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 2023, Vol. 23 ›› Issue (3): 80-91.
• SHEHUI GUANLI •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LI Qiaoming1, Zhou Ziyue2
CLC Number:
[1] 周秀平, 刘求实. 以社管社: 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制度[J].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11(1): 55-70 [2] 顾元勋, 刘鹏, 肖忠东. 企业管理转型的集成框架与行动策略[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 42-49 [3] 石晓天. 我国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特征、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献综述的视角[J]. 理论导刊, 2015(5): 85-88 [4] 王吉发, 冯晋, 李汉铃. 企业转型的内涵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06(2): 153-157 [5] 薛有志, 周杰, 初旭. 企业战略转型的概念框架: 内涵, 路径与模式[J]. 经济管理, 2012(7): 39-48 [6] 姜勇, 修国义. 企业战略转型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与管理, 2007(2): 51-53 [7] 刘蕾, 周翔宇. 非营利组织转型社会企业的策略选择: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比较案例研究[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8(4): 83-91 [8] REFICCO E, LAYRISSE F, BARRIOS A. From donation-based NPO to social enterprise: a journey of transformation through business-model innov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1, 125: 720-732 [9] SAIDOUN A, BODEA C.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the impact on their project performance[C]. Maribor: Scientific conference with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2021: 30-38 [10] 敬乂嘉. 控制与赋权: 中国政府的社会组织发展策略[J]. 学海, 2016(1): 22-33 [11] 彭少峰. 依附式合作: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转型的新特征[J]. 社会主义研究, 2017(5): 112-118 [12] 王才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一个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视角[J]. 学术论坛, 2016(3): 62-66 [13] 冷向明, 张津. 半嵌入性合作: 社会组织发展策略的一种新诠释——以W市C社会组织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3): 20-28 [14] ZHAN X, TANG S Y. Understanding the implications of government ties for nonprofit operations and functions[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16, 76(4): 589-600 [15] 黄晓春, 周黎安. 政府治理机制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 2017(11): 118-138, 206-207 [16] ROBICHAUD R W, FERNANDEZ K. Intersectoral experiences: nonprofit managers and sector influences in child welfare agencies[J].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leadership & governance, 2017, 41(1): 76-93 [17] 丁惠平. 依附, 发轫与同构: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历程[J]. 学习与探索, 2019(10): 30-37 [18] YANG A, CHEONG P H. Building a cross-sectoral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 to advance nonprofits: NGO incubators as relationship brokers in China[J].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19, 48(4): 784-813 [19] 姚迈新. “枢纽型”社会组织: 目标偏离与防范[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1): 5-9 [20] 马庆钰. 纠正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偏向[J]. 行政管理改革, 2014(9): 47-49 [21] 余永龙, 刘耀东. 游走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研究[J]. 探索, 2014(2): 154-158 [22] 刘耀东. 中国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的理性逻辑、风险题域与应对策略——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J]. 行政论坛, 2020(1): 108-113 [23] 王嘉渊. 支持性社会组织的平台化趋向: 发展局限与路径选择[J]. 学习与探索, 2020(6): 45-52 [24] 葛亮, 朱力. 非制度性依赖: 中国支持型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探索[J]. 学习与实践, 2012(12): 70-77 [25] 张荆红, 丁宇. 互依联盟何以可能?——中国枢纽型社会组织与国家之关系及其改革走向[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6): 131-140 [26] 陈祝平, 杨涛. 民间社会组织的资源, 绩效及与外部主体良性互动——以恩派为个案[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 110-116 [27] 余茜. 自适应协同: 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协同机制[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6(6): 15-21 [28] 于显洋. 组织社会学[M]. 第2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67. [29] MEYER J W, ROWAN B.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7, 83(2): 340-363 [30] HALL P A, TAYLOR R C R.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J]. Political studies, 1996, 44(5): 936-957 [31] 周雪光. 组织社会学十讲[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71-91. [32] 陈勇军. 制度与组织——新制度主义对组织理论的探索[J]. 前沿, 2010(13): 162-165 [33] 尚航标, 田国双, 李卫宁. 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与管理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 37-42 [34] 乔佳琦. 政社合作背景下支持型社会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 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