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17, Vol. 17 ›› Issue (3): 74-80.

• 社会政策 • 上一篇    下一篇

“十二五”时期中国残疾人研究综述与展望

梁土坤   

  1. 南开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天津, 300071
  • 收稿日期:2016-07-10 出版日期:2017-05-15 发布日期:2017-05-15
  • 作者简介:梁土坤(1983-),男,汉族,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与人口社会学。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阶段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社会政策研究”(11ASH009)

Review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es on the Disabled in China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LIANG Tukun   

  1. Disability Research Center,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 Received:2016-07-10 Online:2017-05-15 Published:2017-05-15

摘要:

从期刊论文、学术著作、科研项目、学术载体等方面对“十二五”时期我国残疾人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归纳。从研究价值观的理念转型、定量研究方法的拓展及范式演进、研究内容的领域延伸与丰富、研究视角的微观化和具体化、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等五个方面对残疾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残疾人研究未来应该重点关注残疾人小康及其进程、残疾人贫困、残疾人住房、残疾人教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理论体系等五个领域。

关键词: 残疾人, “十二五”时期, 权利模式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the relevant researches of the disabled people in China in the period of'12thFive-Year Plan' perio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journal articles, academic monographs, research projects and academic carriers. And it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tudy on disability from the five aspects,namel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valu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vement of paradigm on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extension and enrichment of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field, microcosmic development and specification of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mode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n this basis, it put forward the future research field of disabled people in China, which includes the well-off, poverty, housing,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 and theoretical system for the disability.

