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我国出台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EB/OL]. (2016-04-28).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6-04/28/c_1118765535.htm. 
[2] 朱志梅. 柔性执法与社会组织监管机制的创新[J]. 河北法学,2014(2): 119-121. 
[3] 王存奎,彭爱丽.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运行现状及管理对策——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为视角[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125-126. 
[4] SCHMITTER P C. 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J]. The review of politics, 1974(36): 85-131. 
[5] 邓正来,丁轶. 监护型控制逻辑下的有效治理——对近三十年国家社团管理政策演变的考察[J]. 学术界,2012(3):5-21. 
[6] 王丽娟,慕良泽. 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研究[J]. 河北学刊,2015(1):165-166. 
[7] 陈晓春,施卓宏. 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管理探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14(3):48-51. 
[8] 康晓光,韩恒. 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05(6):73-88. 
[9] 康晓光,韩恒. 行政吸纳社会——当代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再研究[J]. Social science in China,2007(2):116-125. 
[10] 江华,张建民. 利益契合:转型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分析框架——以行业组织政策参与为案例[J]. 社会学研究,2011(3):136-152. 
[11] 田凯. 发展与控制之间:中国政府部门管理社会组织的策略变革[J]. 河北学刊,2016(2):171-173. 
[12] 敬乂嘉. 控制与赋权:中国政府的社会组织发展策略[J]. 学海,2016(1):22-31. 
[13]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01). 
[14] 李立国. 以法治建设引领和规范民政事业发展[J]. 求是,2015(4):9-11. 
[15] 侯登华,李双. 试论行政柔性执法的理论基础[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1-84. 
[16] 王春业. 论柔性执法[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5):50-54. 
[17] 徐永祥. 社会的再组织化:现阶段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重要课题[J]. 教学与研究,2008(1):24-29. 
[18] 李丹萍,张玲. 境外非政府组织评估:功能、定位与评估体系[J]. 行政论坛,2014(4):85-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