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一种文学性探索,诗词疗法不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更结合了西方诗歌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体现了社会工作服务的中国风格。在对传统诗词意境阐释的基础上,诗词疗法依据不同维度发展出了多元性介入模式,并通过关系建立、诗词甄选、意境带入、循环赏析、人格代入、感悟升华和反思行动七个阶段来协助服务对象实现心理复原和行为促进的目标。基于历史经验与研究反思,社会工作者在实施诗词疗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诗词素养,积累实务经验,增进专业反思,凝练服务规范,促进诗词疗法的科学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1] 大卫·爱德华斯. 艺术疗法[M]. 黄赟琳, 孙传捷, 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45-49. [2] 论语. 阳货[J].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7:8. [3] 龚廷贤. 寿世保元:白话全译现代珍藏版[M]. 倪泰一, 李彤, 等, 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5. [4] 李渔. 闲情偶寄[M]. 北京:中华书局, 2011. [5] MORRISON M R, A defense of poetry therapy[A]//LEEDY J J. Poetry the healer. Philadelphia:Lippincott, 1973:77-90. [6] MAZZA N. Poetry therapy:interface of the arts and psychology[M]//Poetry therapy:interface of the arts and psychology. Boca raton:CRC Press, 1999. [7] DONOHUE L. The healing poem[J]. Feminist review, 1995, 49(1):85. [8] 尼古拉斯·玛扎. 诗歌疗法:理论与实践[M]. 沈亚丹, 帅慧芳, 译.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 [9] 王波. 阅读疗法[M].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7:24. [10] 王波, 傅新. 阅读疗法原理[J]. 图书馆, 2003(3):1-12. [11] 湛佑祥, 陈界. 《阅读疗法理论与实践》一书的策化与创意[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1, 20(9):78-80. [12] GINZBERG E. Toward a theory of occupational choices:a restatement[J].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1972(20):169-176. [13] MAZZA, N. Poetry therapy with abused children[J].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1987(14):85-92. [14] MAZZA N. The use of poetry in treating the troubled adolescent[J]. Adolescence, 1981(62):403-408. [15] DEATS S M, LENKER L T. The aching hearth:family vionlence in life and literature[M]. New York:Plenum press, 1991:56-59. [16] GETZEL G S. Poetry writing groups and the elderly[J]. Social work with groups, 1983(1):65-76. [17] SILVERMARIE S. Poetry therapy with frail elderly in a nursing home[J]. Journal of poetry therapy, 1988(2):72-83. [18] MAZZA N. The place of poetry in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education[J]. Journal of aging & identity, 1998(1):25-34. [19] MAZZA N. Poetry therapy:theory and practice[M]. New York:Brunner-routledge, 2003:125. [20] 王学云. 我国20年来阅读疗法研究综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2(3):60-65. [21] 王国祥. 诗词疗法探析[J]. 医学与社会, 2002(4):31-33. [22] 季秀珍. 阅读疗法在儿童抑郁症治疗中的适合性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6. [23] 高文凤, 宫梅玲, 王连云, 等. 50名大学生阅读治疗前后SCL-90评定初步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6):418-420. [24] 朱美云. 朱氏诗文疗法[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3-15. [25] 王思斌.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 浙江学刊, 2001(2):55-60. [26] COLES E. Psychoanalysis and the poem:on reading in sándor ferenczi and D W winnicott[J]. New formations, 2014(83):64-78(15). [27] 伍蠡甫, 胡经之.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186. [28] 阿德勒.心理与生活[M].叶颂姿,刘乐群,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29] 周寅. 诗歌鉴赏的"格式塔"方法论及其原理——古代诗歌鉴赏的"格式塔"诠释[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4):136-140. [30] ZINKER, J. Creative process in gestalt therapy[M]. New York:Random house, 1977:6. [31] MORENO, J. Psychodrama[M]. New York:beacon house, 1969:259-260. [32] 王波. 阅读疗法的类型[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4(6):47-53. [33] 何丽梅. 古诗词赏析方法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8):235. [34] 刘梦. 小组工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15. [35] 洪佩, 王杰. 学校社会工作的入场困境与实践策略——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6):13-18. [36] 赵晓芳. 视觉文化冲击与浸润下的文学图景[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7] 马凤芝.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5:12-13. [38] 赵丹僖. 阅读疗法副作用探析[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1(1):76-79. [39] 张国庆. 论《二十四诗品》的理论体系[J]. 文学评论, 2007(4):42-48. [40] RAUSCHER, FRANCES D. Can music make us more intelligent?[EB/OL].[2017-09-19]. American music conference website:http://www.amcmusic.com/. [41] 任冬梅. 论现场节目主持人的"带入"意识和技巧[J]. 当代电视, 2011(2):56-57+55. [42] 姚慧华. 谈初中古诗词创作背景对诗词学习的重要性[J]. 新课程, 2017(6):116. [43] 吕辉. 诗歌疗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 东南大学, 2012. [44] 余思波. 中国大百科全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453. [45] 马元龙. 论升华:从弗洛伊德到拉康[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6):80-87. [46] 刘斌志. 域外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经验及其启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6):29-34,92. [47] 张威. 社会工作科学化: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的思想与启示[J]. 社会工作, 2017(3):29-47. [48] 卫小将. 压制、矫正与赋权:社会工作与农民工治理术的理路[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110-118. [49] 湛佑祥, 陈界, 刘传和, 等. 阅读疗法理论与实践[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1:10. |
[1] | 童敏, 吴宝红. 从英雄主义到平民关怀:社会工作伦理的反思与重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5-12. |
[2] | 赵芳, 孔春燕. 基于“关系”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13-19. |
[3] | 何龙韬, 吴汉. 应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反思能力教学和培养模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20-30. |
[4] | 秦海波, 李玉昆, 赵燕燕, 程海源. 提升薪资能否留住社会工作者?——工作自主权的调节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31-40. |
[5] | 金舒衡, 戴海静. 社区不文明行为与流动母亲的安全感——兼论社会工作的空间介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1-47. |
[6] | 雷杰, 易雪娇, 张忠民. 行政化导向的新管理主义:乡镇 (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湖南省“禾计划”A市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62-74. |
[7] |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
[8] | 文军, 敖淑凤. 从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务本土实践路径探索——以无锡市X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5-12. |
[9] | 韩央迪, 黄翠萍, 张雪峰, 王琛迪, 李相蒲. “橙希”互助:循证导向下的癌患家属照顾者生活希望计划——以上海市H医院肿瘤内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13-22. |
[10] | 赵迪, 张志鹏, 张伟. 因为专业所以认同——南京市社会工作者主观地位认同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23-34. |
[11] | 陈蓓蓓. 分类视阈下社会工作机构公共危机应对研究——基于湖北省H市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35-44. |
[12] | 时怡雯, 周静. 整合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究——基于云南省Y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需求评估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45-54. |
[13] | 杨红, 陈涛. 社会工作机构支撑的村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北京市Z村治理模式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80-91. |
[14] | 何雪松, 王天齐. 2021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5-15. |
[15] | 何健, 蓝财广. 互助助人VS助人自助: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念的新阐释[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16-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