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2, Vol. 22 ›› Issue (6): 68-76.
祝玉红1, 张玉环2
ZHU Yuhong1, ZHANG Yuhuan2
摘要: 我国成年心智障碍者数量众多,其主要照顾者面临的压力和需求问题日益凸显。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7名成年心智障碍者主要照顾者的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照顾经验。研究发现,成年心智障碍者主要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面临生理性、情感性、社交性、时间依赖性、发展受限性等照顾负担。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照顾者存在高期待与心理调节差、被照顾者早期康复水平较低、家庭经济水平差、服务可及性低。此外,受访者也体验到照顾的成就感、增强情感联结、获得人生意义启发三类积极体验。这些积极体验对于缓解照顾带来的负担问题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照顾负担与积极体验的交织和共同作用构成了心智障碍照顾者的照顾经验,并随着个体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未来应构建以政府、市场、社会为主体的社会支持体系以增强照顾者的积极体验,完善面向心智障碍者及其照顾者的相关政策和服务。
中图分类号:
[1]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库主要数据[EB/OL]. [2020-12-31]. https://www.cdpf.org.cn/zwgk/zccx/ndsj/zhsjtj/2020zh/6c948f9d97194a93a0d6e1ba23d32000.htm. [2] 国务院. 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EB/OL]. (2015-09-2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5/content_10181.htm. [3] 民政部, 财政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EB/OL]. (2021-09-15).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9/15/content_5637554.htm. [4] 涂炯, 周惠容. 移动传播时代社会支持的重构: 以抖音平台癌症青年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 2019(11): 76-84 [5] 陈秋燕. 压力概念的内涵阐释[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2): 177-183, 197, 228 [6] 刘敏. 浅析法国自闭症国家政策及教育策略[J]. 比较教育研究, 2015(9): 107-122 [7] 梅笑, 涂炯. 效率与温情: 大病照护中的情感劳动何以可能[J]. 妇女研究论丛, 2021(3): 53-67 [8] GLENN E N. Forced to care: coercion and caregiving in America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168-178. [9] 肖索未, 简逸伦. 照料劳动与社会不平等: 女性主义研究及其启示[J]. 妇女研究论丛, 2020(5): 12-27 [10] FOLBRE N, WEISSKOPF T E. Did father know best? Families, markets, and the supply of caring labor[M]// A BEN-NER, L G PUTTERMAN. Economics, values, and organiz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171-205. [11] 祝玉红, 张红. 智力障碍儿童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 社会保障研究, 2018(4): 69-78 [12] ENGLAND P. Emerging theories of care work[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005, 31: 381-399 [13] 克里斯蒂·沃森. 护士的故事: 善良的语言[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0: 20-23. [14] FOLKMAN 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tates and coping with severe stress[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982, 45(8): 1207-1221 [15] 张可心, 赵阳, 邓伟, 等. 自闭症儿童家长负性情绪的成因及干预方法综述[J]. 统计与管理, 2014(9): 108-109 [16] 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 中国自闭症人士服务现状调査——华南地区[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3: 56-80. [17] MACKENZIE A, GREENWOOD N. Positive experiences of caregiving in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J].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2012, 34(17): 1413-1422 [18] LAWTON M P, MOSS M, KLEBAN M H, et al. A two-factor model of caregiving appraisal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 Journal of gerontology, 1991, 46(4): 181-189 [19] 王军霞. 智力障碍儿童对家庭的影响及对策[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4(1): 31-35 [20] KING R B, HARTKE R J, HOULE T T. Pattern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coping, and stroke caregiver outcomes[J]. Topic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2010, 17(4): 308-317 [21] MOLLOY G J, JOHNSTON M, JOHNSTON D W, et al. Spousal caregiver confidence and recovery from ambulatory activity limitations in stroke survivors[J]. Health psychology, 2008, 27(2): 286-290 [22] LAWTON M P, BRODY E M, SAPERSTEIN A R. A controlled study of respite service for caregivers of Alzheimer’s patients[J]. The gerontologist, 1989, 29(1): 8-16 [23] COHEN S, WILLS T A.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5, 98(2): 310-357 [24] 周彩峰, 武恒双, 李雅楠, 等. 孤独症患儿照顾者家庭功能对积极感受的影响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12): 1479-1484 [25] STAICOVICI S. Respite care for all family caregivers: the lifespan respite care act[J].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ealth law & policy, 2003, 20(1): 243-272 [26] WONG D F K, LEUNG G. The functions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mental health of male and female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J]. Health & social work, 2008, 33(4): 275-285 [27] 吕宝静. 老人照顾: 老人、家庭、正式服务[M]. 台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1: 12-16. [28] 费孝通. 乡土中国[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 13-18. [29] 黄晨熹, 汪静, 王语薇. 长者亲属照顾者支持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J]. 华东师范大学报, 2019(3): 152-159, 177 [30] 侯朋飞. 智障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天津市菖机构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22): 44-46 [31] 黄晶晶, 刘艳虹. 特殊儿童家庭社会支持情况调查报告[J]. 中国特殊教育, 2006(4): 3-9 [32] ABBOTT D A, MEREDITH W H. Strengths of parents with retarded children[J]. Family relations, 1986, 35(3): 371-375 [33] 李晓凤, 佘双好. 质性研究方法[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41-45. [34] 尚晓援. 中国残疾儿童家庭经验研究[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100-134. [35] 刘赛赛, 单岩, 张琳, 等. 慢性病患者家庭照顾者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 2016(23): 3633-3635 [36] 萧佳莉, 邱启润. 居家照护病患之主要照顾者正负向照顾经验及其相关因素之探讨[J]. 护理暨健康照护研究, 2011(2): 127-139 [37] 边静, 张兰凤, 刘谆谆, 等. 基于压力应对理论的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影响因素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23): 2203-2207 [38] 唐咏. 女性照顾者的压力与因应研究: 基于深圳的个案[J]. 社会工作, 2006(12): 20-23 |
[1] | 黄丹, 罗英廷. 社会资本、社会支持与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1): 32-40. |
[2] | 陈玲, 刘泽伟.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的创新实践:复元理论下的案例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6): 44-49. |
[3] | 刘艳霞, 孙小悦. 自闭症儿童及家庭社区接纳的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基于无锡市3个社区的调查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3): 24-29. |
[4] | 彭小兵, 陈玲丽. 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城市老人集聚区人群的精神贫困干预——以重庆市F区“等死街”为案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5): 83-92. |
[5] | 张培源. 社会支持视角下渐冻症患者的需求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2): 49-56. |
[6] | 胡琪. 社会组织支持失独家庭的路径与规范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5): 78-86. |
[7] | 惠霞, 董志峰, 张举国, 高克祥, 鲁晓妮. 社会组织获得社会支持的发展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6): 59-65,73. |
[8] | 陈文华. 两类失独家庭的社会支持比较研究——兼论失独自组织的影响[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5): 63-72. |
[9] | 杨柳, 邓容容. 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4): 57-65. |
[10] | 李红飞, 甘满堂. 随迁老人的社区融入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深圳市L社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1): 31-37. |
[11] | 马晓琴. 浅析农村脑瘫儿童家庭的社会支持——以宁夏G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5): 81-86. |
[12] | 胡伊阳. 已婚女性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研究——基于10位已婚女性服刑人员的个案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2): 48-55. |
[13] | 张波.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的可能立场与范式重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1): 74-80. |
[14] | 栾文敬,付双乐,王文思,赵英丽.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对贫困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4, 14(2): 18-25. |
[15] | 倪赤丹. 社会支持理论: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范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 13(3): 58-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