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 2020, Vol. 20 ›› Issue (1): 35-41.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YANG Chao
CLC Number:
[1] 吕涛, 尹学军. 略论社会工作法治化[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6):49 [2] 王新燕. 论社会工作与法律的相互影响关系[J]. 社会工作, 2010(16):14 [3] 韩央迪. 法律与社会工作的互构:西方社会工作的实践与启示[J].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14(2):98 [4]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 [5] PRESTON-SHOOT M, ROBERTS G, VERNON S. Social work law:From interaction to integration[J].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and family law, 1998, 20(1):67-68 [6] 王刚义. 关于建立法律社会工作学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2(1):107 [7] 乔中国, 薛立斌. 法律社会工作论纲[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6):18 [8] 刘剑文. 论领域法学:一种立足新兴交叉领域的法学研究范式[J]. 政法论丛, 2016(5):3 [9] BRAYE S, PRESTON-SHOOT M. Teaching and applying the law in social work:It is not that simple[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1990, 20(4):333-353 [10]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5:199. [11] 韦伟强. 法治之所及:法治内涵的追问——与尚九玉、尚九宾博士磋商[J]. 探索与争鸣, 2006(12):22 [12] 孙红军. 再论法治内涵、特征与精神[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6(4):10 [13] 叶静漪. 从社会立法到社会工作立法[M]//民政部社会工作司. 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27-30. [14] 王云斌. 社会工作立法框架建构研究[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2(8):28 [15] 任海凌.社会工作者法刍议[EB/OL].[2019-05-31]. http://xue. [16] 唐咏. 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与伦理建设——社会工作者条例权利和义务部分的建议说明[J]. 社会工作, 2008(9) [17] 黎军, 张旭. 社会工作者法定权利义务研究[R]//民政部社会工作司. 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126. [18] 高崇惠, 吕涛.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立法问题研究[M]//民政部社会工作司. 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201-204. [19] ISRAEL DORON, YITZCHAK ROSNER, MIRIT KARPEL. Law, social work and professionalism:Israeli social workers'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6 Social Workers Act[J].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 family law, 2008, 30(1):3 [20] BARRY ROCK, ELAINE CONGRESS. The new confidentiality for the 21 st century in a managed care environment[J]. Social work, 1999, 44(3):256 [21] 何明升. 司法社会工作概念的缺位及其补足[J]. 法学论坛, 2012(2):138 [22] 罗大文. 司法社会工作推进综述[J]. 社会工作, 2011(8):32 [23] 何明升. 司法社会工作概念的缺位及其补足[J]. 法学论坛, 2012(2):138, 142 [24] 李伟. 社会工作何以走向"去社会变革化"——基于美国百年社会工作史的分析[J]. 社会, 2018(4):100 [25] 何雪松. 社会工作理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223. [26] GRACE C WILKINSON P. Negotiating the law:Social work and legal services[M]. RKP:London, 1978. [27] 郭景萍. 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 社会科学研究, 2005(4):114 [28] 马克斯·舍勒. 价值的颠覆[M]. 曹卫东, 译. 北京:三联书店, 1997:90. [29] 赵环, 肖莉娜, 何雪松. 迈向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融合——梅志力社会福利发展论的当代启示[J]. 社会福利, 2010(2):30-31 [30] 张威. 国家模式及其对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的影响分析——以中国、德国和美国为例[J]. 社会工作, 2016(3):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