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2, Vol. 22 ›› Issue (3): 35-44.

• 社会工作 • 上一篇    下一篇

分类视阈下社会工作机构公共危机应对研究——基于湖北省H市的调查

陈蓓蓓   

  1. 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 收稿日期:2021-07-16 出版日期:2022-05-15 发布日期:2022-06-06
  • 作者简介:陈蓓蓓 (1976—  ),女,汉族,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项目社会评估,社会问题。
  • 基金资助:
    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农村残疾人家庭状况、返贫风险及阻断机制研究” (21Y214)。

Crisis Response of Social Work Institutions under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of H City, Hubei Province

CHEN Beibei   

  1. School of Political and Law,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Huanggang,Hubei, 438000,China
  • Received:2021-07-16 Online:2022-05-15 Published:2022-06-06

摘要: 对湖北省H市的调查显示,H市社会工作机构可以分为专业型和社区型两类。专业型社会工作机构由于需求感知偏弱、案主定位模糊、社会认可不高,因而缺乏主动捕捉受困者的能力以及危机中的组织和动员能力。社区型社会工作机构则表现为社会认可范围有限,工作内容与社区工作趋同化,没有能力满足居民高层次和差异化的需求。专业型社会工作机构可通过打造“熟人共同体”来破解需求感知滞后、社会认可度低的状况。社区型社会工作机构应提升专业性和规划性。政府主管部门在推动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危机事件数据库、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还应推动社会工作机构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 社会工作机构, 机构分类, 治理能力, 危机应对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H City in Hubei Province, social work institu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professional ones and community-based ones. For the former, they are plagued by weak demand perception, vague location of clients and low social recognition, leading to a lack of ability to discover trapped people as well as organization and mobilization capacity in crisis. For the latter ones, there are limitations in social recognition, convergence between their tasks and community party-mass services, and no ability to meet residents’ high level and differentiated needs. Professional ones can address lagging demand perception and low social recognition by building an acquaintance community while community-oriented ones should enhance professionalism and planning. Besides,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facilitate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social work institutions when boos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risis database to learn from experience and lessons.

Key words: social work institution, classification of social work institutions, governance competence, public crisis response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民政领域社会工作发展全景扫描[J]. 中国社会工作, 2019(3): 8-14.
[2] 关信平. 加强制度建设,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抗疫治理中的专业优势[J]. 社会工作, 2020(1): 8-11
[3] 方琦, 范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工作的实践机制: 结构性组织与阶段性服务[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 33-43
[4] 徐选国. 专业自觉与体系之外: 社会工作介入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防控的双重逻辑及其反思[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 10-20
[5] 彭善民. 上海社会工作机构的生成轨迹与发展困境[J]. 社会科学, 2010(2): 54-61
[6] 方英. 有边界的合作: 项目制下社会工作机构与街道办、居委会的新型关系[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4): 58-68
[7] 朱静君. 珠三角地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社工机构的发展[J]. 社会工作(上半月), 2010(1): 11-14
[8] 段慧霞, 国云丹. 居委社工站与社工机构的定位与区别——以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的实践为例[J]. 中国社会工作, 2009(33): 23-25
[9] 朱健刚, 陈安娜. 社工机构的 NGO 化: 专业化的另一种思路[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 28-37
[10] 许小玲, 彭华民. 资源与权力: 多元互动中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模式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15(5): 177-184
[11] 张帅. 资源依赖视角下公办与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比较研究——以北京市R、Y机构为案例[J]. 社会工作, 2017(3): 74-87
[12] 2019年黄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 (2021-11-04). http://www.hg.gov.cn/art/2020/11/4/art_24623_1343073.html.
[13] 郭景萍. 社会工作机构的运作与管理[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38.
[14] 李锐嘉. 武汉滞留者的无奈和挣扎: 从被遗忘到被看见[EB/OL] [2021-03-26]. https://mp.weixin.qq.com/s/eNs6YrCyEN7sCoYxnzTZ0Q.
[15] 湖北顺丰汪勇获评2020年“诚信之星”[EB/OL]. (2021-02-01). http://hbwh.spb.gov.cn/dtxx_6592/202102/t20210201_3770742.html.
[16] 王学梦. “漏斗式”治理: 社会工作政策生产何以“变形”?[J]. 河南社会科学, 2020(11): 66-76
[17] 肖小霞, 张兴杰. 社工机构的生成路径与运作困境分析[J]. 江海学刊, 2012(5): 117-123
[18] 王思斌. 中国社会的求—助关系——制度与文化的视角[J]. 社会学研究, 2001(4): 1-10
[19] 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动员城乡社区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EB/OL]. [2020-01-03] https:// http://www.mca.gov.cn/article/xw/tzgg/202001/20200100023792.shtml.
[20] 王杰, 徐选国. 我国社会工作的合法性困境及其路径重构[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 41-49
[21] 朱健刚, 陈安娜. 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J]. 社会学研究, 2013(1): 43-64, 242
[22] 王美杰. 社区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的互动研究[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7(6): 35-39, 48
[23] 陈蓓丽. 上海社工机构发展之制度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 27-31
[24] 李迎生. 发挥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专业优势[N]. 光明日报, 2020-03-06-11.
[25] 王思斌. 促进社会工作与党群工作的协同发展[J]. 中国社会工作, 2018(25): 61-61
[26] 徐选国, 徐永祥.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三社联动: 内涵、机制及其实践逻辑——基于深圳市H社区的探索[J]. 社会科学, 2016(7): 87-96
[27] 何雪松, 李佳薇. 数据化时代社区信息治理体系的重构——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的反思[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 14-20
[1]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2] 杨红, 陈涛. 社会工作机构支撑的村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北京市Z村治理模式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80-91.
[3] 方英, 胡泳琳. 开放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机构与企业的合作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1): 5-14.
[4] 杨慧, 厉丽. 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企业化发展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5): 14-24.
[5] 房亚明, 周文艺, 黄建栩. 社会工作机构嵌入农村社区营造的机制建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4): 80-88,98.
[6] 徐道稳, 唐达婷. 责信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机构绩效评估研究——以S市社会工作机构绩效评估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4): 28-36.
[7] 方英. 有边界合作:项目制下社会工作机构与街道办、居委会的新型关系[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4): 58-68.
[8] 杨超, 杨晋娟. 嵌入中的信任建构:基层村居治理中社会工作机构的生存逻辑——基于上海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3): 32-39,70.
[9] 罗敏. 协商民主:我国新型城镇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2): 61-69.
[10] 孟亚男. 现代组织体系建设中的社会组织发育
——以BD市SH机构为例
[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2): 53-63.
[11] 廖鸿冰. 高校教师创办社会工作机构的意义与发展路径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1): 10-15.
[12] 苏全有, 李伊波. 从清末辫子革命看政府的危机应对[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 13(5): 49-54.
[13] .  “协作者”的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与创新[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 13(4): 26-3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