代议题[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2): 187-200. [50] 熊和妮, 王晓芳. 西方大学教学学术的合法化困境与转型方向[J]. 教育学报, 2024(4): 113-125. |
[1] | 张芳华, 刘宜君, 陈兆漫. 我国循证社会工作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6): 1-9. |
[2] | 张巍, 张勇. 我国社会工作范畴辨析及理解分歧[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6): 10-17,26. |
[3] | 严云鹤, 林雨晨. 社会工作介入学生援助计划:理论基础、实务探索及展望[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6): 27-34. |
[4] | 唐咏, 严莹. 民政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角色、职业认同与工作情绪——基于CSWLS 2019数据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5): 1-11. |
[5] | 张鹏飞, 吴佳峻, 王娟. 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哲理基础、解释框架与研究启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5): 12-21. |
[6] | 邓世仑. 禁毒社会工作实务中伦理困境的辨析与思考——基于伦理绝对主义和伦理相对主义的再认识[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5): 22-30. |
[7] | 武小龙, 王心悦. 乡村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针灸理念”介入机理与实践逻辑[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5): 31-39,63. |
[8] | 刘燕, 王小平. 城乡融合视角下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行为意义和行动空间[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5): 47-54. |
[9] | 汤皓然, 罗桥. 陪伴、链接与颠倒的实践感:环境治理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形塑过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5): 55-63. |
[10] | 唐更华, 刘香. 我国社会工作政策区域特征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5): 94-102. |
[11] | 吴晶. 社会工作融入社会企业运营的现状与发展探析——以成都市的实践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4): 9-19. |
[12] | 孙旺辉, 罗明军. “阅读+游戏”疗法减缓患儿医疗恐惧的干预研究——以白血病患儿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4): 41-51. |
[13] | 程瑜, 崔昌杰. 全人照护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参与构建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的专业优势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3): 1-11. |
[14] | 高海虹, 林益立. 情绪劳动视域下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研究——基于CSWLS数据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3): 29-39. |
[15] | 马东东, 孙亚娟. 边疆民族地区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承认历程探究——基于保山市S机构的个案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3): 40-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