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5, Vol. 25 ›› Issue (4): 68-78,88.
陈静1, 罗琴1,2
CHEN Jing1, LUO Qin1,2
摘要: 社工机构的主体性建设是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然而,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面临主体性缺失问题。分析宏观社会结构与微观实践场域发现,本土实践脱离与主体性建构偏移是社工机构主体性缺失的生成逻辑。重塑社工机构主体性,需要社工机构在嵌入和扎根社区、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多元治理主体平等交往和协商互动中,通过价值主体性和专业主体性建设以及主体性交互建构,实现其价值主体性的系统性重塑。由此,提出“价值—能力—关系”三维嵌入路径,在实现社工机构的有效嵌入中重塑其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N]. 人民日报,2023-03-17(2). [2] 王海洋, 尚静. 基层社会治理场景中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基于“主体性—协同性”的分析框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5): 52-65. [3]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M]. 陈嘉映, 王庆节,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7: 141-143. [4] 费梅苹.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基层政社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 2014(6): 74-83. [5] 李倍倍. 基层实践的社会工作专业主体性探索与构筑——基于一项政府购买服务的行动研究[J]. 社会工作, 2019(3): 68-76,111. [6] 侯志阳. 冲突抑或合作: 社工机构与社区居委会在社会服务购买中的权力关系[J]. 学术研究, 2017(3): 71-78,177. [7] 许小玲. 从“需要导向”到“资源导向”: 民办社工机构生存逻辑研究[J]. 人文杂志, 2016(4): 102-108. [8] 任立刚.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研究与反思[J]. 哲学动态, 2008(6): 34-38. [9] 贺来. “主体性 ”的当代哲学视域[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51 [10] 骆郁廷.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的三个维度[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1): 5-10. [11]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 安东尼·吉登斯. 社会的构成: 结构化理论大纲[M]. 李康, 李猛,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89-92. [13] 于常有. 非营利组织问责: 概念、体系及其限度[J]. 中国行政管理, 2011(4): 45-49. [14] 王思斌.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及其贡献——对服务型治理的再理解[J]. 社会治理, 2015(1): 49-57. [15] 刘亚秋. “家”何以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社会性基础[J]. 江苏社会科学, 2022(1): 84-95,243. [16] 张和清. “双百社工”是“驻村”不是“下乡”[EB/OL]. [2023-03-12].http://app.swchina.org/print.php?contentid=29690. [17] 陈静. 外力与内力: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获得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1): 69-77. |
[1] | 侯利文, 李欢. 县域社工机构的伦理实践——以苍县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 25(2): 35-43. |
[2] | 张育广, 韩曜骏. 多元共治: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智治的探索——基于广州市旧南海县社区的案例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 25(2): 85-93. |
[3] | 胡小军. 社区慈善的实践模式与发展支持体系构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6): 90-100. |
[4] | 王杰, 张少卿. 构建乡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社会工作何以可为——以福建省L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14-22. |
[5] | 李筱, 王文晶, 刘月婷, 郑米斯. 基础转换、实务发展与应用原则:城市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路径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4): 53-64. |
[6] | 林诚彦, 卓彩琴.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选择与实践整合——基于社区能力建设理论的社区服务行动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6): 77-91. |
[7] | 童敏, 周晓彤. 社会治愈:一种希望植入式的社区治理[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5): 5-13. |
[8] | 郭伟和. 国家治理与社区治理的关系及其协同演进的现代化进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4): 5-15. |
[9] | 于铁山. 迈向有效治理:社区治理的制度逻辑与实践策略——基于S市社区书记的访谈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1): 62-67,97. |
[10] | 谭霞, 林移刚. 优势视角下的国际社区治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红岩村社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1): 68-72. |
[11] | 徐琴. 社区草根组织之合法性与自主性的双重变奏——基于武汉市J社区C健身队的案例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1): 73-80,104. |
[12] | 黄海平.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儒学文化资本再造[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5): 61-66. |
[13] | 刘振, 朱志伟. 目标与结构:社区社会组织的类型化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2): 72-77. |
[14] | 蒙艺, 徐宪. 助人自助与社区治理——来自英国的历史经验[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1): 75-81. |
[15] | 陈瑞, 孙静. 社会治理视角下民办社工机构与政府合作模式研究——以安徽省“政社合作”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2): 78-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