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17, Vol. 17 ›› Issue (4): 83-89.
张光宇, 刘贻新, 衷华
ZHANG Guangyu, LIU Yixin, ZHONG Hua
摘要: 在分析发达国家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其举措基础上,通过引入开放式创新理论,以广东工业大学构筑开放式创新平台的实践为例,深入阐述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的主要思路、做法,以及基于开放式创新平台的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创新思路,以期解决工程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创新性不足、校企联合培养不到位、实践环节薄弱等突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
[1] | 中国工程院"创新人才"项目组. 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1):1-3. |
[2] | 陈艾华, 吴伟, 陈勇. 美国工科院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新理念与新路径[J]. 现代教育管理, 2012(9):124-128. |
[3] | 郑薇薇. 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10. |
[4] | 雷环, 汤威颐, EDWARD F C. 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人才理念和培养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5):29-35. |
[5] | 王世练, 张炜, 雷菁. 美国电气工程类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体验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13):10-11. |
[6] | 高树昱. 工程科技人才的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 2013. |
[7] | Drexe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Admissions[EB/OL].[2012-01-16]. http://www.drexel.edu/undergrad/about/facts/. |
[8] | 董晓梅. 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 1(6):14-15. |
[9] | 亨利切萨布鲁夫. 开放式创新理论[M]. 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 2010:225. |
[10] | 美国竞争力委员会. 走向全球:美国创新新情势[R]. 纽约:美国竞争力委员会, 1999. |
[11] | 袁贵仁. 全面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入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J]. 中国科技产业, 2012(5):53-53. |
[1] | 林良盛, 原玲.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视阈的德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1): 89-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