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1, Vol. 21 ›› Issue (2): 85-94.
• 社会政策 • 上一篇
臧雷振, 陈诺
ZANG Leizhen, CHEN Nuo
摘要: 19世纪中后期以来,社会政策学科从萌生、初创、完善至成熟再发展至今,日益成为一门全球“显学”。在风险的不确定性及全球性愈发突显的当今,社会政策学科的学术和现实价值亟须得到进一步关注。然而相较于国外,我国社会政策学科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依然任重道远。国外社会政策学科体系在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渐成完备的学科体系结构,并在与社会政策实践的持续互动中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迭代更新。我国社会政策实践已积累了大量本土经验,但学科共识尚未达成,学术积累与学科建设滞后于实践进程。由此,中国社会政策学科建设应从推进学术阵地的开拓和学术体系的自主积累、推进高校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建制入手,以回应中国现实为最高价值追求,并积极响应国际关切。
中图分类号:
[1] 杨雪冬, 等. 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1. [2] 贝克, 邓正来, 沈国麟. 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J]. 社会学研究, 2010(5): 208-231, 246 [3]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23. [4] 关信平. 社会政策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6. [5] 白秀雄. 社会福利行政[M]. 中国台北: 三民书局, 1981: 193. [6] 熊跃根. 动荡岁月的韦伯与德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1890—1920年)——一种历史社会学的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 2020(1): 102-114 [7] 刘波, 周敏凯. 战后英国社会保障思想的变迁[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5(1): 52-58 [8] 冉隆勃, 黄跃秋. 英国的“福利国家”——其由来、发展与面临的问题[J]. 西欧研究, 1985(4): 4-12, 38 [9] 林卡, 易龙飞.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 概念、特点和议题领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2): 41-46 [10] 刘继同. “蒂特马斯典范”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综介[J]. 人文杂志, 2004(1): 52-59 [11] 唐钧. 社会政策学导引[J]. 社会科学, 2009(4): 71-79, 189 [12] 保罗·怀尔丁, 刘继同. 福利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福利理论渊源与蒂特马斯典范[J]. 社会保障研究, 2009(2): 1-14 [13] 彭华民. 解析社会政策(上)[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7: 11. [14] 李迎生. 国家、市场与社会政策: 中国社会政策发展历程的反思与前瞻[J]. 社会科学, 2012(9): 50-64 [15] 林闽钢. 中国社会政策[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38. [16] 景天魁. 论中国社会政策成长的阶段[J]. 江淮论坛, 2010(4): 5-10 [17] 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M]. 金吾伦, 胡新和,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0. [18] 林卡. 中国社会政策学科的本土发展——以国际社会政策学科的发展经验为视角[J]. 探索与争鸣, 2008(11): 35-39 [19] ESPING-ANDERSEN G.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9. [20] KORPI W. Power resources approach vs. action and conflict: on causal and intentional explanations in the study of power[J]. Sociological theory, 1985, 3(2): 31-45 [21] SKOCPOL T, AMENTA E. States and social policies[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86, 12(1): 131-157 [22] PIERSON P. The new politics of the welfare state[J]. World politics, 1996, 48(2): 143-179 [23] MIDGLEY J. Soci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in social welfare[M]. London: Sage, 1995: 7. [24] TAYLOR-GOOBY P. New risks, new welfa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uropean welfare stat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57. [25] GIDDENS A. The third way: the renewal of social democracy[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8: 44-46. [26] 熊跃根. 社会政策的比较研究: 概念、方法及其应用[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3): 16-28 [27] 李迎生. 从依附到自主: 中国社会政策的历史演进与范式转换——基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关系的视角[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0(4): 70-90 [28] 郑杭生. 对中国社会学的巨大贡献——纪念费孝通先生从事学术研究70周年[J]. 江苏社会科学, 2006(1): 43-47 [29] 熊跃根. 社会政策概论[M].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5: 5. [30] 房莉杰. 2015—2016年中国社会政策前沿研究综述[J]. 社会政策研究, 2017(3): 45-55 [31] 林卡. 社会政策学科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于中国的启示[J]. 公共管理高层论坛, 2008(2): 151-170 [32] 王思斌. 社会政策时代与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J]. 中国社会科学, 2004(6): 8-11 [33] 李强. 推进社会学的“社会政策学科”建设[J]. 社会学研究, 2019(4): 1-9, 241 [34] 冯仕政. 学科生态、学科链与新时代社会政策学科建设[J]. 社会学研究, 2019(4): 20-30, 242 [35] 周雪光. 从中美社会学学科比较看学术专业化和学术共同体[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9(4): 18-20 [36] 李春景, 刘仲林. 跨学科研究规律的实证分析[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2): 75-78 |
[1] | 李兵, 昌硕. 社会政策问题的情境主义框架:政治性、情境互动与元治理[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92-100. |
[2] | 蒂特马斯, 马小婷, 刘继同. 社会政策和经济进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6): 70-77. |
[3] | 蒂特马斯, 李惠宇, 刘继同. 选择和“福利国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6): 78-84. |
[4] | 方巍, 王宇婷. 循证实践及其对新时代社会政策建设与研究的启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3): 89-95. |
[5] | 彭灵灵. 社会协同:制度性社会发展策略的路径选择 [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3): 45-50. |
[6] | 向德平, 刘欣. 构建多元化反贫困政策: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4, 14(3): 54-61. |
[7] | 林卡1 , 王卓祺2著, 安超颖1译. 从演化的角度阐释东亚社会政策及其社会体系的变化[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4, 14(3): 62-69. |
[8] | 关信平. 朝向更加公平、平等和高效的社会政策——对我国社会政策公平性的理论思考[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 13(3): 5-10. |
[9] | 方巍. 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渊源、实践及启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 13(1): 5-12. |
[10] | 朱浩. 社会福利领域的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之争——基于历史角度的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 13(1): 40-47. |
[11] | 周晓焱, 东波, 王威. 包容性增长与我国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构建论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 13(1): 48-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