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表现为现代化和全球化两个维度。国家认同是国民对所属国家基于情感、信念而产生的感性皈依和基于认知、判断而产生的理性赞同,并由此获得相应的群体意识的过程及结果。国家认同是由领土认同、国民认同和主权合法性认同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变革、社会流动和文化差异引发国家认同危机。社会转型中的国家认同危机表现为现代化引发国家主权合法性危机、全球化彰显区域间文化差异和价值冲突、流动性凸现民众的群体身份困惑。
中图分类号:
[1] | 廖盖隆, 等. 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下卷[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3:1601. |
[2]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20. |
[3] | 王笛. 跨出封闭的世界[M]. 北京:中华书局, 2001:8. |
[4] |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102. |
[5] | 塞谬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周琪, 等, 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58. |
[6] | 汪信砚. 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观冲突[J]. 哲学研究, 2002(11):22-26. |
[7]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193. |
[8] | 金素端. 国家认同研究——基于全球化异质趋同的历史向度[D]. 广州:中山大学, 2014:41-43. |
[9] | 史丹利·阿若诺威兹, 彼得·布拉提斯. 逝去的范式:反思国家理论[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8:序7. |
[10] | 姚勤华. 冲破威斯特伐利亚围墙?[J]. 社会科学, 2008(10):15-16. |
[11] | 帕沙·查特吉. 我们的现代性[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70. |
[12] | 孔飞力.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中文版序言2. |
[13] | 刘艳, 王学力. 人口流动迁移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30-35. |
[1] | 蒂特马斯, 马小婷, 刘继同. 社会政策和经济进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6): 70-77. |
[2] | 郭伟和. 国家治理与社区治理的关系及其协同演进的现代化进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4): 5-15. |
[3] | 房亚明, 周文艺. 服务以增能:社会工作嵌入“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6): 22-31. |
[4] | 萧易忻. 论经济全球化下的乡村振兴:再思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1): 21-28. |
[5] | 焦若水, 马治龙. 民心相通:“一带一路”与社会工作的新使命[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5): 20-28. |
[6] | 陈位志. 新时期执政党治理话语体系的构建、特征与意义[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5): 85-90. |
[7] | 米银俊1,罗嘉文2*,黄艳苹2. 中国台湾社区照顾的变迁对中国大陆养老模式的启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4): 71-75. |
[8] | 张学理1, 房亚明2. 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的机制创新[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3): 78-83. |
[9] | 罗敏. 协商民主:我国新型城镇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2): 61-69. |
[10] | 王世斌. 社会转型中华南农村婚姻与家庭幸福度实证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6): 54-60. |
[11] | 赵芳. 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实质及其发展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 13(3): 53-57. |
[12] | 张姝,徐向文. 转型时期西北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甘肃三个典型社区案例的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 13(2): 45-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