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 2021, Vol. 21 ›› Issue (2): 85-94.
ZANG Leizhen, CHEN Nuo
CLC Number:
[1] 杨雪冬, 等. 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1. [2] 贝克, 邓正来, 沈国麟. 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J]. 社会学研究, 2010(5): 208-231, 246 [3]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23. [4] 关信平. 社会政策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6. [5] 白秀雄. 社会福利行政[M]. 中国台北: 三民书局, 1981: 193. [6] 熊跃根. 动荡岁月的韦伯与德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1890—1920年)——一种历史社会学的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 2020(1): 102-114 [7] 刘波, 周敏凯. 战后英国社会保障思想的变迁[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5(1): 52-58 [8] 冉隆勃, 黄跃秋. 英国的“福利国家”——其由来、发展与面临的问题[J]. 西欧研究, 1985(4): 4-12, 38 [9] 林卡, 易龙飞.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 概念、特点和议题领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2): 41-46 [10] 刘继同. “蒂特马斯典范”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综介[J]. 人文杂志, 2004(1): 52-59 [11] 唐钧. 社会政策学导引[J]. 社会科学, 2009(4): 71-79, 189 [12] 保罗·怀尔丁, 刘继同. 福利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福利理论渊源与蒂特马斯典范[J]. 社会保障研究, 2009(2): 1-14 [13] 彭华民. 解析社会政策(上)[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7: 11. [14] 李迎生. 国家、市场与社会政策: 中国社会政策发展历程的反思与前瞻[J]. 社会科学, 2012(9): 50-64 [15] 林闽钢. 中国社会政策[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38. [16] 景天魁. 论中国社会政策成长的阶段[J]. 江淮论坛, 2010(4): 5-10 [17] 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M]. 金吾伦, 胡新和,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0. [18] 林卡. 中国社会政策学科的本土发展——以国际社会政策学科的发展经验为视角[J]. 探索与争鸣, 2008(11): 35-39 [19] ESPING-ANDERSEN G.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9. [20] KORPI W. Power resources approach vs. action and conflict: on causal and intentional explanations in the study of power[J]. Sociological theory, 1985, 3(2): 31-45 [21] SKOCPOL T, AMENTA E. States and social policies[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86, 12(1): 131-157 [22] PIERSON P. The new politics of the welfare state[J]. World politics, 1996, 48(2): 143-179 [23] MIDGLEY J. Soci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in social welfare[M]. London: Sage, 1995: 7. [24] TAYLOR-GOOBY P. New risks, new welfa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uropean welfare stat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57. [25] GIDDENS A. The third way: the renewal of social democracy[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8: 44-46. [26] 熊跃根. 社会政策的比较研究: 概念、方法及其应用[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3): 16-28 [27] 李迎生. 从依附到自主: 中国社会政策的历史演进与范式转换——基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关系的视角[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0(4): 70-90 [28] 郑杭生. 对中国社会学的巨大贡献——纪念费孝通先生从事学术研究70周年[J]. 江苏社会科学, 2006(1): 43-47 [29] 熊跃根. 社会政策概论[M].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5: 5. [30] 房莉杰. 2015—2016年中国社会政策前沿研究综述[J]. 社会政策研究, 2017(3): 45-55 [31] 林卡. 社会政策学科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于中国的启示[J]. 公共管理高层论坛, 2008(2): 151-170 [32] 王思斌. 社会政策时代与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J]. 中国社会科学, 2004(6): 8-11 [33] 李强. 推进社会学的“社会政策学科”建设[J]. 社会学研究, 2019(4): 1-9, 241 [34] 冯仕政. 学科生态、学科链与新时代社会政策学科建设[J]. 社会学研究, 2019(4): 20-30, 242 [35] 周雪光. 从中美社会学学科比较看学术专业化和学术共同体[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9(4): 18-20 [36] 李春景, 刘仲林. 跨学科研究规律的实证分析[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2): 75-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