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平安, 梁晓罕. 论新时期文化战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时代报告, 2016(16):180-180
|
[2] |
项久雨. 新发展理念与文化自信[J]. 中国社会科学, 2018(6):4-25, 204
|
[3] |
白翠红. 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和路径[J]. 岭南学刊, 2017(5):122-126
|
[4] |
肖珩.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 世纪桥, 2017(12):15-16
|
[5] |
兰继洲. 文化发展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J]. 人民论坛, 2018(12):136-137
|
[6] |
王尧. 在传承与创新中建立文学的"文化自信"——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考察[J]. 中国社会科学, 2017(11):140-150
|
[7] |
陈华文, 周璇. 中国艺术"东风西渐"的历史追寻与时代价值——《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的编撰特色和思想启示[J]. 中国编辑, 2017(12):81-85
|
[8] |
陈智. 文化自信视域下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8(2):90-91
|
[9] |
刘国华. 贵州多元民族文化培育与多族体和谐共居探析[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86-89
|
[10] |
李敏. 文化自信与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论述[J]. 黑龙江史志, 2015(11):199-200
|
[11] |
郭林涛. 弘扬传统文化应从教育抓起[J]. 决策探索(上半月), 2017(3):22-23
|
[12] |
唐影. 试论中国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 包装世界, 2016(2):4-6
|
[13] |
朱炳祥, 崔应令. 人类学视角下"龙"的形成与变迁——兼对"重新建构中国国家形象"说法的学术回应[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18-22
|
[14] |
周逢年. 视觉图形的公关性——以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设计为例[J]. 新闻爱好者, 2010(7):68-69
|
[15] |
史小可. 民俗文化符号在当代油画语言中的重构与转换[J]. 民俗研究, 2019(1):117-121
|
[16] |
高春亮, 曾敏, 高磊, 等.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19):987
|
[17] |
王晨皓. 浅谈贝聿铭的设计思想——以苏州博物馆为例[J]. 大众文艺, 2016(13):95
|
[18] |
周晓君. 传统与创新——浅析特伟和他的水墨动画[J]. 神州, 2011(9):158
|
[19] |
熊明, 卢洁. 中国水墨艺术在动画中的传承与发展[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6):178-180
|
[20] |
李黎东.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J]. 出版参考, 2009(9):28
|
[21] |
姜宏大. 多层次外交对话中习近平对中华文化的传播[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2):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