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17, Vol. 17 ›› Issue (3): 86-90.
张立俊, 林良盛, 余金
ZHANG Lijun, LIN Liangsheng, YU Jin
摘要:
当前,我国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面临不少制约与困难,其中主要因素就是缺乏有效的培养模式。以地方工科院校为例,构建“协会+团队+项目”的创新机制,提出以专业型学生社团为依托,以科技创新团队为载体,以科研项目为驱动的培养模式,以期突破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瓶颈,不断深化高校的创新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1] | 田小平, 张治国.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教育, 2014(7): 100-102. |
[2] | 林森.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1): 76-77. |
[3] | 陆锦冲.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高等教育, 2012(23): 55-56. |
[4] | 邱洪斌, 高文祥, 姜重然.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10): 145-148. |
[5] | 吴连臣, 王红琳, 陈曦. 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策略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 2015(5): 3-5. |
[6] | 孔文军, 李金明. 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35(21): 16-17. |
[7] | 陈平.大学生科技创新价值与实现机制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2, 4(1): 29-31. |
[8] | 冯锦敏.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文教资料, 2012(5): 135-137. |
[9] | 凤启龙.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0(3): 96-99. |
[10] | 刘德才.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16(1): 82-83. |
[11] | 刘荣, 黄龙, 朱竹青. 试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12): 52-54. |
[12] | 胡建茹, 王娟.加强专业社团建设 推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增): 185-187. |
[13] | 孟凡超.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J].科技导报, 2014, 32(25): 90 |
[14] | 雷梅莉, 李金成, 张丽萍. 协同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 2015(22): 78-80. |
[15] | 李书华.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研究——基于国内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比较[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4(2): 91-96. |
[1] | 陈泳欣, 吴永辉. 分层普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养老福利服务——基于NS区的考察[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73-79. |
[2] | 杨红, 陈涛. 社会工作机构支撑的村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北京市Z村治理模式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80-91. |
[3] | 李学斌. “全程—广域”临床取向:社会救助领域中的社会工作整合实践模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25-34. |
[4] | 汤耀平, 胡旭莹. 筹资与长期护理:广州市医养结合的筹资模式优化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61-69. |
[5] | 金英爱, 胡述耀, 石苗苗, 杨伟迪. 国际社区福利输送系统成效最大化的专业组合因素研究——以“韩国大邱社区抗疫社会工作与志愿行动”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79-86. |
[6] | 方巍. 我国社会服务项目的鉴定性评估及其国际视野下的反思[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5): 25-32. |
[7] | 刘玉兰, 彭华民. 能力为本的儿童福利社会工作教育模式转型研究——以155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项目为分析对象[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5): 33-41. |
[8] | 刘斌志. 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舞动疗法:实践模式与程序指引[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5): 51-60. |
[9] | 韩江风. 社会工作协会角色失调的双向维度:角色越位与缺位——以M市社会工作协会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4): 41-50. |
[10] | 顾江霞.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战略规划的“三重逻辑”辨析——以广州和佛山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发展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1): 64-72. |
[11] | 李敏, 梁瑜欣. 多民族社区人际信任构建——蒙汉杂居C社区向互嵌型发展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6): 60-69. |
[12] | 聂玉梅, 黎江. 委托代理视角下社会服务项目第三方评估实践及其运作逻辑——基于H市实践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5): 42-52. |
[13] | 吴耀健. 未完成的专业化:社会工作项目评估标准中管理与专业的动态平衡[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5): 53-61. |
[14] | 童峰, 杨轶, 喻成林. 循证社会工作介入老人长期照护模式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5): 62-68. |
[15] | 同雪莉. 高抗逆力的家庭结构与生效机制研究——基于对长期患病家庭的质性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1): 42-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