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 2024, Vol. 24 ›› Issue (4): 20-30.
• SHEHUI GONGZUO •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ZHENG Xianling
CLC Number:
[1] 唐文玉. 分类嵌入:当前中国“党社关系”的一个描述框架[J]. 求实, 2022(2): 13-23, 109 [2] 颜克高, 林顺浩. 地方政府行政嵌入与社会组织发展——基于中国220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 公共行政评论, 2017(5): 171-187, 219-220 [3] 康晓光, 张哲. 行政吸纳社会的“新边疆”——以北京市慈善生态系统为例[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 73-82 [4] 徐家良, 季曦. 社会组织自主性与政府形塑——基于行业协会商会改革的政社关系阐释[J]. 学习与实践, 2022(4): 84-92 [5] 朱光喜, 王一如, 朱燕. 社会组织如何推动政社合作型政策创新扩散?——基于“议程触发—实施参与”框架的案例分析[J]. 公共管理学报, 2023(4): 26-37 [6] 孙立平. 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02(5): 83-96 [7] 王思斌, 阮曾媛琪.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 2009(5): 128-140 [8] 汪锦军. 嵌入与自治: 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关系再平衡[J]. 中国行政管理, 2016(2): 70-76 [9] 郑广怀, 王晔安, 马铭子. “以红领专”: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自主性与国家的领导权建构[J]. 社会学研究, 2021(6): 136-155 [10] 颜克高, 林顺浩. 地方政府行政嵌入与社会组织发展——基于中国220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 公共行政评论, 2017(5): 171-187 [11] 吕纳, 张佩国. 公共服务购买中政社关系的策略性建构[J]. 社会科学家, 2012(6): 65-68 [12] 侯利文. 行政吸纳社会: 国家渗透与居委会行政化[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2): 112-121 [13] KANG X G, HAN G. Administrative absorption of society: a further probe into the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in Chinese mainland[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2): 116-128 [14] 蔡长昆, 沈琪瑶. 从“行政吸纳社会”到“行政吸纳服务”: 中国国家—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以D市S镇志愿者协会为例[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 120-129 [15] 杨琳琳. 行政吸纳服务: 对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思考[J]. 广西社会科学, 2021(4): 121-127 [16] 俞可平.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23. [17] 宋道雷. 共生型国家社会关系: 社会治理中的政社互动视角研究[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3): 196-202 [18] 吴晓林, 谢伊云. 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创制: 城市基层治理转型的“凭借机制”——以成都市武侯区社区治理改革为例[J]. 中国行政管理, 2020(5): 91-98 [19] 杨宝. 政社合作与国家能力建设——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考察[J]. 公共管理学报, 2014(2): 51-59 [20] 王汉生, 吴莹. 基层社会中“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国家——发生在一个商品房小区中的几个“故事”[J]. 社会学研究, 2011(1): 63-95 [21] 石亚军, 高红. 政府在转变职能中向市场和社会转移的究竟应该是什么[J]. 中国行政管理, 2015(4): 32-36 [22] 朱健刚, 陈安娜. 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J]. 社会学研究, 2013(1): 43-64 [23] 杨宝, 杨晓云. 从政社合作到“逆向替代”: 政社关系的转型及演化机制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6): 87-93 [24] 罗艳, 刘杰. 政府主导型嵌入: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转变研究——基于H市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经验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7): 36-41 [25] 项飙. 跨越边界的社区: 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8: 354. [26] 乔尔·S.米格代尔. 社会中的国家: 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M]. 李杨, 郭一聪, 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 59. [27] 郑春勇. 西方学术界关于协同演化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评价[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1(5): 14-19 [28] EHRLICH P R, RAVEN P H. Butterflies and plants: a study in coevolution[J]. Evolution, 1964, 18(4): 586-608. [29] 童泽宇, 黄双全. 协同演化概念的发展、使用误区与研究证据[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9(4): 421-435 [30] 黄剑锋, 杨德才, 操彬. 旅游业与城镇化共同演化的时空过程及交互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21(6): 213-222 [31] 曹鑫, 欧阳桃花, 黄劲松, 等. 基于共同演化的B2B平台策略研究: 京东新通路案例[J]. 管理评论, 2020(11): 308-320 [32] 刘志高, 王缉慈. 共同演化及其空间隐喻[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85-91 [33] 眭纪刚, 陈芳. 新兴产业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J]. 科学学研究, 2016(2): 186-193 [34] 黄凯南. 个体偏好与制度的共同演化: 一个新的理论探索[J].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4(1): 1-27 [35] 曼瑟·奥尔森. 国家的兴衰: 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M]. 李增刚, 译.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7: 47-52. [36] 吴佳峻, 高丽, 徐选国. 第三方评估何以促进政社关系转型——基于对上海市H区妇联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的经验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6): 14-24 [37] 肖静华, 谢康, 吴瑶, 等. 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构建: B2C电商梦芭莎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14(8): 134-151 [38] 苏钟海, 魏江, 胡国栋. 企业战略更新与组织结构变革协同演化机理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23(2): 61-72 [39] 黄凯南, 乔元波. 产业技术与制度的共同演化分析——基于多主体的学习过程[J]. 经济研究, 2018(12): 161-176 [40] 任敏, 郑先令. 互为主体的社会工作“嵌合”发展及其机制分析——以一个粤西农村社工站的发展历程为例[J].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22(1): 145-180 [41] 吴瑶, 肖静华, 谢康. 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 案例研究[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21: 36. [42] 周雪光. 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J]. 开放时代, 2011(10): 67-85 [43] 周雪光.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一个组织学研究[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200. [44] 詹姆斯·C.斯科特. 弱者的武器[M]. 郑广怀, 张敏, 何江穗,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7: 344 - 350. [45] 徐选国. 走向双重嵌入: 城市社区治理中政社互动的机制演变——基于深圳市H社区的经验研究[J]. 社会发展研究, 2016(1): 163-180 [46] 刘少杰. 国外社会学理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23. |
[1] | HOU Liwen, Xu Xuanguo. Society, History and Institution: Towards a New Stage of Social Work Development—A Summary of the “Social Work and Social Policy Symposium”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Sociology in 2017 [J]. 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2017, 17(6): 47-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