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0, Vol. 20 ›› Issue (1): 35-41.

• 社会工作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社会工作的法治维度

杨超   

  1. 临沂大学法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 收稿日期:2019-07-30 出版日期:2020-01-15 发布日期:2020-01-02
  • 作者简介:杨超(1987-),男,汉族,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与法律。
  • 基金资助: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儒家关系思想与现代社会工作理论融合研究(18CSJJ23)”;山东省法学会项目“社会自组织管理的法律体系优化研究”(SLS2017B22)。

The Dimension of Rule of Law in China's Social Work

YANG Chao   

  1. Law School, Linyi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276000, China
  • Received:2019-07-30 Online:2020-01-15 Published:2020-01-02

摘要: 在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建构的过程中,法治的维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不利于中国社会工作的战略发展。社会工作法治化的内源性依据是现代人的法治化生存,是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与本土化的依托与内在构成元素。社会工作需要在职业化上通过法治进行自我赋权与制度构建,开展法治行动进行案主增权和社会变革;在专业化上要建设社会工作法律学科,从基础理论和实践理论上扩展理论的法治元素;在本土化上需要从社会工作立法进入更为宏大的社会立法,明晰政治对于社会工作法治的形塑意义,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法治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 社会工作, 法治, 职业化, 专业化, 本土化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work in contemporary China did not attached sufficient emphasis to the rule of law, a situation not conducive to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China. The internal basis of leg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lies in the legislation-related lives of modern people, constituting both the support and the internal component of professionaliz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In professionalization, social work shall promote self-empowerment and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rule of law, while legal actions should be carried out so as to empower clients and impel social reforms; in specialization, disciplines of social work law should be established, while elements of rule of law shall be extended from basic and practical theories. In terms of localization, it calls for upgrading from social work legislation to social legislation on a macro scale, clarifying the shaping significance of politics on the rule of law in social work, and propelling the study on the localization of it.

Key words: social work, rule of law, professionalization, specialization, loc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吕涛, 尹学军. 略论社会工作法治化[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6):49
[2] 王新燕. 论社会工作与法律的相互影响关系[J]. 社会工作, 2010(16):14
[3] 韩央迪. 法律与社会工作的互构:西方社会工作的实践与启示[J].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14(2):98
[4]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
[5] PRESTON-SHOOT M, ROBERTS G, VERNON S. Social work law:From interaction to integration[J].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and family law, 1998, 20(1):67-68
[6] 王刚义. 关于建立法律社会工作学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2(1):107
[7] 乔中国, 薛立斌. 法律社会工作论纲[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6):18
[8] 刘剑文. 论领域法学:一种立足新兴交叉领域的法学研究范式[J]. 政法论丛, 2016(5):3
[9] BRAYE S, PRESTON-SHOOT M. Teaching and applying the law in social work:It is not that simple[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1990, 20(4):333-353
[10]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5:199.
[11] 韦伟强. 法治之所及:法治内涵的追问——与尚九玉、尚九宾博士磋商[J]. 探索与争鸣, 2006(12):22
[12] 孙红军. 再论法治内涵、特征与精神[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6(4):10
[13] 叶静漪. 从社会立法到社会工作立法[M]//民政部社会工作司. 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27-30.
[14] 王云斌. 社会工作立法框架建构研究[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2(8):28
[15] 任海凌.社会工作者法刍议[EB/OL].[2019-05-31]. http://xue.
[16] 唐咏. 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与伦理建设——社会工作者条例权利和义务部分的建议说明[J]. 社会工作, 2008(9)
[17] 黎军, 张旭. 社会工作者法定权利义务研究[R]//民政部社会工作司. 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126.
[18] 高崇惠, 吕涛.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立法问题研究[M]//民政部社会工作司. 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201-204.
[19] ISRAEL DORON, YITZCHAK ROSNER, MIRIT KARPEL. Law, social work and professionalism:Israeli social workers'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6 Social Workers Act[J].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 family law, 2008, 30(1):3
[20] BARRY ROCK, ELAINE CONGRESS. The new confidentiality for the 21 st century in a managed care environment[J]. Social work, 1999, 44(3):256
[21] 何明升. 司法社会工作概念的缺位及其补足[J]. 法学论坛, 2012(2):138
[22] 罗大文. 司法社会工作推进综述[J]. 社会工作, 2011(8):32
[23] 何明升. 司法社会工作概念的缺位及其补足[J]. 法学论坛, 2012(2):138, 142
[24] 李伟. 社会工作何以走向"去社会变革化"——基于美国百年社会工作史的分析[J]. 社会, 2018(4):100
[25] 何雪松. 社会工作理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223.
[26] GRACE C WILKINSON P. Negotiating the law:Social work and legal services[M]. RKP:London, 1978.
[27] 郭景萍. 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 社会科学研究, 2005(4):114
[28] 马克斯·舍勒. 价值的颠覆[M]. 曹卫东, 译. 北京:三联书店, 1997:90.
[29] 赵环, 肖莉娜, 何雪松. 迈向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融合——梅志力社会福利发展论的当代启示[J]. 社会福利, 2010(2):30-31
[30] 张威. 国家模式及其对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的影响分析——以中国、德国和美国为例[J]. 社会工作, 2016(3):43
[1] 童敏, 吴宝红. 从英雄主义到平民关怀:社会工作伦理的反思与重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5-12.
[2] 赵芳, 孔春燕. 基于“关系”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13-19.
[3] 何龙韬, 吴汉. 应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反思能力教学和培养模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20-30.
[4] 秦海波, 李玉昆, 赵燕燕, 程海源. 提升薪资能否留住社会工作者?——工作自主权的调节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31-40.
[5] 金舒衡, 戴海静. 社区不文明行为与流动母亲的安全感——兼论社会工作的空间介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1-47.
[6] 雷杰, 易雪娇, 张忠民. 行政化导向的新管理主义:乡镇 (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湖南省“禾计划”A市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62-74.
[7]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8] 文军, 敖淑凤. 从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务本土实践路径探索——以无锡市X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5-12.
[9] 韩央迪, 黄翠萍, 张雪峰, 王琛迪, 李相蒲. “橙希”互助:循证导向下的癌患家属照顾者生活希望计划——以上海市H医院肿瘤内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13-22.
[10] 赵迪, 张志鹏, 张伟. 因为专业所以认同——南京市社会工作者主观地位认同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23-34.
[11] 陈蓓蓓. 分类视阈下社会工作机构公共危机应对研究——基于湖北省H市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35-44.
[12] 时怡雯, 周静. 整合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究——基于云南省Y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需求评估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45-54.
[13] 杨红, 陈涛. 社会工作机构支撑的村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北京市Z村治理模式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80-91.
[14] 何雪松, 王天齐. 2021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5-15.
[15] 何健, 蓝财广. 互助助人VS助人自助: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念的新阐释[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16-2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