Key words: disabled peopl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right mode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郑功成.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2] 杨立雄. 中国残疾人事业典型案例[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3] 杨立雄, 兰花.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4]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立法后评估报告[M].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3.
[5] 宋宝安.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6] 高园园. 中国残疾儿童福利研究[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4.
[7] 丁勇. 残疾儿童权利与保障[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8] 尚珂, 梁土坤. 新形势下的中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
[9] 何欣. 中国残疾人自助组织发展的社会性影响因素[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4.
[10] 芭拉·奥尔特曼. 拓展社会科学对残疾问题的研究[M]. 郑晓瑛,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11] 沙龙·巴尼特. 残疾理论研究进展及学科发展方向[M]. 郑晓瑛,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12] 芭拉·奥尔特曼. 利用调查数据研究残疾问题: 美国残疾人访问调查研究结果[M]. 郑晓瑛,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13] 芭拉·奥尔特曼. 国际视野下的残疾测量方法: 建立具有可比性的测量方法[M]. 郑晓瑛,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14] 马克·普利斯特利. 残障: 一个生命的历程进路 [M]. 王霞绯,等,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15] 李志明, 徐悦. 树立新型残疾人观, 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和融合[J]. 社会保障研究, 2010(1): 105-108.
[16] 李敬, 高媛. 《残疾人权利公约》国家实施和监测机制初探[J]. 国际法研究, 2014(4): 35-47.
[17] 曲相霏. 《残疾人权利公约》与中国的残疾模式转换[J]. 学习与探索, 2013(11): 64-69.
[18] 曲相霏.《残疾人权利公约》与残疾人权利保障[J]. 法学, 2013(8): 105-112.
[19] 严妮. 农村残疾儿童生存权和发展权状况值得关注——基于《儿童权利公约》和《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分析[J]. 残疾人研究, 2012(2): 26-29.
[20] 刘文静. 《残疾人权利公约》视角下的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 理念变迁与制度创新[J]. 人权, 2015(2): 98-114.
[21] 梁土坤, 傅高山. "福利的客体"还是"权利的主体"?——"国际残疾人日"与"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折射出的社会残障意识[M]// 反歧视评论, 2014: 51-61.
[22] 徐宏, 郝涛, 郝祥如. 我国老年残疾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及养老服务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5): 22-29, 84.
[23] 万国威. 我国残疾人福利可及性的实证研究[J]. 人口学刊, 2014(6): 89-102.
[24] 廖娟. 中国残疾人教育收益率研究[J]. 教育学报, 2015(1): 103-114.
[25] 侯晶晶. 我国残疾儿童失学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5(1): 3-9, 15.
[26] 侯晶晶. 我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5(5): 49-57.
[27] 万国威. 解析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区域差异——基于31个省区市的定量分析[J]. 青海社会科学, 2012(1): 135-139.
[28] 廖娟. 残疾人就业政策效果评估——来自CHIP数据的经验证据[J]. 人口与经济, 2015(2): 68-77.
[29] 解韬. 我国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人口学刊, 2014(1): 54-63.
[30] 刘丽英, 国丽芸. 中国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定位及路径评析[J]. 艺术百家, 2012(S1): 15-16, 60.
[31] 刘丽英, 郭鲁川. 我国残疾人社区文化服务理念创新与对策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 2015(5): 39-45.
[32] 陈群辉. 农村残疾人文化权实现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湖北省L县的调研[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S1): 11-14.
[33] 宋宝安, 刘婧娇. 农村残疾人文化需求的调查与思考——以东北为例[J]. 兰州学刊, 2012(9): 106-110.
[34] 姚远, 陈昫. 老年残疾人身份认同问题研究[J]. 人口研究, 2011(6): 43-50.
[35] 陈彦旭. 美国文学中残疾人形象之流变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 208-212.
[36] 丁永斌, 王文文, 孟崇峥. 高校研究生对残疾人内隐态度的情景效应[J]. 中国特殊教育, 2015(6): 16-21.
[37] 王新文, 段世江. 中国残疾人政策及其发展理念[J]. 前沿, 2012(2): 108-109.
[38] 杨立雄. 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范式变迁[J]. 湖北社会科学, 2014(11): 42-47.
[39] 廖慧卿, 罗观翠. 基于残障概念模式的残疾人就业政策目标评价[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 104-113.
[40] 陈云凡. 残疾人就业政策保障机制优化探讨[J]. 残疾人研究, 2015(1): 51-54.
[41] 尚珂, 梁土坤.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与思考[J]. 残疾人研究, 2012(2): 66-70.
[42] 廖娟. 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研究[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3(3): 62-67.
[43] 丁晓霞, 梁土坤. 中国残疾人个体就业政策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16): 102-103.
[44] 周凯. 完善福利企业优惠政策 促进集中就业[J]. 中国残疾人, 2013(3): 42-43.
[45] 满向昱, 朱曦济, 李程宇. 新形势下视力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J]. 残疾人研究, 2013(2): 57-60.
[46] 鲁明辉, 杨广学, 王广海, 等.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问题及影响因素[J]. 中国特殊教育, 2014(5): 33-38.
[47] 陈冠杏, 杨希洁. 自闭症儿童会话能力探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4(11): 45-52.
[48] 王淑荣. 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 中国特殊教育, 2015(7): 34-38.
[49] 翁盛, 魏寿洪. 录像示范法在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5(9): 25-32, 57.
[50] 周沛, 曲昭旭. 残疾人社会工作[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51] 奚从清, 林清和. 残疾人社会工作[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52] 迈克尔·奥利弗, 等. 残障人士社会工作[M]. 李敬, 等, 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53] 周沛.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J]. 残疾人研究, 2013(1): 16-19.
[54] 毛新志, 李思雯.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及其出路[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5): 741-746.
[55] 易艳阳. 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与特点——基于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的研究[J]. 残疾人研究, 2013(1): 36-40.
[56] 蔡翮飞. 高校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探索——基于优势视角[J]. 当代青年研究, 2014(6): 86-89.
[57] 艾迪拜·库尔班. 基于网络环境下《残疾人社会工作》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戏剧之家, 2015(12): 187-188.
[58] 安民兵. 体验式教学在"残疾人社会工作"课程中的应用[J]. 绥化学院学报, 2014(1): 25-27.
[59] 王利霞. 个案管理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应用[J]. 社会福利, 2015(5): 45-46.
[60] 姚引妹, 陈杨荣. 浙江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研究[J]. 浙江学刊, 2013(1): 215-219.
[61] 王琦, 赖德胜, 石丹淅. 寻计残疾人家庭脱贫与小康建设——基于中残联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4(2): 27-35.
[62] 刘岩华. 试论我国残疾人教育立法的完善与发展[J]. 中国特殊教育, 1998(4): 7-11.
[63] 张林智, 杨小琴, 岳丽. 轻度智力障碍融合教育个案研究[J]. 现代特殊教育, 2015(21): 74-75.
[64] 朱楠, 王雁. "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基于复合型的内涵分析[J]. 教师教育研究, 2015(6): 39-44.
[65] 王辉, 李晓庆, 熊琪, 等. 多维视野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模型的建构[J]. 中国特殊教育, 2015(11): 36-42.
梁露尹. 西方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的研究现状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3):59-64.
[1] 田钰燕. 我国老年残疾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4): 74-78.
[2] 杨婕娱1, 2. 建设具有服务承载力的基层残疾人组织[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4, 14(6): 49-57.
[3] 何欣,霍语涵. 我国残疾人自助组织发展现状及政策分析:基于组织环境视角[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 13(6): 45-51.
[4] 肖小霞,黎敬兴. 机构照顾与居家照顾的比较——以残疾人服务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2, 12(3): 34-3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