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19, Vol. 19 ›› Issue (3): 71-77.

• 社会管理 • 上一篇    下一篇

“服务吸纳社会”:服务型治理的实践逻辑

田鹏   

  1.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 江苏 南京, 211816
  • 收稿日期:2018-09-04 出版日期:2019-05-15 发布日期:2019-05-15
  • 作者简介:田鹏(1986-),男,汉族,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理论。

“Utilizing Service to Absorb Society”: The Practice Logic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ance

TIAN Peng   

  1. Law Schoo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816, China
  • Received:2018-09-04 Online:2019-05-15 Published:2019-05-15

摘要: 基于N市L社区的个案分析,从治理结构转型与治理体系创新两个维度考察现代社会工作服务型治理的实践逻辑。人口流动导致传统乡村治理体系失效,倒逼基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通过阵地建设优化社区服务供给结构,主动创新社区治理体系。服务型治理的基层实践逻辑是“服务吸纳社会”,具有基础性、服务性、协助性和授权性等基本特征,且作为社会工作组织服务型治理实践逻辑的“服务吸纳社会”是一种行政授权下的委托型治理。“服务吸纳社会”意在超越传统国家社会理论视域,将现代社会工作视作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 服务型治理, 服务吸纳社会, 实践逻辑

Abstract: Based on the case analysis of L community in N cit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actice logic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ance of modern social work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governance system innovation. Firstly, the population mobility leads to the invalidation of traditional rural governance system, which forc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ass-roots community governance structure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optimize the supply structure of community services through positional construction and actively innovating community governance system. Secondly, the basic practical logic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ance is "utilizing service to absorb society",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sis, service, assistance and authorization. As the practical logic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ance of social work organizations, the theory of "utilizing service to absorb society" is a kind of entrusted governance under the administrative authorization. Finally, the purpose of "utilizing service to absorb society" is to transcend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ocial theory and regard modern social work a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ompetence.

Key words: service-oriented governance, utilizing service to absorb society, practice logic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王思斌. 试论社会工作对社会管理的协同作用[J]. 东岳论丛, 2012(1):17-22
[2] 王思斌. 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种基础-服务型社会治理[J]. 社会工作, 2014(1):3-10
[3] 王思斌. 社会治理结构的进化与社会工作的服务型治理[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6):30-37
[4] 王思斌. 以社会工作为核心实现服务型治理[J].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01-23(A06).
[5] 王思斌.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及其贡献——对服务型治理的再理解[J]. 社会治理, 2015(1):49-57
[6] 徐宇珊. 服务型治理:社区服务中心参与社区治理[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227-233.
[7] 雷卫华, 林良沛, 等:服务型治理:深圳市坪山新区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践[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218-243.
[8] 李迎生. 中国社会工作模式的转型与发展[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35-50.
[9] 苗红培, 樊庆军.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社会组织的角色、困境与出路[J]. 东岳论丛, 2018(4):109-116
[10] 王思斌. 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2):206-222
[11] 项继权, 等: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6:136-138.
[12] 徐勇. 论中国农村"乡政村治"治理格局的稳定与完善[J]. 社会科学研究, 1997(5):33-37
[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EB/OL].[2018-11-20]. http://www.mca.gov.cn/article/gk/fg/jczqhsq js/201507/20150715848493.shtml.
[14] 李增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基于农业型、非农型、工商型地区社区治理改革的比较分析[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1-6.
[15] 周大鸣, 田絮崖. "二元社区"与都市居住空间[J]. 山东社会科学, 2016(1):90-95
[16] 田鹏, 陈绍军. 论"村改居"后村委会的功能嬗变[J]. 湖北社会科学, 2015(7):23-28
[17] 项继权, 王绍寅, 何长缨, 等. "温州新政":社区重建与治理转型——温州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社区建设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253-255.
[18] 田鹏, 陈绍军. "无主体半熟人社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行为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为例[J]. 人口与经济, 2016(4):53-61
[19] 袁方成, 李爱燕, 吴理财, 等. 从村民自治到社区自治:基层民主的新发展——温州村民村级组织转制与新型社区建设调查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136-159.
[20] 黄树贤. 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 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础[J]. 求是, 2017(13):11-13
[21] 民政部编写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2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课题组. 让人人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10-12.
[23] 徐宇珊. 服务型治理:社区服务中心参与社区治理的角色与路径[J]. 社会科学, 2016(10):99-106
[24] 魏礼群. 创新社会治理案例选(2017)[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7:6-7.
[25] 张静. 法团主义[M]. 第三版.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5:2-3.
[26] 康晓光, 韩恒. 行政吸纳社会——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再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2007(2):116-128
[27] 邓正来. 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8:212-251.
[28] 张康之, 张乾友. 公共行政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12-21.
[29] 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2011-2012)[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7.
[30]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 社会工作政策汇编[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6.
[31] 郭景萍. 社会工作机构的运作与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16-27.
[32] 田毅鹏. 城市社区的"行政化"与"去行政化"[M]//沈原. 清华社会学评论(第七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206-209.
[33] 王思斌. 社会工作实践权的获得与发展——以地震救灾学校社会工作的展开为例[J]. 学海, 2012(1):82-89
[1] 罗桥, 汤皓然. 价值重构、场景塑造与行动赋权: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共同体构建的三个基础[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5): 5-14.
[2] 林芳菲, 张子豪. 改造“威胁者”:社会工作如何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5): 15-28.
[3] 程鹏立. 以倡导为核心的环境社会工作方法体系构建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5): 29-35.
[4] 冯博雅. 绿色社会工作视角下社会工作者环境意识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5): 36-46.
[5] 刘长喜, 崔占民. 金融化、长寿化与金融能力提升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5): 47-56.
[6] 尹银, 崔优优. 金融社会工作助力智慧养老——“积极老龄化”的视角[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5): 57-63.
[7] 纪文晓, 李二鹏, 王宁. 关系为本:灾后过渡安置区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以新乡“7·20”特大洪涝灾害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5): 64-77.
[8] 黄庆林, 李婷.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缓解老年贫困的效应分析——基于双重贫困的视角[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5): 78-86.
[9] 麦颖特. 老年社会工作政策的目标和政策工具研究——基于58份中央政策文本的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5): 87-96.
[10] 童敏, 吴宝红. 从英雄主义到平民关怀:社会工作伦理的反思与重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5-12.
[11] 赵芳, 孔春燕. 基于“关系”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13-19.
[12] 何龙韬, 吴汉. 应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反思能力教学和培养模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20-30.
[13] 秦海波, 李玉昆, 赵燕燕, 程海源. 提升薪资能否留住社会工作者?——工作自主权的调节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31-40.
[14] 金舒衡, 戴海静. 社区不文明行为与流动母亲的安全感——兼论社会工作的空间介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1-47.
[15] 文豪, 呼斯勒. 高中生学业压力与内化问题的调节变量及其启示—— 一种“系统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8-6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