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 2019, Vol. 19 ›› Issue (1): 55-61.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SUN Xuyou
CLC Number:
[1] | SOMERVILLE PETER. Understanding community:politics, policy and practice[M]. UK:Bristol The Policy Press, 2011:91. |
[2] | 郎晓波. "进社区":混合治理空间中的条块关系与行动逻辑——基于浙江H市的基层社会治理改革[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6(4):62-71 |
[3] | 荣敬本. 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28. |
[4] | 杨雪冬. 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J]. 社会科学, 2012(11):4-12 |
[5] | 吴刚. 类行政组织的概念[J]. 中国行政管理, 2001(7):29-31 |
[6] | 杨爱平, 余鸿雁. 选择性应对: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组织分析——以G市L社区为例[J]. 社会学研究, 2012(4):105-126 |
[7] | 何艳玲. 都市街区中的国家与社会:乐街调查[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217. |
[8] | 麦克·布洛威. 公共社会学[M]. 沈原, 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161. |
[9] | 于建嵘. 破解"政绩共同体"的行为逻辑[J]. 廉政文化研究, 2011(1):95 |
[10] | CAI YONGSHUN. Irresponsible state:local cadres and image building in China[J]. The journal of post communist studies and transition politics, 2004, 20(4):20-41 |
[11] | RICHARD L A STERBA. Clandestine management in the imperial Chinese bureaucrac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8(1):69-78 |
[12] | 朱健刚. 国与家之间:上海邻里的市民团体和社区运动的民族志[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89-91. |
[13] | 李辉. 社会报酬与社区积极分子:上海S新村楼组长群体研究[J]. 社会, 2007(6):102-126 |
[14] | 郭伟和, 徐明心. 从抗逆力到抵抗:重建西方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优势视角[J]. 思想战线, 2013(5):105-110 |
[15] | 郭伟和. 街道改革体制和国家意志的柔性控制——对黄宗智"国家与社会的第三领域"理论的扩展[J]. 开放时代, 2010(2):60-82 |
[16] | 杨敏. 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07(4):137-164 |
[17] | 闵学勤. 社区自治主体的二元隔离及其演化[J]. 社会学研究, 2009(1):162-183 |
[18] | 刘岩, 刘威. 从"公民参与"到"群众参与"——转型期城市社区参与的范式转换与实践逻辑[J]. 浙江社会科学, 2008(1):86-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