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1, Vol. 21 ›› Issue (4): 71-79.
吴立忠, 王玉香
WU Lizhong, WANG Yuxiang
摘要: 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需遵循其内在的逻辑,表现出相应特征。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培养目标行业导向性不强、课程体系定位忽视专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备、师资队伍实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表现出与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逻辑不相符的现实状态。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逻辑是以社会工作行业要求以及职业胜任力为原点来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据此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与评估,形成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闭环培养系统。基于此逻辑,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活动呈现:培养宗旨的双重服务性、培养主体的多元共生性、培养场域的惯习养成性、培养方式的真操实练性、培养过程的自我反思性等特征。只有把握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逻辑和特征,才能真正培养符合社会治理创新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
中图分类号:
[1] 陈文华, 钟耀林, 郑广怀. 社会工作教育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基于一个整合的概念框架[J]. 社会工作, 2020(4): 61-76, 111 [2] 闵兢, 梁祖彬, 陈丽云, 等.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历史轨迹与范式转向[J]. 社会建设, 2019(5): 32-39 [3] 郑广怀. 联结“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专题讨论[J]. 社会工作, 2020(3): 61-62 [4] 栗志强. 错位: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机构需求”与“高校培养”——基于郑州市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6): 66-70, 95 [5] 钱国英, 杨亚萍, 崔彦群. 强化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与实践——以浙江万里学院专业综合改造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 2015(3): 29-31 [6] 李迎生, 韩文瑞, 黄建忠.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J]. 社会科学, 2011(5): 82-90 [7] 何雪松, 刘仕清. 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挑战与应对[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 110-116 [8] 王梦怡, 范慧, 彭华民. 体系建构与专业反思: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16年会综述[J]. 社会工作, 2017(2): 99-107, 112 [9] 朱健刚. 服务学习: 社会工作教育的通识化[J]. 学海, 2020(1): 113-118 [10] 刘艳霞, 张瑞凯.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成效的组织因素分析——基于6所高校的抽样调查[J]. 浙江学刊, 2019(3): 111-122 [11] 向荣. 创新、共融、整合: 突破当下社会工作教育困境的路径探索[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 79-89 [12] 王思斌, 阮曾媛琪, 史柏年.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128. [13] 陈社英. 中国社会工作的使命: 国际与历史的视野[J]. 社会与公益, 2018(8): 58-63 [14] 王思斌. 走向我国社会工作的高质量进阶式发展[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5): 5-11 [15] 卫小将. 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路径研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6): 81-85 [16] 王思斌. 做好服务就是参与社会治理[N]. 人民日报, 2015-02-27(7). [17] 张男星, 张炼, 王新凤, 等. 理解OBE: 起源、核心与实践边界——兼议专业教育的范式转变[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3): 109-115 [18] 鹿林.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逻辑[J]. 中国高等教育, 2015(15/16): 36-38 [19] 皮埃尔·布迪厄, 华康德. 实践与反思: 反思社会学导引[M]. 李猛, 李康, 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133-172. [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 [2020-11-06].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11/03/c_1126693293.htm. [21] 左芙蓉, 刘继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进程研究述评[J]. 南京社会科学, 2012(3): 73-79, 123 |
[1] | 童敏, 吴宝红. 从英雄主义到平民关怀:社会工作伦理的反思与重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5-12. |
[2] | 赵芳, 孔春燕. 基于“关系”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13-19. |
[3] | 何龙韬, 吴汉. 应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反思能力教学和培养模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20-30. |
[4] | 秦海波, 李玉昆, 赵燕燕, 程海源. 提升薪资能否留住社会工作者?——工作自主权的调节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31-40. |
[5] | 金舒衡, 戴海静. 社区不文明行为与流动母亲的安全感——兼论社会工作的空间介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1-47. |
[6] | 雷杰, 易雪娇, 张忠民. 行政化导向的新管理主义:乡镇 (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湖南省“禾计划”A市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62-74. |
[7] |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
[8] | 文军, 敖淑凤. 从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务本土实践路径探索——以无锡市X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5-12. |
[9] | 韩央迪, 黄翠萍, 张雪峰, 王琛迪, 李相蒲. “橙希”互助:循证导向下的癌患家属照顾者生活希望计划——以上海市H医院肿瘤内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13-22. |
[10] | 赵迪, 张志鹏, 张伟. 因为专业所以认同——南京市社会工作者主观地位认同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23-34. |
[11] | 陈蓓蓓. 分类视阈下社会工作机构公共危机应对研究——基于湖北省H市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35-44. |
[12] | 时怡雯, 周静. 整合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究——基于云南省Y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需求评估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45-54. |
[13] | 杨红, 陈涛. 社会工作机构支撑的村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北京市Z村治理模式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80-91. |
[14] | 何雪松, 王天齐. 2021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5-15. |
[15] | 何健, 蓝财广. 互助助人VS助人自助: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念的新阐释[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16-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