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18, Vol. 18 ›› Issue (3): 72-77.

• 社会政策 • 上一篇    下一篇

NGO与社会发展——论社会组织、社区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

蔡想1, 陈社英2,3   

  1. 1.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经济政治及政策科学学院, 美国 德州, 75080;
    2.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4;
    3. 佩斯大学公共管理学系, 美国 纽约, 10038
  • 收稿日期:2017-11-01 出版日期:2018-05-15 发布日期:2018-05-11
  • 通讯作者: 陈社英(1955-),男,汉族,教授,博士,清华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海峡研究院特聘专家,美国佩斯大学原学术副校务长;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社区服务,老年健康与福利,公共政策与公共经济学等。
  • 作者简介:蔡想(1985-),男,汉族,研究助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城市研究与住房政策等。

NGO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ocial Organization, Community Building and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 the Post-Economic State Era

CAI Xiang1, CHEN Sheying2,3   

  1. 1.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Texas, 75080, USA;
    2.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3. Pace University, New York, 10038, USA
  • Received:2017-11-01 Online:2018-05-15 Published:2018-05-11

摘要: 中共十九大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新界定标志着中国总体公共政策向更高阶段的转变。非政府组织(NGO)作为国家、市场以外的第三要素,是实现既充分又平衡的发展战略,促进社会公平、公共福利和公众参与的必要载体。在社区建设与基层治理中,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转让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须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程度,增强民众的认同。社会组织的成长和壮大,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并逐步取消不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桎梏。社会组织则需要自觉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对于NGO的政策引导和支持,需要有创新思维,包括积极研究、解决和预防各种社会问题,以求和谐共进。进一步探讨了社会组织、社区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互动机制,并对公益组织与社会企业的地位、社会工作以及志愿服务的作用加以分析,最后从社会组织培育的角度考察社区营造的途径及其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NGO), 社会组织培育, 社区建设/营造, 基层社会治理, 总体公共政策(GPP)

Abstract: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made a new definition of the basic social conflict, marking a shift of China's general public policy to a higher leve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as the third element apart from the state and the market, is the essential carrier for the fulfillment of sufficient and e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furthering social equality, public welfare and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grass-root social governance, social organizations should improve their qualities & professionalism and strengthen identification from the public to undertake social functions transferred from the government. The growth and expans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needs greater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gradual removal of historical barriers unfit for their develop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should welcome supervision from the society voluntarily, and better play their roles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ideas are required for the policy guidance and support for NGO, including active research, solution and prevention of various social issues for the sake of harmonious progress. Besides, the paper also explores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grass-root governance, analyzing the social statu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enterprises, the function of social work and volunteer service. In the end, it investigates the paths for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its relations with grass-root social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Key word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 social organization cultivation, community building,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general public policy (GPP)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陈社英.NGO与政策研究中的创新思维[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1):1-5.
[2]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Consul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Nation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M]. Geneva:Resolution 1996/31, 49th plenary meeting, 1996.
[3] 苗艳丽.冷战后国际非政府组织崛起的原因[J]. 长治学院学报, 2005(4):3-5.
[4] 文军.非营利组织与中国社会发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8-10.
[5] YOUNG NICK, WOO ANTHO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China[M]. Kent, UK:Charities Aid Foundation, 2000:1-2.
[6] 民政部. 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8-03]. 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708/20170800005382.shtml.
[7] 陈社英.总体公共政策与发展战略:国际视野下中国案例透视[J]. 改革与战略, 2008(6):1-9.
[8] 陈社英.经济增长与政策转型——论新时期发展方向及社会科学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09(12):1-5.
[9] 陈社英.社会问题与后经济国家:中国特色总体公共政策的挑战和机遇[J]. 梁小楠, 译.改革与战略, 2013(7):1-6, 10.
[10] 吴新叶.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理论的超越与现实的路径——以超越"国家-社会"范式的视角[J]. 学术论坛, 2006, (12):50-54.
[11] 卡琳·埃格斯坦, 常竹亭. 冲突预防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J]. 外交评论, 2006(5):46-55.
[12] 何平立.美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政治作用——兼析美国非政府组织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 探索与争鸣, 2006(12):74-77.
[13] 康晓光.权力的转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30-34.
[14] 李斌.政治发展的社会新动力:试论中国民间组织兴起的政治发展意义[J]. 理论与改革, 2005(2):19-21.
[15] 陈洪涛, 王名. 社会组织在建设城市社区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基于居民参与型社区社会组织的视角[J]. 行政论坛, 2009(1):67-70.
[16] 刘华安.民间组织的崛起与执政党的政治整合[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4):24-27.
[17] 郁建兴, 金蕾.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以杭州市为例[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4):157-168.
[18] 张云熙.社区社会组织研究综述[J]. 社科纵横, 2015(4):95-98.
[19] 张宁.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义、障碍和改革措施[J]. 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4 (5):92-94.
[20] 罗峰.转型期中国的政党治理:生成、资源与框架[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4(5):66-74.
[21] 孟超.从"基层组织主导"到"社会组织参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一种可能转变[J]. 学习探索, 2014(12):31-36.
[22] 谭日辉.社会组织创新研究述评[J]. 城市观察, 2012:157-164.
[23] 陈友华, 祝西冰.中国的社会组织培育:必然、应然与实然[J]. 江苏社会科学, 2014(3):90-95.
[24] 谢志强, 周平.社区建设中的社会组织作用研究——以上海为例[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126-132.
[1] 童敏, 吴宝红. 从英雄主义到平民关怀:社会工作伦理的反思与重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5-12.
[2] 赵芳, 孔春燕. 基于“关系”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13-19.
[3] 何龙韬, 吴汉. 应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反思能力教学和培养模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20-30.
[4] 秦海波, 李玉昆, 赵燕燕, 程海源. 提升薪资能否留住社会工作者?——工作自主权的调节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31-40.
[5] 金舒衡, 戴海静. 社区不文明行为与流动母亲的安全感——兼论社会工作的空间介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1-47.
[6] 文豪, 呼斯勒. 高中生学业压力与内化问题的调节变量及其启示—— 一种“系统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8-61.
[7] 雷杰, 易雪娇, 张忠民. 行政化导向的新管理主义:乡镇 (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湖南省“禾计划”A市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62-74.
[8] 潘莉, 孙洁, 王晔安. 合作生产视角下乡镇社会工作站促建社区韧性的机制研究——以望城“禾计划”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75-85.
[9]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10] 周晓焱, 张建华. 应对东北地区乡村人口生育问题的政策规制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93-100.
[11] 文军, 敖淑凤. 从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务本土实践路径探索——以无锡市X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5-12.
[12] 韩央迪, 黄翠萍, 张雪峰, 王琛迪, 李相蒲. “橙希”互助:循证导向下的癌患家属照顾者生活希望计划——以上海市H医院肿瘤内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13-22.
[13] 赵迪, 张志鹏, 张伟. 因为专业所以认同——南京市社会工作者主观地位认同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23-34.
[14] 陈蓓蓓. 分类视阈下社会工作机构公共危机应对研究——基于湖北省H市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35-44.
[15] 时怡雯, 周静. 整合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究——基于云南省Y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需求评估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45-5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