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 2024, Vol. 24 ›› Issue (1): 79-89.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WU Yanhua, ZHANG Zhihua
CLC Number:
[1] 张良. 从管控到服务: 城市治理中的“城管”转型[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 206. [2] 郎佩娟. 国家治理方法的变革与适用[J]. 国家治理, 2019(22): 3-10 [3] 杨丽. 国际化社区概念辨析[J]. 社团管理研究, 2011(6): 35-38 [4] 戴春. 社会融入: 上海国际化社区建构[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5. [5] 连玉明. 基层治理: 国际社区治理经验与模式[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8: 191-257. [6] 闵学勤. 基于协商的城市治理逻辑和路径研究[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5): 131-136 [7] 樊鹏. 国际化社区治理: 专业化社会治理创新的中国方案[J]. 新视野, 2018(2): 57-63 [8] 黄焕, SMOLDERS B, VERWEIJ J. 文化生态理念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武汉市青岛路历史街区为例[J]. 规划师, 2010(5): 61-67 [9] 傅才武. 文化空间营造: 突破城市主题文化与多元文化生态环境的“悖论”[J]. 山东社会科学, 2021(2): 66-75 [10] 简·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 金衡山,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20: 47-51. [11] 朱兰珍. 国际化社区中的文化融合研究[M]. 北京: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2020: 176. [12] 晏晓娟. 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国际移民治理——基于社会融合的视角[J].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19(4): 100-108 [13] 王亮. 全球化背景下在华非洲人社区的生成及演进路径——以广州小北非洲人社区为例[J]. 青海民族研究, 2017(2): 1-5 [14] 李俊良. 国际化社区基础设施与文化适应的互动机制[J]. 学术研究, 2022(12): 59-63 [15] 林丹. 国际社区建设与移民治理研究[J]. 社会建设, 2021(6): 85-95 [16] 华峰. 国际化社区的出现与应对[J]. 学海, 2013(1): 40-45 [17] 林移刚, 邓晓梅. 校地共建国际社区模式研究: 基于重庆某高校的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6): 53-58 [18] 刘中起. 国际化社区公众参与的路径研究[J]. 甘肃理论学刊, 2011(1): 48-51 [19] 陈孟. 多元文化视阈下西方文化认同危机与对策[J]. 学术交流, 2016(5): 40-45 [20] 武艳华, 张志华, 房子琪. 政社互动下国际化社区协商治理的类型化研究——基于南京市四个案例的比较分析[J]. 城市问题, 2022(1): 95-103 [21] 赵聚军, 齐媛. 我国国际化社区治理中的外籍居民参与——基于京津三个国际社区的观察[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 27-36 [22] 黎熙元, 童晓频, 蒋廉雄. 社区建设——理念、实践与模式比较[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 116. [23] 何雪松, 孙翔. 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国际社区行动网络——社会组织的社会工作干预[J]. 河北学刊, 2020(6): 164-169 [24] 张乐天, 杨雪晶. “友情操作”: 某国际化社区居委会的治理策略[J].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6): 14-16 [25] LEFEBVRE H. The production of space[M]. Oxford: Wiley-Blackwell, 1991: 38. [26] 白友涛, 吴填, 俞晓霞, 等. 引入与融合——城市国际化研究[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129-131. [27] 林聚任. 论空间的社会性——一个理论议题的探讨[J]. 开放时代, 2015(6): 135-144, 8 [28] 麦克·布洛维. 公共社会学[M]. 沈原,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77. [29] 陈鲁雁, 吴童. 柔性政策动员: 乡村治理中农户参与的实现机制——以独龙江乡草果产业为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3): 90-99 [30] 成正兴. 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乡土景观的“公共空间”构建[J]. 广西民族研究, 2022(1): 167-173 [31] 孙晶. 从工具主义到人本主义: 国家治理理念的现代化重塑[J]. 理论导刊, 2022(1): 80-84 [32] 迈克尔·萨迈斯, 迈克尔·科利尔. 迁移[M]. 张华, 译.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91-93. [33] MIDGLEY J. Welfare pluralism and the future of retirement-income prot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009, 25(2): 147-155 [34] 孙荣, 梁丽, 汤金金, 等. 改革开放四十年: 上海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变迁研究[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0: 115. [35] 张大维. 优势治理: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乡村振兴路径[J]. 山东社会科学, 2018(11): 66-72 [36] 王超, 赵发珍, 曲宗希. 从赋能到重构: 大数据驱动政府风险治理的逻辑理路与价值趋向[J]. 电子政务, 2020(7): 89-98 [37] 薛东, 翁祖彪. 基于居民美好生活的社区公共空间构建[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20(2): 75-80, 90, 169 [38] 肯尼思·格根. 关系性存在——超越自我与共同体[M]. 杨莉萍, 译.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 108. [39] 王亮. 大都市涉外社区治理[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117. [40] 丹尼尔·亚伦·西尔, 特里·尼科尔斯·克拉克. 场景: 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M]. 祁述裕, 吴军,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1-3. [41] 王薇, 宋彦. 城市治理中的“政府主导”与“政府引导”——以杭州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1(5): 127-134 |
[1] | WU Jiajun, GAO Li, XU Xuanguo. How Can the Third-Party Evaluation Contribut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Society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Shanghai H District Women’s Federation in Purchasing Social Services [J]. 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2021, 21(6): 14-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