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 2021, Vol. 21 ›› Issue (5): 5-13.
TONG Min, ZHOU Xiaotong
CLC Number:
[1] 吴玉韶, 党俊武.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1-03-10]. 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10748/202006/ebfe31f24cc145b198dd730603ec4442.shtml. [3] 周伟, 米红. 中国失独家庭规模估计及扶助标准探讨[J]. 中国人口科学, 2013(5): 2-9, 126 [4] 陈莹. 从被动性到能动性: 失独老人应对养老风险的抗逆力建设[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1): 63-68 [5] 孙颖, 王亚群. 心理援助视野下“失独家庭”的帮扶模式探究——以天津市和平区“暖心家园”项目为例[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8(5): 61-68 [6] 陈雯. 从“制度”到“能动性”——对死亡独生子女家庭扶助机制的思考[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2(2): 114-120 [7] 何丽, 唐信峰, 朱志勇, 等. 持续性联结及其与丧亲后适应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5): 765-772 [8] 黄耀明. 失独家庭重建的个案管理实务与反思[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3): 86-91 [9] 谢勇才, 王茂福. 论我国失独群体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J]. 中州学刊, 2015(1): 68-72 [10]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中国计生协关于印发《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1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 (2013-12-10). https://www.chinafpa.org.cn/tzgg/201312/t20131210_9288.html. [11]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中国计生协关于印发《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 (2017-02-06). https://www.chinafpa.org.cn/tzgg/201702/t20170206_11744.html. [12] 王秀银, 胡丽君, 于增强. 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大龄独生子女意外伤亡[J]. 中国人口科学, 2001(6): 61-62 [13] 李兰永, 王秀银. 重视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的精神慰藉需求[J]. 人口与发展, 2008(6): 28-30 [14] 时卫干. 救助“失独”家庭更需精神关爱[N]. 广州日报, 2012-09-22(2). [15] 国家卫生计生委, 民政部, 财政部, 等. 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EB/OL]. [2021-02-06]. http://www.nhc.gov.cn/jtfzs/s3581/201312/206b8b4e214e4a5ea2016417843d7500.shtml. [16] 丁宁. 给付行政中心理援助制度的构建——基于失独家庭的人文关怀[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3(4): 61-67 [17] 陆杰华, 伍海诚. 家庭、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视角下失独家庭扶助体系的重构[J]. 东岳论丛, 2016(8): 10-16 [18] 刘波, 袁喆. 失独家庭经济扶助政策困境及其矫正——基于广东省21个市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政策的分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6): 30-39 [19]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卫生计生委. 温馨家园让爱重生[J].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8(5): 92-93. [20] 蔡春芳, 许冬柱. 用“心”传递真情用“爱”牵手相伴——泗洪县开展“连心家园”“四五”行动[J]. 人口与健康, 2019(11): 57-59 [21] 陈红. “爱心家园”投入运行失独养老广州“破冰”[J]. 社会与公益, 2015(10): 90-91 [22] 黄涛. 失独家庭及其扶助保障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人口研究, 2018(5): 103-112 [23] 郭会宁. 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及其价值观念重建[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5): 120-125 [24] 唐铮, 尚雪松. “失独者”之心理剖析与对策分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1): 21-22, 35 [25] 赵仲杰, 郭春江. 社会支持理论视阈下农村失独家庭困境应对策略——基于川渝两地的调研[J]. 理论月刊, 2020(1): 119-129 [26] 王宁, 刘珍. 失去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互动与组织参与——基于情感能量视角的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4): 63-67 [27] 慈勤英, 周冬霞. 失独家庭政策“去特殊化”探讨——基于媒介失独家庭社会形象建构的反思[J]. 中国人口科学, 2015(2): 34-42, 126-127 [28] 彭扬帆. 社会支持视域下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援助[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22): 5594-5599 [29] 王东, 张楠楠, 徐晓军. 选择性边缘与社会适应: 失独者的边缘行动及其异化困境[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 61-67, 126 [30] 方曙光. 社会困境与自我隔离: 我国农村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基于安徽湖北两省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村研究, 2015(1): 246-260 [31] 王建平, 刘新宪. 哀伤理论与实务: 丧子家庭心理疗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14-15. [32] 杨荣, 李玉芬. 从绝望到重生: 社会工作介入失独老人心理帮扶的行动研究[J]. 社会建设, 2018(1): 32-41 [33] 周利敏, 朱伟健. 断裂与重构: 失独老人情感危机干预策略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2): 18-25 [34] 任杰慧. 失独老人心理健康促进研究——基于广州、成都和南京三地的田野调查[J]. 社会保障研究, 2021(1): 35-42 [35] 陈盼盼. 失独老人的社区照顾模式探究——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视角[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4(4): 65-71 [36] 方曙光. 社会工作个案介入下失独老人的心理抚慰研究[J]. 德州学院学报, 2017(3): 42-48 [37] 闫振族. 从灵性社会工作视角看失独者的精神慰藉[J]. 现代妇女(下旬), 2014(2): 144-145 [38] 厦门市统计局. 2020年厦门经济特区年鉴[EB/OL]. [2021-03-10]. http://www.xm.gov.cn/zwgk/tqjj/xmjjtqnj/. [39] MORRIS S E, BLOCK S D. Adding value to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stitutional bereavement program[J]. Journal of palliative medicine, 2015, 18(11): 915-922 [40] WALLER A, TURON H, MANSFIELD E, et al. Assisting the bereave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for grief counseling[J]. Palliative medicine, 2015, 30(2): 132-148 [41] 何雪松. 城市文脉、市场化遭遇与情感治理[J]. 探索与争鸣, 2017(9): 36-38 [42] 向德平, 向凯. 情感治理: 驻村帮扶如何连接国家与社会[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6): 84-93 [43] 文军, 高艺多. 社区情感治理: 何以可能, 何以可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6): 28-36, 169-170 [44] RAPP C A, GOSCHA R J. The strengths model: case management with people with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M].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77-78. [45] FREEDBERG S. Relational theory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 a feminist perspective[M].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86. [46] GITTERMAN A, GERMAIN C B. The life mode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advanc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M]. 3rd e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8: 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