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户劳动是工厂使用外包方式给予生产资料,妇女以家庭为单位加工商品的劳动方式。基于对河南省X市Y社区从事家户劳动妇女的半结构式访谈发现,2019年至2022年,“农转居”家庭妇女的家户劳动助推了家庭再生产与家庭关系的转变。在家庭再生产方面,优化了家庭的劳动力配置,缓解了家庭的发展压力,提升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家庭关系方面,重构了妇女的家庭地位,减少了亲子冲突,强化了隔代情感。
中图分类号:
[1] 费孝通. 江村经济[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77. [2] 任焰, 胡慧. 从小商品生产到家庭代工: 农村家户劳动变迁与家庭再生产[J]. 东南学术, 2019(6): 100-109 [3] 徐勇, 邓大才. 满铁农村调查(第2卷)[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777-781 [4] 邓大才.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家户功能及中国经验——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J]. 政治学研究, 2018(4): 13-25, 125 [5] 方显廷. 方显廷文集(第2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76-132.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八册)[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4: 166-167. [7] 田志鹏. 社会关系与订单获得——以浙江省丽水市来料加工业为例[J]. 社会发展研究, 2014(2): 114-137, 244-245 [8] 黄岩. 工厂外的赶工游戏——以珠三角地区的赶货生产为例[J]. 社会学研究, 2012(4): 187-203, 245-246 [9] QIAN Y, FAN W. Who loses income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evidence from China[J]. 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 2020, 68(8): 1-5 [10] 图表: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EB/OL]. (2021-05-11).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5/11/content_5605871.htm. [11] 谭深. 工业化发展与妇女[N]. 中国妇女报, 2000-03-07. [12] 杜鹏. 嵌入与再造: 利益性家庭的生成机制——基于浙江J村家庭作坊的社会学考察[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6): 31-38 [13] 黄宗智.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0: 154. [14] 黄宗智. 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下)[J]. 读书, 2006(3): 72-80 [15] 金一虹. 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妇女就业[J]. 妇女研究论丛, 2000(3): 16-18 [16] 丁瑜, 梁家恩. 外发工厂妇女的劳动生活困境与应对: 一个零工经济与性别融合的分析[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6): 32-43 [17] 余洋洋, 刘薏汮, 肖书洲. 农村妇女体面劳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南省长葛市的调查[J]. 现代商贸工业, 2018(36): 68-69 [18] 邢成举. 村镇工厂与农村女性反贫困研究[J]. 妇女研究论丛, 2020(1): 47-55 [19] 胡凤霞, 姚先国. 农民工非正规就业选择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11(4): 23-28 [20] 许敏敏. 走出私人领域——从农村妇女在家庭工厂中的作用看妇女地位[J]. 社会学研究, 2002(1): 108-119 [21] 何蒙. 国际劳工组织: 疫情后复苏期间女性再就业人数将少于男性[N]. 中国妇女报, 2021-07-28(007). [22] 李莹, 王雪洪, 谭深, 等. 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对处境不利妇女群体发展的初步评估[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1(1): 30-46 [23] 蔡宁伟, 张丽华. 新零工经济的优势与劣势——基于用工时间、内容、流程、收入、体验和发展等多维度思考[J]. 中国劳动, 2021(2): 50-67 [24] 卢青青. 半工半家: 农村妇女非正规就业的解释[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1(3): 402-410 [25] 李永萍. 功能性家庭: 农民家庭现代性适应的实践形态[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 44-60 [26] 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7] 陶自祥. 社区性家庭: 农村社会结构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基于华北农村“立门户”现象的考察[J]. 长白学刊, 2015(5): 104-110 [28] 卢青青. 家庭自主性与农民城市化的实践类型[J]. 农业经济问题, 2020(10): 135-144 [29] 任焰, 张莎莎. 儿童劳动与家庭再生产: 一个粤西农村的经验研究[J]. 开放时代, 2015(6): 159-177, 8-9 |
[1] | 侯俊东, 栾雅慧. 社区志愿服务共同生产:内涵逻辑及过程机理[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1-10. |
[2] | 王慧娟. 论资产为本社区发展模式的四种取向[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28-35. |
[3] | 王鹿萍, 孙奎立. 我国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36-44. |
[4] | 刘勇. 信任违背下的慈善组织公众信任修复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45-52. |
[5] | 刘艳霞, 查媛. 西部欠发达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践困境与突破策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53-60. |
[6] | 何志晶, 王志中, 常碧如.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职业选择机制探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61-69. |
[7] | 邱国良, 李静, 王松阳. 基层治理“五社联动”机制:实践运作、治理限度与优化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70-78. |
[8] | 武艳华, 张志华. 社会文化空间治理驱动的国际化社区柔性治理——基于南京市Q社区的案例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79-89. |
[9] | 邢喜凤. 中国社会政策的历史演进和路径依赖——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90-98. |
[10] | 彭小兵, 王若含. “失声”与价值回归:乡村治理困境及社会工作介入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5-13. |
[11] | 王杰, 张少卿. 构建乡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社会工作何以可为——以福建省L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14-22. |
[12] | 张富富. 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功能定位、现实困境与实践策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23-33. |
[13] | 蒙艺, 胡杨, 马欢欢. 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系统性评价[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34-45. |
[14] | 吴佳慧, 苗春凤. 农村留守儿童希望感提升的小组干预研究——基于鹰潭市D村的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46-58. |
[15] | 唐咏, 叶福怡, 倪小琪. 哀伤疗愈:哀伤辅导小组对大学生丧亲哀伤的干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59-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