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4, Vol. 24 ›› Issue (1): 53-60.
刘艳霞, 查媛
LIU Yanxia, ZHA Yuan
摘要: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务领域之一,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正积极推动社会工作进入学校场域,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力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文章通过观察云南省L学校的专业实践,基于社会工作系统视角,分析学校社会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以及行动系统的实践困境,进而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突破策略。研究发现,受到社会工作人才稀缺、社会工作认知度低、社会工作发展环境条件有限、社会工作与学校内部理念差异大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社会工作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开展面临较大挑战。基于此,可以采取为上述四个基本社会工作系统增能的方式,从重视当地人才队伍的培育、提高社会工作认知度、改善社会工作发展环境、输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等方面入手突破困境,推动学校社会工作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落地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1] 许娓, 王思斌, 罗观翠, 等. 发展学校社会工作, 服务价值、体制模式优劣在哪里?(上)[J]. 中国社会工作, 2021(7): 17-19 [2] 谢建社, 李志标. 新时代青年社会工作人才机制创新研究[J]. 青年探索, 2018(4): 5-14 [3] 渠敬东. 迈向社会全体的个案研究[J]. 社会, 2019(1): 1-36 [4] PAYNE M. 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 冯亚丽, 叶鹏飞,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5] 何雪松. 社会工作理论[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92-93. [6] 赵芳.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的路径探索[J]. 中国社会工作, 2023(7): 24-26 [7] 王思斌. 积极促进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J]. 中国社会工作, 2018(28): 61 [8] 朱盼玲.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发展困境与改善空间[J]. 当代青年研究, 2018(5): 113-117 [9] 赵芳. 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 江苏高教, 2004(6): 71-72 [10] 刘斌志, 林佳. 21世纪中国特色学校社会工作研究: 本土反思与趋势展望[J].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0(3): 15-24 [11] 王亚煦, 谭磊.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实践育人的路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5): 79-84 [12] 许莉娅. 专业社会工作在学校现有学生工作体制内的嵌入[J]. 学海, 2012(1): 94-102 [13] 王思斌.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 浙江学刊, 2001(2): 55-60 [14] 张燕婷. 中国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知识体系的建构[J]. 学海, 2021(4): 92-98 [15] 程毅. 嵌入、建构、增能: 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功能拓展[J]. 中国青年研究, 2010(2): 101-104 [16] 李晓凤, 林佳鹏, 张姣. 嵌入、建构、自主: 学校社会工作本土路径探究——基于深圳的十年发展历程[J]. 社会工作, 2019(2): 18-29, 108-109 [17] 徐立娟, 刘振, 田雄. 赋权增能与系统建构: 社会工作介入教育扶贫的经验反思——以H大学云南省S村暑期教育项目为例[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 62-72 [18] 王思斌. 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本土实践之意涵[J]. 中国社会工作, 2017(13): 23-24 [19] 詹玉平, 苏新帆, 张丹, 等. 图书馆为平台的农村小学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以贵州省黎平县H小学实践为例[J]. 社会工作, 2022(2): 64-77, 109-110 [20] 李保强, 江迟. 教育治理视域中的学校社会工作管理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34): 21-25 |
[1] | 蒙艺, 胡杨, 马欢欢. 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系统性评价[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34-45. |
[2] | 徐皓洋, 张永红. 一线社会工作者自我同情对共情疲劳的影响:职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4): 44-52. |
[3] | 黄丹, 罗英廷, 林文亿. 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量表的开发与检验[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3): 15-22. |
[4] | 唐咏, 倪小琪. 民政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社会支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角色清晰的中介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1): 53-61. |
[5] | 冯博雅. 绿色社会工作视角下社会工作者环境意识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5): 36-46. |
[6] |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
[7] | 程诗婷, 张伟, 谢士钰. 一线社会工作者缘何留任:家人支持的中介效用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52-60. |
[8] | 高艺多. 复杂的内心世界:社会工作者的情感劳动过程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1): 41-49. |
[9] | 于铁山. 钟摆式发展:社区专职社会工作者人数及其影响因素——基于CLDS2014与CLDS2016数据的实证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4): 63-70,79. |
[10] | 周永康, 陈爽. 中国文化背景下本土社会工作者同事关系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1): 54-63. |
[11] | 谢寒, 李斌. 校园欺凌与自我效能感提升: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的“新”面向[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6): 32-38. |
[12] | 王亚煦, 谭磊.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实践育人的路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5): 79-84. |
[13] | 陈琳, 邢洁, 毛绪朋. 医养结合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困境及其成因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6): 56-63,71. |
[14] | 孙中伟, 周海燕.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4): 29-36. |
[15] | 郭浩, 张芷茵. 社会工作者形象及其形塑因素研究——基于广州和深圳两市居民调查数据[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6): 45-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