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 2025, Vol. 25 ›› Issue (3): 68-80.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XU Qilong1,2, ZHANG Junhao1
CLC Number:
[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24-07-22(001). [2] 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M].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6:19. [3] 陈海威.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研究[J]. 科学社会主义, 2007(3): 98-100. [4] 安体富, 任强. 公共服务均等化: 理论、问题与对策[J]. 财贸经济, 2007(8): 48-53,129. [5] 吕炜, 王伟同.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均等化问题研究——基于公共需求与政府能力视角的分析[J]. 财政研究, 2008(5): 10-18. [6] 史军. 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的空间维度[J]. 理论探索, 2024(1): 95-101. [7] 姜晓萍.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 中国行政管理, 2014(2): 24-28. [8] 朱学庆.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石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J]. 中国民政, 2021(20): 32-34. [9] 民政部.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EB/OL]. [2024-10-08]. https://xxgk.mca.gov.cn:8445/gdnps/pc/content.jsp?id=116795&mtype=. [10] 王思斌. 在事业与专业互促思路下推动乡镇社工站建设[J]. 中国社会工作, 2022(25): 6. [11] 向德平, 程玲. 发展性社会工作的脉络、特点及其在反贫困中的运用[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 47-52. [12] ANDERSEN R. A behavioral model of families’ use of health services[M]. Chicago: Center for Health Administratio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8: 102-111. [13] PENCHANSKY R, THOMAS W. The concept of access: definition and relationship to consumer satisfaction[J]. Medical care, 1981(2): 127-140. [14]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0: health system: improving performance[EB/OL]. [2024-10-9].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24156198X. [15] 代凯, 郭小聪. 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 概念界定、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0(4): 68-75. [16] 任梅, 刘银喜, 赵子昕. 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体系构建与实现机制——整体性治理视角的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20(12): 84-89. [17] TOMASEVSKI K. Report of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n the right to education[EB/OL]. [2024-06-17].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1487535?v=pdf. [18] 靖西市人民政府. 靖西市概况[EB/OL]. [2024-10-08]. http://www.jingxi.gov.cn/zjjx/jxgk/t16573757.shtml. [19] 靖西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靖西市2024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使用情况[EB/OL]. [2024-10-08]. http://www.jingxi.gov.cn/xxgk/fdzdgkmr/zdxxgk/shgysy/whty/ggwhtyjcssjs/t18851825.shtml. [20] 民政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24-10-08]. https://xxgk.mca.gov.cn:8445/gdnps/pc/content.jsp?id=114741&mtype=. [21] 任敏, 胡鹏辉, 郑先令. “五社联动”的背景、内涵及优势探析[J]. 中国社会工作, 2021(3): 15-17. [22] 许宝君, 陈伟东. “三社联动”到“五社联动”的转换逻辑及实现路径[J]. 浙江社会科学, 2023(9): 80-88,159. [23] 胡卫卫, 张露. 合作生产: 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运行机理与实现机制研究——以D街道社工站试点建设为例[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2): 53-64. [24] 徐黎, 陈涛. 连结—团结—行动: 社会工作助力村庄发展的逻辑机理分析——基于北京城郊Z村的实践[J]. 社会建设, 2024(3): 39-57. [25] 刘闯, 王亚华, 刘璐. 专业注入与集体激活: 社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逻辑——以北京市赵庄子村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24(1): 45-64. [26] 文军, 刘雨航. 迈向新内生时代: 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困境及其应对[J]. 贵州社会科学, 2022(5): 142-149. [27] 杨威威, 郭圣莉. 议事规则、民主协商与内生型社区建设发展——基于应用X项目的多案例研究[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21(3): 48-59,125-126. [28] 文军, 刘雨航. 面向不确定性: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治理的困境及其应对[J]. 地理科学, 2022(3): 390-400. [29] 王思斌. 做好服务就是参与社会治理 [N]. 人民日报, 2015-02-27(007). [30] 李迎生. 扩展社会工作的传统界限[J]. 社会工作, 2023(6): 9-12,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