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4, Vol. 24 ›› Issue (5): 12-21.

• 社会工作 • 上一篇    

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哲理基础、解释框架与研究启示

张鹏飞1,2, 吴佳峻3, 王娟4,5   

  1. 1. 三亚学院社会学院,海南 三亚,572000;
    2.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3.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天津,300350;
    4.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
    5. 湖北工程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湖北 孝感,432000
  • 收稿日期:2023-11-18 发布日期:2024-09-09
  • 通讯作者: 吴佳峻(1995—),男,汉族,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基层社会治理与社区社会工作,第三方评估等;Email:nirvana_18@126.com。 E-mail:nirvana_18@126.com
  • 作者简介:张鹏飞(1998—),男,汉族,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层治理中社会工作站的嵌合机制及优化路径研究”(23CSH07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主体自觉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23BSH013);三亚学院产教融合类教学管理项目“技能形成视域下的实践教学管理研究”(SYJGY202338);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2022413)。

The Philosophical Basis,Explanatory Framework and Research Enlightenment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ZHANG Pengfei1,2, WU Jiajun3, WANG Juan4,5   

  1. 1. School of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Sanya, Sanya, Hainan, 572000, China;
    2. School of Soci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
    3. School of Sociolog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4. School of Sociology,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China;
    5.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ogan, Hubei, 432000, China
  • Received:2023-11-18 Published:2024-09-09

摘要: 基于社会工作本土化和专业化的需要,嵌入性和自主性构成了社会工作发展的两个基本策略。自主性的提出是为了弥合嵌入性策略下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张力,并进一步衍生出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研究进路。通过对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后现代社会学理论基础以及我国四种主要解释框架进行梳理后发现,解释框架之间具有两个相同点:其一,强调实务经验在知识生产中的积极意义;其二,认同实务者在学术分工中的研究地位。但社会工作实践研究尚未形成基础性的研究共识,且研究仍停留在认识论的阐释层面,由此导致了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核心议题和研究边界存在模糊性。因此,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未来方向应在确立学术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上,建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基本范畴。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实践研究, 专业自主性, 后现代社会学

Abstract: With the need for loc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embeddedness and autonomy have become the two fundamental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China. Autonomy is proposed to reconcile the tension between structure and action under the embeddedness strategy, and it further give rise to practice research in social work. Drawing upon the postmodern theories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and the four main explanatory frameworks in China, the paper finds identifies two primary similarities among the explanatory frameworks: First, they all emphasize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knowledge production; Second, they all recogniz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ractitioners in the academic division of labor.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has not yet formed a basic research consensus, and the research still stays at the epistemological interpretation level, leading to the core issues and research boundaries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research are ambiguous. Therefor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should establish the basic research catego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ciousness in academic community.

