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19, Vol. 19 ›› Issue (2): 77-84.
廖鸿冰1, 廖彪2
LIAO Hongbing1, LIAO Biao2
摘要: 城镇化背景下居住空间结构的变动,出现了居住空间的类聚,形成了高端、中端和低端社区类型。这种居住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居民收入的不平等,出现了社会服务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特征。一方面,居住空间阶层化带来了社会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而城市社区社会服务的供给往往忽略了这种新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社会服务受利益趋向,对于消费能力弱的低端社区居民和低收入人口等弱势群体来说,城市社会服务呈现出分配不均现象。因此,面对城市社区居民社会服务需求与供给的不协调情况,应强化政府主导社会服务供给,推进社会服务供给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构建社会服务供需契合的机制,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共生型社会服务合作供给模式,以改善社会服务供给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1] 吴启焰, 等. 现代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机制的理论研究[J]. 人文地理, 2002(3):26-30 [2] 田艳平. 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32. [3] 蒋亮, 冯长春. 基于社会——空间视角的长沙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 经济地理, 2015(6):78-86 [4] 侯敏, 张延丽. 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 城市, 2005(3):49-51 [5] 阮雪梅. 关于社会服务是否能产业化问题的探析[J]. 世纪桥, 2013(11):82-83 [6] 王思斌. 社会服务的结构与社会工作的责任[J]. 东岳论丛, 2014(1):5-11 [7] 廖鸿冰, 廖彪. 农村空心化视阈下社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 2017(5):64-71 [8] 张金花, 王新明. 对我国社会服务理论与实践的考察[J]. 河北学刊, 2003(3):188-191 [9] 李兵, 张恺悌, 何珊珊. 社会服务[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23. [10] MIDGLEY. Social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in social welfare[J]. Sage, 1995:24 [11] 李兵. 社会服务:社会发展的观点[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4(2):55-60 [12] 李兵著. 社会服务理论和实践研究[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4:13-14. [13] 景天魁, 毕天云. 论底线公平福利模式[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5):161-167 [14] 栾文敬, 刘雅岚. 基于底线公平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构建——我国"负福利"现象引发的思考[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3(4):22-29. [15] 景天魁. 底线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础[J].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57 [16] 景天魁, 毕天云. 论底线公平福利模式[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5):161-167 [17] 廖鸿冰. 城镇化下人口流动对居住空间变动的影响机理探究[J]. 求索, 2016(11):46-51 [18] 高庆琦, 谢洪伟, 叶芳. 底线公平: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及实践路径[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10):46-53 [19] 李斌, 王镒霏. 化解社区治理中个体化困境的有效途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3):52-57 [20] 倪春丽.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3(8):202-204 [21] 刘志平, 张萌. 城市化发展、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分化与城市农民工居住空间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 科学发展, 2013(3):72-79 [22] 王波, 张强. 我国社会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商业时代, 2010(5):8-9 [23] 王思斌. 对社会服务的理解[J]. 中国民政, 2011(5):6-9 [24] 赵孟营. 从理论到现实:创建中国特色民政社会服务体系[J]. 中国民政, 2011(5):12-14 [25] 霍燕. 内蒙古城镇社区公共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北方经济, 2012(10):56-58 [26] 倪明胜. 社会服务概念辨识与路径优化[J]. 江西社会科学, 2012(2):210-215 [27] 廖鸿冰, 廖彪. 农村空心化视阈下社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 2017(3):17-23 [28] 张金花, 王新明. 对我国社会服务理论与实践的考察[J]. 河北学刊, 2003(3):188-191 [29] 张红, 李宣. 社区照顾的中国契合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3):67-71 [30] 廖鸿冰. 共生理论视角下灾后社工服务组织可持续发展探索[J]. 湖湘论坛, 2010(4):117-120 [31] 单菁菁. 居住空间分异及贫困阶层聚居的影响与对策[J]. 现代城市研究, 2011(10):19-23 |
[1] | 金舒衡, 戴海静. 社区不文明行为与流动母亲的安全感——兼论社会工作的空间介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1-47. |
[2] | 潘莉, 孙洁, 王晔安. 合作生产视角下乡镇社会工作站促建社区韧性的机制研究——以望城“禾计划”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75-85. |
[3] | 金英爱, 胡述耀, 石苗苗, 杨伟迪. 国际社区福利输送系统成效最大化的专业组合因素研究——以“韩国大邱社区抗疫社会工作与志愿行动”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79-86. |
[4] | 吴佳峻, 高丽, 徐选国. 第三方评估何以促进政社关系转型——基于对上海市H区妇联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的经验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6): 14-24. |
[5] | 朱志伟. 社区基金会如何动员资源——基于Y个案的考察[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6): 61-69. |
[6] | 蒂特马斯, 柯洋华, 马小婷, 刘继同. 福利国家和福利社会[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6): 85-92. |
[7] | 童敏, 周晓彤. 社会治愈:一种希望植入式的社区治理[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5): 5-13. |
[8] | 方巍. 我国社会服务项目的鉴定性评估及其国际视野下的反思[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5): 25-32. |
[9] | 钟兴菊, 王李源. 社区为本:发展性视角下养老照顾模式探索——以重庆X社区养老食堂共建过程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5): 70-82. |
[10] | 武小龙, 康旭晖. 网格化治理:多元主体的参与逻辑及实践困境——一个增权理论的分析视角[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5): 83-89. |
[11] | 郭伟和. 国家治理与社区治理的关系及其协同演进的现代化进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4): 5-15. |
[12] | 于铁山. 钟摆式发展:社区专职社会工作者人数及其影响因素——基于CLDS2014与CLDS2016数据的实证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4): 63-70,79. |
[13] | 房亚明, 周文艺, 黄建栩. 社会工作机构嵌入农村社区营造的机制建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4): 80-88,98. |
[14] | 徐华, 赵雨潇.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的困境问题研究——基于社区管理者视角[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3): 46-53. |
[15] | 何明洁, 潘语. 资源视角下社区基金对社区治理的作用研究——基于成都市15支社区基金的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2): 76-84. |
|