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5, Vol. 25 ›› Issue (4): 8-15.
张昭国, 卢春艳
ZHANG Zhaoguo, LU Chunyan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工站作为基层治理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已成为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的重要平台。通过对M市X社工站的深入观察与访谈发现,当前社工站的服务效能受到专业人才不足、科技创新欠缺、资金支持匮乏、服务对象需求意识薄弱等方面的限制。在新发展阶段,面对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需要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审视社工站服务效能受限的困境。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社工站建设,需要从技术创新、专业人才培育、多元化资金筹集以及服务对象需求意识强化等维度协同发力,从而有效推进社工站服务效能的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1] 王学梦. 居间治理: 复合型街道社工站的政社“黏连”机制检视——基于S区14个街道社工站的运营经验[J]. 学习与实践, 2023(10): 101-111. [2] 刘振. 走向实践自觉: 社工站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W镇社工站实践的思考[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4(1): 198-205. [3] 万雪芬.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J]. 理论月刊, 2009(10): 88-90. [4] 祝西冰, 陈友华. 专业化抑或去专业化?——中国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建设图景与路径抉择[J]. 思想战线, 2023(4): 117-128. [5] 王思斌. 乡镇社工站建设与制度创新[J]. 中国社会工作, 2021(13): 7. [6] 朱丹. 嵌入式发展——西部地区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本土化探索[J]. 西部学刊, 2023(2): 9-13. [7] 程书松, 方曙光. 资产为本视角下社工站参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路[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4): 78-86. [8] 蒲清平, 向往.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内在逻辑和实现途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1): 77-85. [9] 张辉, 唐琦. 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条件、方向及着力点[J]. 学习与探索, 2024(1): 82-91. [10] 任保平, 豆渊博. 新质生产力: 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J].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24(3): 5-16. [1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 人民日报, 2024-02-02(001). [12] 贾若祥, 王继源, 窦红涛.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J]. 改革, 2024(3): 38-47. [13] 孙浩, 徐文宇. 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统计与决策, 2017(10): 75-77. [14] 孙浩, 龚承. 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效能的评价及提升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5): 133-140. [15] 颜小钗, 王思斌, 关信平. 镇(街)社工站怎么定位?怎么建?[J]. 中国社会工作, 2020(25): 10-11. [16] 何雪松. 体系化、体制化与数字化: 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三个主题[J]. 贵州社会科学, 2023(7): 92-99. [17] 尹忠海, 陈颖洁. 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发展类型与融合路径——基于新公共管理视野的反思[J]. 社会工作, 2023(1): 72-86,109. [18] 韩江风, 韩恒, 张明锁. 科层为体, 项目为用: 融合式社工站运行模式研究[J]. 社会建设, 2023(6): 139-158. [19] 李鸿, 张鹏飞. 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依据与路径探索[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 121-128. [20] 吴巧敏. 专业驱动、价值思维、效益导向: 新时期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J]. 中国社会工作, 2023(34): 26-27. [21] 谢建社, 吴夏元. 服务对象参与社工服务的现状及其策略——基于抽纸原理的启示[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9): 67-71. |
[1] | 朱媛媛, 唐思威. 新质生产力培力新本土社工人才队伍高质量建设的耦合机理、现实境遇与路径思考[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 25(3): 24-33. |
[2] | 徐其龙, 张俊豪. 边境社工站推动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以靖西市乡镇社工站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 25(3): 68-80. |
[3] | 童敏, 周晓彤. 乡村振兴战略下山区县域偏远乡村内生动力生产机制研究——以泉州市D县N镇和C镇社工站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 25(2): 24-34. |
[4] | 张莉钦, 黄佳鹏. “在地化”供给:乡镇社工站基层民政服务的实践解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5): 64-73. |
[5] | 王杰, 张少卿. 构建乡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社会工作何以可为——以福建省L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14-22. |
[6] | 李富强, 张曙.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镇(街道)社工站服务模式探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5): 46-55. |
[7] | 程书松, 方曙光. 资产为本视角下社工站参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路[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4): 78-86. |
[8] | 马凤芝. 新文科建设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6): 6-8. |
[9] | 徐选国, 王曼曼, 韩旭冬. 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政策创新与扩散机制——基于ATLAS.ti 9软件对23个政策文本的质性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6): 23-40. |
[10] | 姚进忠, 林晓风. 服务与治理:乡镇社会工作站督导逻辑设计与实践框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6): 41-49. |
[11] | 任文启, 顾东辉. 基层治理专业化视野下社会工作站建设的进程、困境与实践策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6): 50-59. |
[12] | 王思斌. 走向我国社会工作的高质量进阶式发展[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5): 5-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