Key words: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professional autonomy, postmodern sociology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郭伟和. 转型社会工作再探讨——超越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策略之争的新思路[J]. 社会工作, 2022(3): 19-27, 102-103
[2] 渠敬东, 周飞舟, 应星.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09(6): 104-127, 207
[3] 杨宝, 肖鹿俊. 技术治理与制度匹配: 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双向趋同”现象研究[J]. 学习与实践, 2021(10): 108-118
[4] LEUNG T T F, YIP N M, HUANG R, et al. Governmentality and the politicisation of social work in China[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2012, 42(6): 1-21
[5] 王思斌.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 浙江学刊, 2001(2): 55-60
[6] 王思斌. 中国社会的求—助关系——制度与文化的视角[J]. 社会学研究, 2001(4): 1-10
[7] 王思斌. 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2): 206-222
[8] 杨威威. 迈向知识实践: 社会工作专业“学科自主性”的生成逻辑[J]. 社会建设, 2021(4): 49-62
[9] 徐盈艳, 黎熙元. 浮动控制与分层嵌入——服务外包下的政社关系调整机制分析[J]. 社会学研究, 2018(2): 115-139, 244-245
[10] 赵环, 尹阿雳. 增量嵌入: 专业社会工作之于社区服务的一种解读——以深圳市Y社区服务中心为例[M]//王思斌.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115-136.
[11] 陈伟杰. 层级嵌入与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以A市妇联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试点为例[J]. 妇女研究论丛, 2016(5): 5-16
[12] 葛道顺. 社会工作转向: 结构需求与国家策略[J]. 社会发展研究, 2015(4): 1-23, 238
[13] 朱健刚, 陈安娜. 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J]. 社会学研究, 2013(1): 43-64, 242
[14] 郑广怀, 张政. 社会工作机构何以向劳务公司转变——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视角[J]. 广东社会科学, 2021(4): 194-210
[15] 郭伟和. 嵌入和自主——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民政, 2016(23): 21-22
[16] 李迎生. 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初探[J]. 人文杂志, 2019(9): 35-42
[17] 赵万里, 赵超. 自主性与中国社会学的学科想象[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5): 1-8
[18] 刘振, 徐选国. 从专业性、社会性迈向学科自主性——新时代我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转向[J]. 学习与实践, 2020(1): 100-107
[19] 陈成文, 何蛟龙, 周静雅. 社会工作的理论范式、研究视角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J]. 社会工作, 2015(5): 3-10, 125
[20] 文军, 何威. 从“反理论”到理论自觉: 重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 社会科学, 2014(7): 65-78
[21] 何雪松. 重构社会工作的知识框架: 本土思想资源的可能贡献[J]. 社会科学, 2009(7): 76-78, 189
[22] 古学斌. 为何做社会工作实践研究?[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5(4): 92-97
[23] 郭伟和.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研究理路——整合结构主义和实用主义、实证知识和实践智慧的本土创新[J]. 社会工作, 2019(4): 13-19, 109
[24] 林聚任, 葛忠明. 社会理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7
[25] 刘少杰. 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 2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26] 郭伟和. 后专业化时代的社会工作及其借鉴意义[J]. 社会学研究, 2014(5): 217-240, 244
[27] 何国良. 久违的实践研究: 创造社会工作学的路向[J].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17(2): 1-43, 228
[28] HOWE D. Mordernity, postmodernity and social work[J]. British journal of soical work, 1994, 24(5): 513-532
[29] 何芸, 卫小将.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工作研究——基于三种另类研究方法的叙述分析[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4): 28-35
[30] 熊跃根.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工作干预: 理论和实务的再思考[J]. 社会科学研究, 2016(5): 25-35
[31] 高艺多, 文军. 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社会工作理论取向的比较与反思[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7): 62-64
[32] 刘少杰. 现代社会学理论承诺与理论原则的矛盾[J]. 社会学研究, 2002(2): 64-71
[33] 杨述超. 常人方法学的基本主张及其内在逻辑[J]. 天府新论, 2020(5): 153-160
[34] 孙明哲. 生活世界: 社会建构的坚实基础[J]. 学习与实践, 2014(6): 92-98
[35] 侯钧生.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7.
[36] 让-费朗索瓦·利奥塔. 后现代状况: 关于知识的报告[M]. 车槿山, 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112 - 128.
[37] 许莉娅. 个案工作[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85 - 286.
[38] 侯利文. 社会工作知识论基础的再认识——兼论社会工作的实践转向[J]. 学习与实践, 2019(5): 68-77
[39] 季俊含. 社会工作实践智慧的核心要素——基于跨学科概念演进的考察[J]. 社会工作, 2022(4): 70-79, 106-108
[40] 约翰·杜威.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 赵祥麟, 任钟印, 吴志宏,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14.
[41] 郭伟和. 在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对西方社会工作两种实践模式及其认识论基础的评析[J]. 社会学研究, 2022(3): 206-225, 230
[42] 唐纳德·A.舍恩. 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M]. 夏林清,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42 - 50.
[43] 米歇尔·福柯. 知识考古学[M]. 董树宝,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230 - 231.
[44] 米歇尔·福柯. 安全、领土和人口: 法兰西学院演讲系列, 1977—1978[M]. 钱翰, 陈晓径,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340-342.
[45] 何国良. 实践研究的两种可能: 治愈与关顾的选择[M]//王思斌.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2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1-60.
[46] THYER B. Social work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 the approach of logical positivi-sm[J]. Social work and social service review, 1993, 4(1): 5-26
[47] MORRIS. Reinterpreting abraham flexner’s speech, “is social work a profession?”: its m-eaning and influence on the field’s earl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 Social service review, 2008, 82(1): 29-60
[48] THYER B. What is the role of theory in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J].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2001, 37(1): 9-25
[49] FISCHER J. Effective casework practice: an eclectic approach [M]. New York: McGraw-Hill, 1978: 393.
[50] CORCORAN J.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evidence-based family intervention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9.
[51] ROBERTS K, YEAGER A.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res-earch and outcome measures in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4, 162(4): 831-832
[52] GAMBRILL 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n alternative to authority-based practice[J]. Family in society, 1999, 80(4): 341-350
[53] 侯利文, 徐永祥. 被忽略的实践智慧: 迈向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新方法论[J]. 社会科学, 2018(6): 82-93
[54] 施旦旦, 侯利文. 成己—知人—成务: 整全取向的社会工作实践智慧[M]//王思斌.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31-49, 258-259.
[55] 卫小将. 排异与契合: 社会工作的本土局限性分析[J]. 学习与实践, 2014(8): 87-94
[56] 安秋玲. 社会工作者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与存在内容[J]. 河北学刊, 2021(4): 36-42
[57] 安秋玲. 社会工作知识本土建构: 基于实践场域的进路与策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6): 111-117, 167
[58] 安秋玲. 我国实践场域中社会工作知识样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6): 135-142, 180
[59] 侯利文. 教育先行抑或实践引领: 再思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1): 13-20
[1] 唐咏, 严莹. 民政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角色、职业认同与工作情绪——基于CSWLS 2019数据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5): 1-11.
[2] 吴晶. 社会工作融入社会企业运营的现状与发展探析——以成都市的实践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4): 9-19.
[3] 孙旺辉, 罗明军. “阅读+游戏”疗法减缓患儿医疗恐惧的干预研究——以白血病患儿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4): 41-51.
[4] 程瑜, 崔昌杰. 全人照护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参与构建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的专业优势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3): 1-11.
[5] 高海虹, 林益立. 情绪劳动视域下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研究——基于CSWLS数据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3): 29-39.
[6] 马东东, 孙亚娟. 边疆民族地区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承认历程探究——基于保山市S机构的个案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3): 40-49.
[7] 许嘉祥, 童敏. 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整合服务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3): 50-60.
[8] 何雪松, 匡梦叶, 吴漪岚. 2023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2): 1-18.
[9] 赵芳, 孔春燕, 何龙韬. 医务社会工作跨专业合作中的角色共识与角色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2): 32-42.
[10] 黄国英, 叶福怡, 吴嘉恒. 工作自主性和医疗体系的工作支持度:医务社会工作者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2): 52-59.
[11] 常进锋, 钟丽阴. 共同富裕视角下社会工作助力第三次分配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2): 60-68.
[12] 王鹿萍, 孙奎立. 我国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36-44.
[13] 刘艳霞, 查媛. 西部欠发达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践困境与突破策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53-60.
[14] 何志晶, 王志中, 常碧如.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职业选择机制探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61-69.
[15] 彭小兵, 王若含. “失声”与价值回归:乡村治理困境及社会工作介入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6): 5-1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